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渴望知识
据省农村发展厅统计,在兴原县、南丹县、清章县、都良县、英山县沿林江一带,目前约有735户渔民,近3500人以捕鱼为生,亟需安置。渔民早期安置项目不仅能帮助渔民“安顿下来,谋生”,还能让渔村儿童离他们的求学梦想更近一步……
(宝恒)据省农村发展厅统计,在兴原县、南丹县、清章县、都良县、英山县沿林江一带,目前约有735户渔民,近3500人以捕鱼为生,亟需安置。渔民早期安置项目不仅能帮助渔民“安顿下来,谋生”,还能让渔村儿童离他们的求学梦想更近一步……
我们抵达文泰村(清章县武烈乡),正值午后烈日当空。罗桥桥头停泊着几艘破旧的渔船。海浪拍打着船身,使阮氏霞女士的船摇晃着漂向远方。霞女士将锚绳系在岸边的一根铁桩上,说道:“我这辈子都与这条河、与捕鱼为生。渔民们无家可归,连一寸土地都没有。我的命运尚可接受,但我孩子们的未来却充满不确定性……”
她的孩子们都去了南方谋生,她把三个孙辈送去抚养。最小的读一年级,最大的读四年级。武烈小学离岸边不远,孩子们每天一起步行去上课。他们的父母省吃俭用,勉强支付学费,他们还向朋友借旧书。但最难的是没有像样的学习场所。这四位祖母和孙辈的家是一艘破旧的船,船舱里灌满了水。船顶上放着一个破旧的背包,里面装着三个孩子所有的书本、笔和黑板。船尾是一块薄木板,垫在几块砖头上,勉强够当学习桌。 “他们把书架搭在那儿,但很少用,因为船舱低矮狭窄,坐着就得弯腰,孩子们总是抱怨肩膀和脖子酸痛。通常,三个孩子会在船中间铺张垫子,爬出去学习……下雨刮风的日子,他们就上岸去朋友家避雨。我真替他们难过。”哈太太叹了口气,目光投向远处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河面。或许正是因为学习的艰辛,40%的学龄儿童辍学,到南方或北方谋生。
阮氏霞女士(清章县武烈乡文泰村)和她的孙子们在一艘破旧的船上。
在堤坝外一片光秃秃的竹林后,坐落着16号村(雄龙,雄原)。整个村子共有70户人家,300人,全部都住在河边。其中只有30户人家有地盖房子,超过一半的人住在船上。生活随着潮汐起伏,所有家庭都贫困或接近贫困。为了挣钱供孩子读书,父母们不得不来回奔波,今天把船停泊在这片河段,明天又要停泊在另一处,撒网捕鱼。孩子们跟着父母四处漂泊,等到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也会冒险上岸,搭建临时的茅草屋,好让孩子们有个稳定的学习场所。刘文廷先生(雄龙县16村)说:“两个孩子现在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大的孩子上七年级,小的孩子上幼儿园,所以我们不能带他们一起去。我们知道在岸边盖房子违反了土地法,但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学习场所,我们必须承担这个风险……”
其他家庭在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会尽量把他们送到岸边祖父母或亲戚家,以便他们有机会学习。父母在河上工作,经常一连几天不在家,留下孩子和老师独自学习,无论学习成绩如何。第十六村村长刘文通先生说:“这里的孩子学习非常困难。他们每天上两节课,在家的时间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没有人督促或指导他们。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哪个老师班上学习。家长们不得不请祖父母一年几次来参加家长会。”
最令人担忧的是孩子们在雨季和洪水期间能否上学。洪水来袭时,16号村就像一座孤岛,与世隔绝。为了去堤坝另一边的学校,家家户户轮流划船。水位低的时候,船搁浅了,他们就把衣服和书本装进塑料袋,家长们背着孩子去上课。尽管困难重重,这里的孩子们仍然坚持上学。”说着,通先生打开笔记本,自豪地说:“村里所有孩子都到了入学年龄,高中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尤其近几年,村里已经有5个孩子在大学或职业学校就读了。我们以前的生活很悲惨,因为我们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现在多么困难,我们都必须努力让孩子们上学。”谁知道呢,将来“孩子们会比他们的父亲更优秀”……他们再也不用在河上漂泊了……——他希望。
对于杜良桥脚下(杜良县登山乡)渔村的孩子们来说,教育遥不可及。由于没有土地可以定居,虾鱼资源枯竭后,生活十分艰难;如今,河上的沙石运输也需要大型机动船、绞车、挖掘机……维持生计已是捉襟见肘,更遑论投资孩子的教育。阮廷仁家有七个孩子,但只有阮廷玉(2000年出生)能够上学。
玉的兄弟姐妹阮氏花、阮廷红、阮廷勇和阮廷雄,都在小学一三年级就辍学了。茵的六个孩子无法上学的原因是家境贫寒,父母无力承担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茵坦言:“在渡轮上‘暂住’的生活主要靠捕鱼,整个社区的收入都随着潮汐涨落。从早到晚辛勤劳作,每月收入却只有一百万越南盾甚至更少,根本不够花,更别提支付孩子的学费了……”正因如此,尽管许多父母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仍然不得不出海捕鱼一个月才能回来。当他们精疲力竭、无力维持生计时,只能咬牙忍痛,让孩子中途辍学。八年级学生黄世英说:“我的学长学姐们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我是男生,所以学校优先让我上中学。但现在我家境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得辍学。我想上高中,上大学,然后当公务员……”
黄昏时分,来自林江的微风吹拂着河岸边的简易棚屋,渔船在水面上摇曳,摇曳的灯光下,孩子们仍在认真学习。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饱尝渔民的艰辛,祖辈在江上漂泊不定,因此,年轻一代渴望上学,努力学习,力求改变命运,摆脱江河的诅咒(无家可归,死后无处安葬)。我相信,只要各级政府重视,渔家子弟的求知欲就能得到满足,他们的未来必将“比父辈更优秀”。
清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