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故土革命之秋,忠诚战士的记忆
(Baonghean.vn)- 尽管已经年近百岁,但起义前的干部阮黎班和裴敦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些历史性的秋天、革命气氛沸腾的日子以及人民获得自由和独立时的喜悦。
当山将军情绪高涨。
按照公历,再过四个多月,杜良县南山乡卡风村的阮黎班先生就百岁寿辰了。虽然年事已高,但阮黎班先生记忆力依然很好,他还记得当年担任救国青年联盟书记,与村民们一起奋起争取政权的情景。
![]() |
阮黎班年近百岁,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参与权力斗争的岁月。摄影:孔建 |
阮黎班先生(生于1921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为地主放牛维持生计。长大后,他为法国殖民者当筑路工人,参与修建了贯穿该地区的7A国道。和许多同时代的人一样,黎班先生对1945年那场可怕的饥荒念念不忘。每当想起那场饥荒,他都会潸然泪下,因为他为那些饿死渴死的人们感到惋惜。
革命气氛开始沸腾,潘先生受到越盟干部的信任,担任卡风村青年团书记,负责召集青年参加夺权斗争。“当时,虽然还没有加入自卫队,但卡风村的年轻人经常练习武术,准备好刀剑砍刀,随时准备行动。”——潘先生回忆道。
![]() |
阮黎班家族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诸多贡献。摄影:孔建 |
据起义前干部阮黎班回忆,1945年8月13日,在越盟总部的指挥下,当山各村村民准备了旗帜、鼓、锣和武器,准备参加示威游行。第二天(8月14日)下午,自卫军组织示威游行,以提高自卫军威信,并准备镇压反动势力。
三天后,党山民兵接到临时革命委员会的命令,秘密包围了 Hoi Ky、Bang Thang 和 Bang Hoe 的房屋,控制了他们,不让他们逃跑或采取任何抵抗行动。
![]() |
阮黎班先生70年党员徽章。照片:丛健 |
第二天(8月18日)清晨,木鱼声四起,南山人民与来自当山、都良、白河、顺忠、安朗等乡的三万余人一起,向都良县县城进发,高呼“打倒日本伪政府”、“越南完全独立万岁”、“支援越盟”等口号。之后,示威者们聆听了越盟干部的讲话,然后返回,为总起义的一天做准备。
“接到越盟政府的起义总命令后,8月22日晚,卡风村乃至整个当山乡都弥漫着备战的气氛。当晚,我和救国青年联盟等组织的同志们挨家挨户地鼓励大家缝制旗帜、准备武器,投入斗争。青年部队则集中精力制作横幅、散发传单,翘首以盼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 |
南山公社(Do Luong)卡蓬村——起义前干部阮乐班的家乡。照片:丛健 |
随后,8月23日拂晓,潘先生率领卡峰村民与当山乡各村、各乡的民众汇合,参加了总起义。面对强大的群众力量,安山县县长黎谱及其官员不得不交出印章投降,临时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到处欢呼雀跃……
革命胜利后,潘先生继续投身抗战,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他曾任县警察局长、县人民委员会主席,后任义丹县委书记。他与妻子育有五个子女,其中一个在南方战场上牺牲。今年,他已是71岁高龄,在党内任职。
前南山公社党委书记阮文红先生曾为潘先生题写几首诗:“勤俭持家,一生简朴 / 旗帜教育,儿女奔走 / 授予党徽,佩戴在胸前 / 军旗下万岁”。
金仁堡奶昔
现年98岁、入党73年的裴敦先生,家住石山公社(安山)1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75年前革命斗争的岁月。当时,裴敦先生身处红色自卫军的队伍中,执行保卫参加夺权斗争的群众的任务,亲眼目睹了“水破堤坝”般的斗争氛围。
![]() |
尽管年事已高,裴敦先生始终是家人和邻居们坚强的精神支柱。图片:孔健 |
那些年,人们一直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许多人没有饭吃,饿死,流落街头。饥饿和死亡的景象让每个人都对法国殖民者、日本法西斯以及暴君和村长们充满了仇恨。当越盟阵线下达全面起义夺取政权的命令时,各个村庄都充满了斗志,每个人都想为争取自由、独立和摆脱贫困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裴敦年轻时身体健康,受过良好教育,早年受到革命精神的启蒙,被越盟组织指派加入红色自卫军。红色自卫军士兵们列队整齐,手持利剑,从郎田地区(今石山乡)出发,一路游行到多良县中心地带,与日本法西斯和封建领主进行斗争。
![]() |
裴敦先生为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认可。摄影:孔建 |
唐先生至今仍无法忘记1945年8月22日夜,他和自卫队队员进入金仁哨所(今福山乡)的情景。当时,许多日军士兵聚集在那里,投身斗争,保护革命群众。他回忆道:“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络绎不绝,有时多达数万人,他们的呐喊声震天动地。面对群众的顽强斗志,日军士兵惊恐万分,不得不放下武器投降。全体群众欢呼雀跃,激动地庆祝胜利。”
喜悦和激动持续了数周,胜利的喜讯从四面八方传来,尤其是在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了《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人们欣喜,因为从此以后,奴隶制将被消灭,人民将过上自由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
![]() |
裴敦先生70周年党员证。摄影:孔健 |
八月革命后,裴敦先生被派往警卫队,负责保护义安省机关。抗法战争爆发后,他参军,辗转西北各省,前往老挝北部地区,参加了奠边府战役。抗美救国战争期间,裴敦先生奔赴西原战场,参加了多场激烈的战斗。1975年,他参加了邦美蜀(多乐省)战役,为西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80年,裴敦先生退役,结束了34年的战斗生涯,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回到家乡后,他继续参加群众活动,多年担任党支部书记,成为一代又一代子孙和村民的坚强后盾,深受大家爱戴。
![]() |
裴敦先生和家人的喜悦。摄影:孔健 |
裴敦先生分享道:“我有幸见证了国家和人民的许多历史性里程碑。尤其让我难忘的是,为夺取政权而发动全面起义的日子,见证了改变命运、摆脱奴役枷锁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