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河上游的“教师村”

天鸿 November 19, 2022 07:09

(Baonghean.vn)——距离荣市约170公里,在拉姆河畔有一个小村庄,它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教师村”。在这里,几乎可以“走出去见老师”,一些家庭有多达6个孩子,他们以教师为职业,尽管在这个山村里教书育人充满艰辛和困难。

“出去见老师”

11月中旬,我们沿着林河逆流而上,来到了祥阳县三光乡莫村。这几天,村里处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村长黎文威(56岁)正忙着准备在越南教师节之际为全村教师举行的表彰仪式。

“今年我们要大干一场,虽然钱不多,”维先生自豪地说。维先生所在的矿山村又名煤矿村,但长期以来被称为“教师村”或“退休村”,因为很多人领取退休金。不过,村民们仍然喜欢被称为“教师村”,因为这是他们的骄傲。该村目前只有181户人家,但有108名教师。其中,近20人是学校的管理人员、校长或副校长。有些学校,比如三光一小学,校长和两位副校长都是矿山村的子弟。

与低地村庄相比,108名教师的数量实属罕见,但对于Tuong Duong这样一个偏远的高地村庄来说,这简直是个奇迹。因为这里道路崎岖,经济生活艰难,所以教师的出现有利于孩子们成长,让他们学习读写。“108名教师只是统计了目前村里有户口的教师,更不用说村里很多去教书后结婚的孩子,以及毕业后被派往远方教书、如今已迁走户口的孩子了。如果把他们都算上,那就太多了。几乎每户至少有一名教师,”Vy先生说道。

采矿村位于拉姆河左岸。图片:Tien Hung

Vy先生的妻子也是一名教师,目前在家附近一所小学担任副校长。我们到达时,Vy先生正在为即将举行的感恩聚会准备宾客名单和礼物。多年来,每年的11月20日,莫村都会举办这样的聚会。今年,村里计划拨款奖励在省级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只奖励在省级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因为区级教师太多了,村里没有足够的资金。至于聚会,家长们也会出钱。”Vy先生补充道。

高地教学的艰辛

矿村位于拉姆河左岸,依偎在巍峨的山脉旁。它之所以被称为矿村,是因为它距离义安省唯一的煤矿仅约2公里。这座煤矿储量丰富,自抗法时期至今仍在开采。上世纪70年代,煤矿企业得到系统性投资,工人数量迅速增加,最高峰时曾高达700人。大多数工人来自低洼地区,每次回家都要跋涉数百公里。路途艰辛,有时他们要走上一周才能回家。因此,为了离家人近一些,许多工人带着妻儿从家乡迁来,在河岸边建房居住。许多工人退休后,因为习惯了山里的生活,也决定留下来。就这样,矿村逐渐形成。

1985年,矿村正式成立,约有50户人家。潘文达先生(74岁)是村里最早的50户人家之一。1983年,潘文达先生和妻子从杜良搬到这里定居。他们育有5个女儿,如今都是教师。加上他的女婿,潘文达先生共有6个孩子,每个孩子都选择了写作。在矿村,像潘文达先生这样有6个孩子当老师的家庭并不罕见,甚至有的家庭多达8口人。在这里,第一代人似乎都是官员或煤矿工人。第二代人大多在父母的引导下成为教师。

“虽然我们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工资很低,根本养家糊口。父母整天在煤矿辛苦劳作,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摆脱这种境况。所以,尽管生活艰辛,我们仍然投入精力,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我们培养孩子成为老师,因为我们认为写作不像在煤矿工作那么辛苦,而且受人尊敬。”达特先生谈到送孩子学习教育学的原因时说道。

Dat先生有五个女儿,都是老师。图片:Tien Hung

自从十多年前三光桥建成以来,莫村村民的出行变得方便多了。以前,由于地处拉姆河对岸,莫村的孩子们上学非常困难。“我的孩子们不得不坐船去上学。那时候,船经常翻。幸运的是,村里的孩子从小就习惯了河道,所以每个人都会游泳。很多时候,船晚点了,孩子们就脱掉衣服,把书包顶在头上,游过河去。”达先生补充道。

当时,不仅出行困难,送孩子上学也是矿村村民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工人们工资微薄,又没有田地,他们不得不辛勤劳作才能维持生计。为了维持生计,工人们利用休息日去森林里砍柴、摘竹笋卖。他们辛勤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只为希望孩子们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家有三个女儿在荣市读大学。每次女儿告诉我她没钱了,我和丈夫都很震惊。当时,我们不得不向全村人借钱。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不明白我们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达先生说。

达先生原本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老师,摆脱父母在矿场工作的艰苦生活,但和村里很多人一样,达先生没有想到,孩子们毕业后,在祥阳山区当老师,比在矿场工作还要艰苦。达先生49岁的女儿今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山区任教,但离家近100公里。那里没有交通工具,路途艰难,他们每次上学都得步行。同时,老师的工资甚至比矿工还要低。起初,尽管达先生有些失望,但他还是逐渐引导后来的孩子们也当老师。因为他相信,这毕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受到社会的尊重。

Hoan先生的家族中还有8位姐妹从事着教师职业。图片:Tien Hung

距离达先生家几百米的地方,是阮红焕先生(52岁)的家。阮先生是三光一小学的校长,他的妻子是三光二小学的副校长。阮先生家还有五个兄弟姐妹,加上他的妻子和女婿,一共八口人,都在从事教师职业。此外,阮先生的下一代也有五人从事教师职业。阮先生的儿子也在河内一所师范学院就读。

越南教师节之际,Hoan先生的大家庭出席矿村见面会及交流仪式。图片来源:NVCC

“我父亲从南丹来到这里当矿工,然后把全家都带到这里生活。我和我的姐妹们是矿村第一批当老师的人。起初,我的父母希望孩子们能有一份轻松的工作。但他们没想到,在高地教书竟然更加困难。”胡安先生说道。虽然他已经教了30年书,但这是他第一次在公社工作。

1992年,毕业后,范先生被分配到栾迈乡(因班韦水电站而撤销)任教。虽然栾迈乡与祥阳乡同属一个县,但路途极其艰辛。范先生回忆说,那些年,上学大约需要4天时间。有时渡轮不幸晚点,路途甚至需要整整一周。因此,每年只有春节和暑假他才敢回家。工资微薄,但也仅够维持生活。“现在情况好了一些,但以前在高地教书非常困难。然而,敏村的孩子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这条职业。我们为此感到非常自豪。”范先生说。

矿业村目前有181户居民。图片:Tien Hung

三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卡氏贤女士表示,全乡共有8000多人,其中78%是泰国族。该乡于2017年实现新农村建设,是全县第二个实现这一目标的乡,也是义安省第一个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边境乡。目前,全乡仍有311名教师在职,此外还有大量教师退休或调职,其中莫村教师数量最多。卡氏贤女士说:“微薄的工资让山区教师的生活仍然非常艰难。然而,让山区教师们始终感到幸福的是,他们接受现实,克服困难,为偏远地区的学生传播知识,把知识带给他们。”

祥阳县目前有1400名教师,分布在17个乡镇的学校,但仅三光乡就派出了311名教师。根据该县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全县所有学校至少有一名来自三光乡的教师。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拉姆河上游的“教师村”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