传播和保存民歌
11月23日至30日,义安省和河静省将举办活动,庆祝义静维族民歌和岩族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值此之际,《义安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省委委员、河静省文化体育厅厅长陈氏美杏女士。

明权(履行) • 2024 年 11 月 23 日
11月23日至30日,义安省和河静省将举办纪念义静维族民歌和岩族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的活动。值此之际,《义安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省委委员、河静省文化体育厅厅长陈氏美杏女士。
* * * * *
光伏: 女士,10年前,也就是2014年11月2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届会议上,宜静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您谈谈此次活动的意义。
陈氏美杏女士:义静维族民歌和军歌是乂安人民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在社区生活中广泛流传,几乎体现在日常生活、劳动和生产中,例如哄孩子入睡、种植水稻、纺织、砍柴……维族民歌和军歌的歌词赞扬了深刻的传统价值观,例如尊重父母、忠诚、爱护他人,以及赞扬人与人之间的诚实和良好行为。义静维族民歌和军歌在乂安和河静两省的村庄、小村庄和居民区广为流传,在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了当地人民独特的文化特征。
.jpg)
2014年是义安省维族民歌和军歌创作、保护和推广的漫长历程中一个特殊的里程碑,该年被授予人类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这项认可不仅彰显了地方特色、义静的灵魂——热爱义安土地和人民的源泉——的地位和文化价值,也致敬了一代又一代义静人民创造和培育的载入人类史册的文化遗产。从此,维族民歌和军歌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得到了妥善的呵护、保护和弘扬。
光伏:过去十年,义静维族民歌和岩族民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义安省和河静省为保护和弘扬这一遗产的价值做出了哪些努力?
陈氏美杏女士:近十年的历程虽然不长,但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义安省和河静省文化体育厅以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并协调开展了多项活动,以保护和弘扬维族和延族民歌遗产的价值。尤其在义安省,国家对文化遗产,尤其是维族和延族民歌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视。2021年,省人民委员会颁布了“保护和弘扬义安省维族和延族民歌遗产价值(2021-2025年)”项目,为落实遗产发展任务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创造了条件。2021年,省人民委员会还颁布实施了对荣获“人民工匠”、“功勋工匠”称号以及维族和延族民歌遗产领域称号的俱乐部和工匠的扶持政策。

与此同时,还注重在基层和社区开展维、缅民歌遗产保护和弘扬活动。2014年至今,全省新成立50个维、缅民歌俱乐部,使俱乐部总数达到140个,会员近3000人,涵盖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传承实践区域已拓展至昆强、祥阳、奇山、归合、归州、桂峰等高地县。截至目前,全省21个县、市、镇中已有21个成立了维、缅民歌俱乐部。此外,全省目前有42名民间艺术家获得越南民间艺术协会表彰,52名优秀艺术家和1名人民艺术家获得国家主席表彰。维、缅民歌俱乐部和维、缅民歌艺术家均按规定享受省和国家的扶持政策。

遗产教学以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在家庭、社区和俱乐部开展活动;在高中组织教学;在文化艺术学院进行培训;在广播电视上教授歌唱;在区、市、镇培训教师和俱乐部......遗产研究和记录工作也受到重视,发表了 50 多篇关于理论、音乐和改编宜静蔚族和延族民歌的剧本的文章、3 部科学纪录片、3 份关于遗产保护和推广的报告、01 个关于蔚族和延族民歌表演空间的科学研究课题;2 次科学研讨会“蔚族和延族的未来是什么”和“宜静民间戏剧 50 年 - 融合和发展趋势”......
在遗产宣传推广工作中,自2014年至今,我省已举办了3届跨省渭族、延族民歌节,特别是2023年举办了渭族、延族民歌节;在网站和大众媒体上建立专题页面、专栏,撰写文章,报道渭族、延族民歌;配合制作渭族、延族民歌报告、纪录片,发行音乐CD、VCD……渭族、延族民歌还参加全国各省市的各类节庆、艺术节、庆典等活动的交流演出。一些艺术家还随我省工作代表团前往欧洲和东南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演出……

