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感恩
(Baonghean)——越南人民把七月称为感恩之月,每逢此时,文物、革命先烈纪念地和烈士陵园的管理人员就更加忙碌了。他们选择从事与文物以及为独立自由而牺牲的先烈的安息之地相关的工作,是因为他们怀着共同的愿望,希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报答这份感恩之心。
20余年文物保护
每次我们去参观位于雄通乡(Hung Nguyen)的已故总书记黎鸿峰(1902-1942)的纪念地时,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小个子男人在勤奋地打扫和照料茅草屋。
必要时,他还会向游客介绍、讲解革命前辈的家庭、家乡和生平。他叫黎文五(1949年出生),是一名残疾军人,残疾程度61%,是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的侄子,守护遗物已23年。
“现在纪念馆建得挺大规模的,有管理委员会,也有人负责花园和观赏植物的管理。以前大部分工作都是我负责的,因为家风和党员的责任,我愿意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纪念区由雄原县人民委员会管理,预算有限,最初的拨款只有2万越南盾,后来增加到3万越南盾,再后来增加到5万越南盾。后来,纪念区由省古迹与风景管理委员会管理,拨款也不断增加,目前为160万越南盾。
![]() |
黎文五先生二十多年来一直负责打理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纪念区的茅草屋。摄影:孔建 |
黎文五先生的工作是照看和保护已故总书记黎鸿峰一家的茅草屋和文物。工作似乎并不繁重,白天他只需打扫房屋和院子,擦拭文物上的灰尘,并在忌日和春节烧香;晚上则睡在门前的房间里。
但事实上,这份工作需要耐心和奉献精神。在炎热或暴风雨的日子里,Ngu先生不敢睡觉。在炎热的季节,火灾风险很高,水泵随时待命,更不用说到处都有水桶了;白天他总是在那里,但到了晚上,他不敢睡觉,在前面挂个吊床,躺下守夜。在雨季,尤其是暴风雨天,他必须把房子撑起来,日夜值班,等待暴风雨过去,才能松一口气。
最难忘的是,刚上任时,给一位来了解情况的客人介绍讲解。没想到,那位客人竟然说:“兴统人对已故总书记黎鸿峰的讲解,不如河内人讲解得好。这句话让我耿耿于怀。”
此后,吴先生不断寻找有关黎鸿峰同志的更多文献和书籍,进行研读、研究和补充,使自己的介绍更加全面,并解答来访者的问题。
![]() |
黎文五先生在已故总书记黎鸿峰故居照料神龛。摄影:孔健 |
黎文五先生已年逾古稀,但仍勤勉工作,怀着家人和宗族成员对祖先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怀着共产党员(黎文五先生现年51岁,党员)对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前任的责任感。
怀着感恩之心工作
全省各地,有许多人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地守护着烈士陵园的坟墓。他们每个人条件不同,境遇不同,但他们同心同德,代表人民守护着逝去的英灵。
典型的例子是阮文利先生(1950年出生),他二十多年来一直守护和照料位于演州乡玉新村的义静苏维埃运动中牺牲的28位烈士的纪念碑和坟墓。
值得一提的是,黎先生是一位重度残疾老兵,残疾率高达98%,双腿已无,浑身伤痕累累。1995年,义静省二十八位苏联烈士纪念碑和墓地竣工时,黎先生曾写信自愿承担照管工作。
![]() |
越老国际烈士陵园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和335团官兵正在清扫烈士陵园。摄影:孔建 |
24年来,在黎先生的悉心照料下,5000平方米的纪念区如今洁净美丽,神圣非凡,百余棵果树成荫,绿树成荫,花坛旁芬芳盛开,每一处花坛都由他精心挖土、施肥、播种、除草、修剪,悉心呵护。
“作为一名重度残疾退伍军人,我享受着国家的优待,妻子也有津贴,孩子们也长大了,所以我决定做这份工作,一来解闷,二来为美化祖国出力,三来感恩那些为祖国牺牲的人们。”
此外,我们还与负责照管越南-老挝国际烈士公墓(安山)近11000座坟墓的工作人员见面交流。公墓规模庞大,占地面积很大(近7公顷),而工作人员只有6-7人,照顾和接待亲属的工作非常辛苦。
![]() |
2018年越南小姐大赛组织者与来自北部地区25名佳丽中的9名佳丽以及安山县共青团员一起,在越南-老挝公墓负责扫墓。图片由黄浩提供 |
至于拥有15年烈士墓地管理经验的阮思修先生,他知道大约3000个信息完整的墓地和500个信息缺失的墓地的位置和数量。他的家离工作地点近40公里,只有休息日才会回家探望。然而,有时他刚回到家吃晚饭,就接到亲戚的电话,说要办理迁坟手续。于是,他便放下饭,开车回去为亲属办理掘墓手续,仿佛没有休息日陪伴家人一样。
近日,社会各界积极组织悼念革命先烈和英雄烈士家属的活动。纪念地、陵园的管理人员也辛勤地打理香火。这份工作默默无闻,却更增添了感恩之美,更体现了“饮水思源”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