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3.0中的社交网络
在媒体3.0中,社交网络不仅扮演着用户个人信息来源的角色,而且也是主要的营销和传播服务提供商,是面向互联网用户的有效而强大的沟通渠道。
statista.com 2017年4月的数据显示,Facebook 拥有18.7亿活跃用户。其中,越南是 Facebook 用户数量排名第七的国家,用户数量达5000万(2017年4月)。越南人平均每天使用电脑上网超过5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近3个小时。
提供个人信息的作用
在社交网络环境中,用户经常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收集用户最真实、最有用信息的绝佳机会,而这些信息很难从其他来源获得。
在媒体 3.0 中,技术和机器可以根据一个人在互联网上所展示的内容(例如,他/她浏览网页的方式、他/她搜索信息的方式、他/她分享的方式、他/她表达观点的方式等)捕获大量信息,例如他/她的兴趣、需求、职业、朋友、位置等。今天,从社交网站收集了大量信息,成为对传播者和营销人员有用的大型数据仓库。
一个问题是社交媒体过于深入地侵犯了用户的隐私。当你决定使用社交媒体时,你就毫无防备地将大量个人信息交给了社交媒体所有者。即使你只与一个人或一群人分享了一条动态更新,用户也无法控制这些人会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任何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都可能被视为公开或易于传播。
![]() |
Facebook 用户最多的 10 个国家(statista.com 统计,2017 年 4 月) |
像谷歌、Facebook、亚马逊、阿里巴巴这样的新兴科技公司,其商业模式都依赖于大数据的开发。它们积极鼓励用户创造尽可能多的数据,通过提供更多实用且易于获取的产品和服务(免费或低成本)来“吸引”用户。
从用户角度来看,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源于用户在参与网络空间时过于天真:在网购网站上申报;申报包含个人信息的文件,如网上订单、公交车票、购物券;提供个人信息的复印件(身份证、护照等);不必要地披露个人信息;在公共场所、社交网络上披露私人信息;在公共场所、社交网络上披露图像;在回答调查和调查时不谨慎。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社交媒体抓取工具 https://stalkscan.com/。当用户将某人的 Facebook 页面链接复制到此工具中时,它会扫描所有能找到的信息。
扫描之后,我们可以选择查看姓名、年龄、感情状态、照片、视频、参加过的活动、玩过的游戏、所在群组等信息……
还有更多有趣的信息,例如此人评论或喜欢的照片、视频、帖子,此人去过哪些地方,此人对哪些页面、书籍、电影感兴趣,他们的朋友和同事是谁,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对于想要向合适的潜在客户推销产品的广告商和企业来说,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信息。然而,本页面的所有信息都只是用户“无意”公开披露或与我们分享的信息,Facebook 管理员自己能够掌握的信息远不止这些。
另一个例子是谷歌,谷歌收集的个人信息比Facebook更多,因为谷歌拥有一整套不同的软件系统,包括社交网络Google+、社交网络Youtube、谷歌Chrome浏览器、谷歌搜索栏、Gmail电子邮件服务……最重要的是,数十亿移动设备上的Android操作系统平台。所有这些软件都在有效地利用用户信息。
![]() |
谷歌可以将我们所有的“痕迹”存储在谷歌产品上 |
谷歌解释说,收集数据是为了改善用户体验以及上网安全。然而,这也有助于分析用户习惯,用于广告目的。
只要访问 https://myactivity.google.com/,登录你的账户,你就能立刻看到谷歌存储了我们在谷歌产品上的所有“痕迹”,比如我们访问了哪些网站、搜索了什么、白天去了哪里、在 YouTube 上看了什么内容、通讯录里都有谁、我们的声音听起来是什么样的……详细的结果会显示出访问网站的频率、用什么设备访问的、访问的时间、搜索了什么……
广告内容“海报”
社交媒体网站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由于受隐私政策约束,社交媒体网站不能向第三方披露信息。相反,它们经常利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大数据来增加自身网站的广告活动。
据Q&ME研究显示,2016年,越南社交网络用户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237分钟,平均每个用户点赞48个品牌粉丝页面,57%的用户在7天内点击了Facebook广告,41%的用户在看到广告后进行了购买。
社交网络总是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用户数据,将广告内容推送给合适的人群,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提高转化为购买行为的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2017年4月我们从河内前往广平出差,车子一到广平,Facebook就自动识别了位置,并建议我直接在刚到的地点“打卡”。在广平期间,团队成员的Facebook主页上总是会显示旅行社提供广平旅游的广告,而广平的景点正是好莱坞著名电影《金刚:骷髅岛》的取景地。
简而言之,今天机器已经能够取代人类的大部分活动,尤其是在媒体行业。
Web 3.0 的出现及其卓越的智能化,为媒体工作者提供了更多工具,帮助他们向受众传递精准的信息。问题在于解决与用户数据、隐私以及如何选择使用哪些工具来优化大数据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媒体工作者具备扎实的技术、法律知识、创造力和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据记者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