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隆“天门”的秋天

August 28, 2013 10:32

(Baonghean)——芒隆(Ky Son县)位于雄伟的长山山脉中段,海拔1485米,曾被视为毒品热点地区。但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扶持计划和项目的推动下,芒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种植罂粟和贩卖毒品,而是开始意识到留在土地和村庄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许多家庭摆脱了贫困。今年秋天,我们攀登了芒隆——这座被誉为“天堂之门”的山坡,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Baonghean)——芒隆(Ky Son县)位于雄伟的长山山脉中段,海拔1485米,曾被视为毒品热点地区。但近年来,在党和国家扶持计划和项目的推动下,芒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种植罂粟和贩卖毒品,而是开始意识到留在土地和村庄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许多家庭摆脱了贫困。今年秋天,我们攀登了芒隆——这座被誉为“天堂之门”的山坡,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连日降雨后,启山县7A公路上多处发生山体滑坡。途经九吕乡溪塘村时,山上的泥土一度崩塌,形成一片泥沼。泥土和岩石一度掩埋了半条路。我们正艰难地在泥沼中挣扎时,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山区女孩笑着从我们身边经过。我对高地女孩骑着摩托车轻松穿越蜿蜒湿滑泥泞道路的景象并不陌生。

从芒县镇往芒龙走坡路的时候,又下起了雨。帕丹乡胶拉村的老人笑着说:你们披上雨衣走吧,这季节等雨停都要下一整天。好,我们继续走。车子载着人,发动了引擎。幸运的是,到达会图乡的时候,阳光明媚。太阳浮在云朵上,柔弱而温和。芒龙盆地静静地出现在氤氲的雾气中。从2012年底开始,柏油路通到了乡中心,中潭村渐渐变成了一个城市,曾经冷清的集市也渐渐热闹起来。每天都有大巴来回穿梭,中午从荣市、芒县镇和周边乡镇来的客货来到中潭村,下午便顺流而下返回。随着公路的修建,芒龙乡中心的面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芒龙乡学生举行开学准备聚会。

新学年尚未开始,学生们已正式开学。校鼓声在山风中回荡,令人心潮澎湃。连日来,来自会昆、龙桥、探霍、探汉、塔拉等村的学生们背着书本、米盐、毯子、席子陆续返校。每个学年,偏远乡村的学生们都要如此一丝不苟、不辞辛劳地准备新学期的学习。今天下午,依然有三五成群的学生背着“鲁科”而不是书包走进学校。女生们在镜头前羞涩难耐,男生们则自信满满地谈笑风生。蒙族男孩生性豪爽,过去十四五岁就能扔包子、捉老婆。然而,如今情况已经改变。近年来,有了公路、新学校,加上国家资助教育费用,孟隆村的男孩女孩们都可以安心上学了。

我们到达乡人民委员会总部时,恰逢暴雨倾盆。尽管风雨交加,主要干部还是收拾好行装,返回县里开会,只留下乡党委副书记瓦诺武(Va No Vu)。武副书记说:“现在,乡干部们正和老师们一起准备新学年和七中全会的学习。这里的苗族人总是忙得不可开交。桃子和菠萝一收完,我们就马上下田除草。除草季过后,等田里的水稻成熟,再收割玉米和南瓜。”

通过与武副书记的交谈,了解到芒隆县有13个村,近4300名纯种苗族人,几千年来一直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近二十年来,芒隆县种植了桃树和李子树,为村民增加了收入。芒隆河谷冬季严寒刺骨,夏季最高气温也不过30摄氏度左右。桃树和李子种下后,就等着采摘的日子,很少需要人们的照料。然而,这些作物并不能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原因很简单,也是造成数十万贫困的根源:没有道路。桃子必须采摘下来,人或马背着运到集市上去卖。家家户户都种桃李,等到果实成熟落叶,人马怎么驮得动呢?苗族人民是勤劳的。看到成熟的桃子和李子掉落在田野里,他们感到很可惜。

今年夏天,沥青路修通后,芒隆桃子就出现在会图乡中心、北里路口和芒盛市场等地的市场上。买家对甜美的桃子和多汁的李子赞不绝口。芒隆的特色菜真是与众不同!桃李种植户们欣喜若狂。看来这片土地没有辜负那些付出的人。但我们必须感谢这条路。有了路,人和马的头、颈、背就轻松多了。芒隆妇女脸上的愁容也少了一些。

