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越南公共财政的新愿景

阮思勇博士 November 8, 2025 06:58

在第十三届中央十四次中央会议闭幕式上,总书记杜林强调了具有深刻改革意义的战略方针:“公共财政要根据各地的成果和具体特点进行分配。”

Một tầm nhìn mới cho tài chính công Việt Nam- Ảnh 1.
在第十三届中央十四次中央会议闭幕式上,总书记杜林强调了具有深刻改革意义的战略方针:“公共财政要根据各地的成果和具体特点进行分配。”

这不仅仅是预算管理的技术调整,而是公共财政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开辟了国家资源分配的新途径——更加公平、高效、灵活。

从平等主义到高效金融体系的要求

多年来,我国国家预算主要依据投入指标进行分配,例如人口、面积、就业人数或贫困率。这种方法虽然计算简便,却忽略了效率和地区差异等因素。任何地区如果办得好,就和办得差的地区一样好;节约使用预算的地区并不会比大手大脚花钱的地区得到更多鼓励。

这种机制造成了一种行政上的“申请-拨款”循环:地方政府必须提交申请并等待拨款,而不是主动制定并负责自身的财政计划。这扼杀了创新的动力,有时甚至助长了“花光所有资金以期明年获得更多拨款”的风气。

此外,现行预算政策未能体现越南地域的多样性。基础设施成本高昂、人口稀少的山区省份,不能像充满活力的工业城市那样进行预算分配。“同样的预算”但不同的执行条件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平均分配方法无意中造成的反向不平等。

因此,苏林总书记的指示来得正是时候——既是警告,也是消除当前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瓶颈的战略方向。

Một tầm nhìn mới cho tài chính công Việt Nam- Ảnh 3.
当预算以结果为导向时,公共效率、问责制和创新能力将同时提高。

按结果分配——从输入到输出

绩效预算(PBB)是一种在许多国家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趋势。其核心在于将关注点从“花多少钱”转移到“实现什么目标”。每一分预算都必须与产出和最终结果挂钩,并通过具体指标进行衡量。

例如,在教育领域,资金分配不再仅仅基于学校或教师的数量,而是基于教学质量、课程完成率或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在医疗保健领域,资金分配不再基于医院床位数,而是基于成功治疗的数量、患者康复率或公众满意度。

该机制的原理是:做得好的方面会得到鼓励;做得不好的方面必须改进,否则将面临削减。当预算以结果为导向时,公共效率、问责制和创新能力将同时提高。

本地分配——差异公平

如果说“按结果分配”强调的是效率,那么“按地域特点分配”则是为了确保公平。每个地方都有其自身的“发展概况”:自然条件、城镇化水平、人口结构、基础设施、治理能力、预算平衡能力……这些差异要求分配机制必须适应当地的“财政状况”,而不能一成不变。

像胡志明市这样的大城市可以调动大量资源,覆盖大部分日常开支,而河江省的一个山区县则需要特别援助才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因此,公平并非等同,而是基于实际能力和需求给予适当的差别待遇。

这两个原则的结合——有效且具体将有助于形成“动态公平”的公共财政分配模式,其中预算既能激励发展,又能确保区域和谐。

国际经验:效率与公平并非相互排斥

许多国家已经证明,如果制度设计得当,就有可能同时实现高效率和区域公平。

韩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2003年以来,该国实施了基于绩效的预算制度和中期财政框架(绩效预算中期财政框架)各部委、部门和地方政府必须确定产出和结果指标,并由财政部每年进行评估。这些报告会在国家信息门户网站上公布,并提交国会讨论。因此,尽管预算支出占GDP的30%以上,韩国的公共债务保持稳定,公共投资效率也日益提高。

新加坡采用“成果导向型预算”模式,秉持“物有所值”的原则。每个项目都有……输出 – 终端KPI并定期进行审查。政府使用公开指标来评估各机构在实现其目标方面的绩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方预算的设计具有灵活性,能够反映人口、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方面的差异。

澳大利亚凭借其“横向财政均衡”(HFE)制度,在区域公平方面脱颖而出。联邦财政委员会(CFFR)根据各州的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分配联邦预算,从而确保“各州只要付出同等努力,就能提供同等的公共服务”。该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索取-给予”机制,强调数据和客观标准。

这三种模型都遵循以下建议:经合组织关于“公共支出效率评估框架”:(1)资源利用效率;(2)区域公平;(3)问责制。

这是越南可以借鉴的三大支柱,以迈向现代化、透明化和与区域发展挂钩的公共财政体系。

方向的战略意义

首先,这是公共财政理念的一个转折点。从“行政分配”转向“基于结果和吸收能力的投资”,从“平等主义”转向“动态公平”。预算中的每一美元都成为投资资本,而非补贴支出。

其次,这种机制能够激发地方层面的创新和活力。当预算与效率挂钩时,地方政府将被迫提升治理能力,提高预算效率,并积极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政策举措。良性效率竞争将取代行政依赖。

第三,这项政策有助于完善金融权力下放制度。当地方政府被赋予更多权力以及解释结果的责任时,一种模式便得以实现。灵活的财政分权可以成立——既促进地方举措,又确保国家利益统一。

第四,这是构建数字政府和数据驱动治理的前提。如果支出结果得到衡量并公之于众,国家就可以运行“国家公共财政仪表盘”,总理、部长或省长都可以实时查看每项预算支出的有效性。当数据取代情感时,公众对机构的信任度也会提高。

实现条件

为落实这项指令,越南需要进行一系列同步改革:

首先,完善法律框架。国家预算法需要补充基于绩效的支出机制,明确规定预算使用机构的问责制,以及适当的区域分配标准。

第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有必要为每个领域(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环境)确定一套标准指标(KPI),并将它们与开放数据信息系统联系起来。

第三,提高地方官员的公共财政管理能力。官员不仅要懂得如何“正确且充足地支出”,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地支出”。有关结果导向型预算、公共财政管理和数字数据应用方面的培训课程至关重要。

第四,审计和监督方面的创新。国家审计需要从“合规性审计”转向“价值审计”——评估公共资金创造了多少实际价值。

当这四大支柱建成后,越南的公共财政体系将按照中央指导的精神,在透明、数据和责任的基础上运作。

国家治理思想的革命

杜林总书记提出的“根据结果和地方特点分配公共财政”的方针,是一场悄无声息却意义深远的变革。它触及了国家治理的“核心”——我们如何使用和分配公共资源。

如果这项指令得以实现,将创建一个像韩国一样高效、像澳大利亚一样公平、像新加坡一样透明的公共财政体系,但仍然保留越南的特色——一个在多元化中团结一致、在创新中充满活力、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坚定不移的国家。

每一分钱的预算,如果能用在正确的地方、用于正确的目的并取得正确的结果,不仅能拯救国家,还能激发各地人民的创造力、自主性、活力和抱负。这才是越南迈入高效、公平、负责发展新时代的基石。

据baochinhphu.vn报道
https://baochinhphu.vn/mot-tam-nhin-moi-cho-tai-chinh-cong-viet-nam-102251108063420785.htm
复制链接
https://baochinhphu.vn/mot-tam-nhin-moi-cho-tai-chinh-cong-viet-nam-102251108063420785.htm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越南公共财政的新愿景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