另一方面,文化部门也积极推动在义静戏剧舞台上演绎维族和延族民歌,使民间戏剧更加贴近群众。义安传统艺术中心的《桑梅年田》《神康烈》《花月长盆》《景谷重宝》等剧目,成功尝试了义静民歌的戏剧化演绎,满足了人民群众欣赏艺术的需求。许多剧目和节目在全国专业艺术比赛中荣获大奖。
总体而言,通过文化部门从省级到基层的这些活动,夷歌和夷歌日益直接融入义安人民的日常生活,在社区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广为传播。特别是,社区在保护和弘扬义静夷歌和夷歌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发挥。
.png)
光伏: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保护和弘扬义静渭和岩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价值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陈氏美杏女士:如今,维族和延族民间歌曲的原始旋律以及演奏方法在民间逐渐消亡。由于年事已高,缺乏足够的精力进行练习和教学,掌握和演绎古调的民间艺人数量正在减少。此外,年轻一代对这类传承的热情不高,导致传承数量有限。如今,一些从业者对传统旋律的演奏技巧和内涵掌握不够扎实。环境和表演空间已经发生了变化,练习古调的条件也已不复存在。在没有扎实掌握古调的情况下进行改编或“创作”,会改变甚至扭曲传统。

此外,渭河、延安民歌在网络平台以及省内外和海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的宣传推广力度仍然有限,未能形成广泛的传播。为文化艺术活动,尤其是渭河、延安民歌的推广筹集社会资金的能力仍然有限,主要依靠国家预算。
光伏: 为了将渭河和延安文化遗产与民族和人类文化一起保存下来,未来我们需要什么解决方案,女士?
陈氏美杏女士:下一步,乂安省将对2021-2025年阶段乂安省乂静渭歌和军歌遗产保护与弘扬项目进行评估,并提请总理批准2026-2030年阶段乂安省乂静渭歌和军歌遗产保护与弘扬项目,从而调动资源(资金、设施、人力资源等),用于保护和弘扬包括渭歌和军歌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价值。

该省将集中力量有效实施保护和弘扬宜静渭族和延族民歌价值的短期和长期政策和计划,如:建成并投入使用宜静渭族和延族民歌剧场;对艺术家和渭族和延族民歌俱乐部提供扶持政策;将保护和弘扬宜静民歌计划纳入社会经济规划,建设渭族和延族民歌旅游基础设施;继续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各阶层人民对宜静民歌价值和社会在保护和弘扬遗产方面的责任的认识。
此外,推动各村落维族、延族民歌俱乐部网络建设;保持每年举办维族、延族民歌节和比赛。继续有效开展社区维族、延族民歌教学活动及其他适宜形式。着力恢复维族、延族民歌表演场地,优先恢复和传承已失传的传统歌曲和表演形式,同时鼓励创作自创作品。发展戏剧团体的演出项目,服务于本省政治任务,在全国其他省市和国际上演出、介绍和推广宜静民歌。

另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是将维族和延族民歌以多种形式发展成为义安省的特色旅游产品:通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系统加强对义静维族和延族民歌的宣传和推广。制作并在各种网络平台(YouTube频道、网站、粉丝专页等)上发布表演维族和延族民歌的视频、图片等,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在旅游区和景点建立网络,提供维族和延族民歌的服务和文化产品;选择并投资打造维族和延族民歌品牌以及与维族和延族民歌相关的本地旅游品牌……

光伏:值此之际,义安省和河静省将举办哪些精彩活动来庆祝渭族和岩族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十周年?
陈氏美杏女士:庆祝渭族和延族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十周年系列活动于11月23日至30日在义安省举行。其中,义安省主要开展两项活动:纪念宜静渭族和延族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十周年和“越南文化遗产、自然和传统手工艺的色彩”展览。此外,还举办了“越南——遗产的色彩”传统民间艺术节、渭族和延族民歌歌词创作大赛颁奖典礼、灯光雕塑艺术展、“越南奥黛”展览以及艺术交流项目等特色活动。
在河静省,活动包括:“重返渭河和延河地区——连接遗产精髓”艺术节和“渭河和延河两岸”艺术节目电视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越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全国大会——评估保护和弘扬义静渭河和延河民间遗产价值工作研讨会。
光伏:感谢您的交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