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推出“新武器”

潘文和 DNUM_ACZBAZCACE 05:58

拜登政府提出的禁止中国汽车技术的举措被视为美国应对颠覆全球汽车业的中国廉价电动汽车冲击的最有力武器。

美国商务部近期提议禁止中国制造的汽车软件和硬件。这一决定标志着美国政府为限制中国在汽车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影响力而采取的又一强硬举措。

美国还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并将使用中国制造零部件的车型排除在电动汽车购买者7500美元补贴计划之外。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国内汽车制造商,确保供应链安全。

Ảnh minh họa
插图照片。

与以往的限制措施不同,此次对联网汽车技术的禁令范围将更加广泛。具体而言,即使是中国企业在其他国家(例如墨西哥或欧洲国家)投资建厂生产的汽车也将受到影响。这意味着,无论在哪里生产,任何搭载中国企业提供的联网技术的汽车都可能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这是一个非常激进的举措,”多年追踪中国汽车行业经验的分析师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表示。他还表示,在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后,美国政策制定者重新评估了形势,并问道:“这足以实现预期目标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宣布计划在墨西哥建造一家制造厂。尽管比亚迪坚称该工厂将主要服务于墨西哥国内市场,但美国贸易协会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表示,比亚迪进军北美市场可能会引发激烈竞争,严重威胁墨西哥本土汽车制造商的生存。

美国总统乔·拜登提出的限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高科技市场的新提案引发了诸多争议。具体而言,该提案要求全面禁止在美国测试和部署中国制造的软件或自动驾驶汽车。

这一决定被视为保护美国科技公司利益的举措,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先驱、正在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特斯拉。通过设置贸易壁垒,美国政府希望给予国内企业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竞争和发展。

分析人士对中国可能采取报复性贸易措施表示担忧,这些措施将直接针对特斯拉在中国的大规模业务。如果这些情况成为现实,特斯拉可能面临一系列挑战,从生产成本上升到销量下降,这将直接影响该公司的利润以及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之一的地位。

与此同时,美国官员警告称,中国制造的汽车和技术可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担心这些设备可能被用于收集情报、发动网络攻击,甚至破坏关键的国家系统。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以及其在电池技术和软件方面的进步,加剧了这些担忧。

目前,美国汽车市场几乎完全没有中国品牌产品。美国商务部最新决定进一步收紧监管,使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入美国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此举被视为保护国内汽车制造商、维护美国竞争优势的举措。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坚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为针对中国企业和产品实施不公平贸易限制行为辩护。”

国家安全问题

美国立法者警告称,随着中国公司加大在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力度,潜在的安全风险正在显现。这些公司可能安装恶意软件,或让中国政府远程干预自动驾驶汽车系统,这将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今年早些时候,拜登政府正式将禾赛集团(Hesai Group)列入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公司“黑名单”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禾赛集团是美国自动驾驶汽车公司领先的光探测和测距(激光雷达)设备供应商之一。禾赛拥有Cruise(通用汽车旗下)和Zoox(亚马逊旗下)等主要合作伙伴。禾赛否认了这些指控,并决定起诉美国政府以保护其声誉和商业利益。

白宫经济顾问莱尔·布雷纳德指出,随着北京方面对特斯拉在其国内市场的业务施加限制,中美贸易战已升级。此前,中国以数据收集相关的国家安全担忧为由,禁止特斯拉汽车在某些地区上路,此举被视为挑衅。然而,在核实特斯拉符合中国法规后,相关限制得以放松,这凸显了在两国贸易竞争背景下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美国提出禁止外国汽车技术,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国家安全担忧。具体而言,他们担心车辆控制系统可能被未经授权访问,从而对交通安全和用户隐私构成威胁。与此同时,美国也希望保护国内汽车行业免受不公平竞争,并确保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白宫表示,其掌握大量证据表明,源自中国的恶意软件已渗透到美国关键的基础设施系统。网络安全专家担心,这些恶意软件可能被用来窃取敏感数据、扰乱运营,甚至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然而,迄今为止尚无确凿证据表明中国正在利用汽车技术在美国进行间谍活动。

汽车市场研究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 (USA)副总裁萨姆·菲奥拉尼先生在评论禁止中国汽车技术的提议时表示:“中国技术深深植根于无数进口到美国的产品中。从小型电子元件到众多设备的核心部件,中国的痕迹日益明显。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划定一条清晰的界限来区分哪些产品完全是‘美国制造’,是一项极其巨大的挑战。”

据路透社报道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推出“新武器”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