黄昏时分,雨骤停,我们来到了来自偏远村庄的苗族学生的寄宿学校。远远望去,炊烟从木屋厨房里袅袅升起。这栋房子原本是一间教室,但在2012-2013学年,学校建起了一栋更宽敞、更安全的校舍。木屋变成了数十名来自遥远村庄的学生的公共厨房,这些村庄包括会昆村、探汉村、探波村……新学校配备了吊扇和霓虹灯。但这些设备还在等待国家电网的接入。目前,新的输电线已通至会图乡,距离芒龙乡中心村还有16公里。

记者出现后,厨房里顿时变得拥挤起来。孩子们在镜头前既好奇又陌生。过了一会儿,大家各自回去干活了。有的生炉做饭,有的摘菜劈柴。孩子们急着在7点前做好饭,好去上晚自习。溪流旁的涡轮机发电,足以点亮小型灯,孩子们不用点煤油灯学习。当被问到:“吃饱了吗?饭菜都吃什么?”瓦伊乔和她的学生们一边劈柴,一边轻声回答:“我们主要吃米饭来填饱肚子,饭菜很少。”厨房角落里,大大小小的锅里只有白米饭、蔬菜、竹笋和一点鱼露。

Y Do今年八年级。两年来,他在寄宿家庭的一日三餐都如此。来自Huoi Khun村的学生Va Ba Ca说:“周六早上放学后,村里的学生都要赶回家买米和下周的食物。家离学校大约15公里,走路要4个小时。如果迟到,天黑也回不来。” 我问:“你有没有想过辍学?”Ba Ca立刻说:“你得上高中,上大学。”

夜幕降临,芒龙盆地一片寂静,高原的寒意也随着阵阵寒风扑面而来。今晚,我们住在刘琼街公社主席的木屋里。睡意轻轻地降临。公社警的歌声将我唤醒。黎明已穿过天门,来到盆地。山路上,一群群孩子互相呼唤着去上学,让芒村的气氛更加热闹。我们找到了沙莱村。听说,这是之前坚决铲除罂粟的村子之一。

通往村庄的路只有大约3公里,但泥泞不堪,我们只好把摩托车停在公社中心,步行进村。这个只有95户人家,400多口人的小村庄,还有一件让远近苗族村庄都羡慕的事。过去两年,村里再也没有烟味了。按照芒隆苗族的习俗,每逢集会、节日、丧葬等场合,年轻人或子孙后代都会给长辈敬烟。现在村里只有少数年轻人保持着这个习俗,老年人只是出于礼貌,把烟端到托盘上,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点燃。

村长刘雄乔说:“现在沙莱村的苗族人就只下地干活,养牛、种菠萝、种南瓜。因为知道烟草会导致肺癌,所以现在不准抽烟了,谁想抽烟就得到村外去。”村长又说:“村里有个叫刘强才的,他既是村民,又是公社主席,也是发展畜牧业的先锋。才先生养了20多头牛,是村里最大的牛群。村里还有个叫古强先的,也有20多头牛,都放到田里去放牧。先先生为人勤劳,整天和妻子儿女在田里干活。”

萨莱村正值除草季节,田里的人比村里的人多。孩子们也早早地去上学了。房屋都紧闭着,面朝小溪。村长刘雄乔带我们参观了溪边的房屋,并补充道:“村里的地势倾斜,有些房屋面临着山体滑坡的危险。政府计划搬迁,但这些家庭不愿搬迁,因为他们害怕远离亲人、远离田地、远离田地。”

午后,我们穿过天堂之门返回县中心。如今通往天堂之门的路已经铺好,不像以前那么难走了。告别时,我们始终记得公社副主席武巴棱(Vu Ba Lenh)的话。他是600名年轻公社主席之一,出生于家乡芒龙,立志回乡报效祖国。他说:“五年过去了,无论是否被录用,他都感到很高兴。重要的是,年轻人获得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我们也在尽最大努力,为这片土地的发展贡献力量,尽管困难重重。”

林业工程师武巴伦深知,大自然赐予孟孟隆人宝贵的土地,但他们却不知该如何开发。幸运的是,拥有知识的年轻人终于有机会唤醒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

武巴伦相信,芒隆改变命运、克服困难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尤伟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芒隆“天门”的秋天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