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藤编织村“半死半活”

April 14, 2017 09:47

(Baonghean) - 竹藤出口企业缺乏产品并不得不接受切割订单,而该省的许多竹藤工艺村却“过着半衰期”,工人们对这一职业不感兴趣。

收入低,对工作感到厌倦

来到位于庆城乡(安城县)的东富出口MTD手工艺村,正值淡季。当谈及MTD手工艺时,手工艺村村长潘氏莺女士分享道:“淡季的时候,MTD手工艺人得去做其他工作,只有我白天花很多时间在手工艺上。手工艺村正在逐渐衰落,劳动力越来越少。”

Bà Phan Thị Oanh - Trưởng Làng nghề mây tre đan xuất khẩu Đông Phú, xã Khánh Thành (Yên Thành) vẫn bám nghề. Ảnh: Xuân Hoàng
庆城乡(安城)东富竹藤出口工艺村村长潘氏莺女士依然坚守着这份职业。摄影:春黄

来到黄女士家,花园一角摆放着一台久违的丝织机。黄女士刚织完一盏灯笼,说道:“MTD手工艺村在2009年获得认定时,有120户人家从事这项工艺,但现在只剩下14户人家。现在的MTD工人主要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佳,所以产品经常不符合要求,产量也很低。原因是,近年来,该地区涌现出许多公司、服装厂、砖瓦厂……,从事MTD手工艺收入低的年轻劳动力纷纷离开去公司打工,只留下老年人继续从事MTD手工艺。

关于手工竹灯(MTD)职业的收入,黄女士说:德风有限公司供应的10公斤原竹价格为5.5万越南盾,一个人两天可以织5盏竹灯,公司收入20万越南盾,也就是说一个工作日的收入只有5万多越南盾;目前手工艺村的人均收入只有150万越南盾/人/月。与此同时,当地的自由职业者每天也能赚到20万越南盾。另一个问题是,当地政府对手工艺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黄女士说,如果国家没有政策扶持,手工竹灯这个职业消失的风险很高。

同富出口MTD手工艺村的现状也是目前全省许多MTD手工艺村的共同状况。

目前,全省共有44个MTD手工艺村,从业人员2751人,人均年收入1550万越南盾。调查显示,目前全省手工艺村薄弱的有5个,分别是:多林村(杜良)、同富村、北武村、连山村和清山村(安城村);8个手工艺村已停业,分别是:春盛村、决胜村、文南村(演州村)、同路村、忠厚村、玉山A村、玉山B村和山美村(琼禄村)。这些手工艺村已为当地创造了3000名工人的就业机会。

需要“助产士”

德风有限公司董事泰戴风先生表示:“公司对MTD产品的需求很大,出口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公司直接向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丹麦、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出口MTD产品。” 主要产品包括灯具、托盘、礼品盒和包装盒。

德丰有限公司目前拥有16个手工艺村为其生产产品,但工人只有350人,无法满足订单的出口需求,因此公司不得不终止部分市场的合同。泰大风先生也承认,手工艺村工人的收入较低。原因在于,大多数工人以老年妇女为主,她们的劳动方式是拼凑式的,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时间也短。

Chiếc máy chẻ lùng phục vụ đan lát ở Làng nghề mây tre đan Đông Phú(Khánh Thành - Yên Thành) đã lâu không sử dụng. Ảnh: Xuân Hoàng
同富竹藤工艺村(庆城-安城)用于编织的劈线机已经很久没有使用了。摄影:Xuan Hoang

面对MTD手工艺村“胎死腹中”的现状,德风有限公司表示:在原材料方面,目前我省手工艺村主要使用竹子和椴树原料,主要集中在贵州县和贵风县。竹子和椴树总面积约2.9万公顷,足以满足手工艺村全年的生产需求。然而,原材料加工环节仍然缺乏同步机械设备。为了促进MTD手工艺的发展,地方政府和各级工业部门需要紧急组织手工艺村的整合,提供新的培训,并提高手工艺村工人的技能。

为解决MTD手工艺村当前的困境,切实可行的措施是提高工人技能,规划原材料区域,注重质量、设计、标签,并加大技术投入。加强地方政府的参与,发挥各级组织在实施规划和职业发展计划方面的协调作用。

地方要注重引导手工艺村积极建立合作社、合作社和企业,发挥手工艺村“助产士”作用。

义安省MTD手工艺村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对手工艺村和手工艺村发展工作重视不够,没有严格落实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手工艺村和手工艺村发展的规划。此外,手工艺村规模小、分散,投资资金少,技术落后。手工艺村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效率和素质不高,工匠和技术工人少,收入低。

春黄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竹藤编织村“半死半活”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