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警告新的交易欺诈手段
银行方面表示,目前交易诈骗情况愈发复杂,客户识别难度加大,这也是近期诈骗案件频发的原因。
![]() |
银行警告称,这是诈骗分子窃取信息的伎俩之一。 |
具体来说,针对拥有在线销售单位的客户,犯罪嫌疑人会假装在国外,需要为亲属在线购买商品和服务。然后,犯罪嫌疑人会通过汇款服务(例如速汇金、西联汇款等)请求付款,并向卖家发送一条包含虚假网站链接的消息。当店主访问该网站时,系统会要求其提供电子银行安全信息,犯罪嫌疑人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欺诈交易。
对于使用 Zalo、MoMo、Payoo 等电子钱包的客户,如果在提供商的网站或粉丝专页上发布问题,诈骗者就会冒充服务提供商的员工联系客户,询问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诈骗者会诱骗客户提供电子银行服务安全信息,作为修复错误的必要步骤,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欺诈交易。
![]() |
近期,越南通过电子银行交易进行诈骗、侵占财产的案件不断发生。 |
另一种骗局是针对需要在线借贷的客户,诈骗者冒充网络贷款人,要求客户提供文件和电子银行服务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欺诈交易。
或者诈骗分子会伪造客户电子银行账户被非法入侵或账户即将过期的通知,并通过虚假链接要求客户提供个人信息重新确认。
或者诈骗分子通过冒充银行的邮箱地址向客户发送包含虚假链接的邮件,伪造申请页面、登录页面与真实网站界面相同,诱骗客户登录,从而窃取使用服务的安全信息。
为了避免在银行交易中被骗,近期,各大银行不断发布防范及解决方案的警告,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交易处不营业。
![]() |
银行指导如何在交易时避免欺诈。 |
因此,银行建议客户绝对不要向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提供任何服务安全信息,例如:登录名、访问密码、通过短信发送的一次性OTP交易认证码或Smart OTP应用程序激活码、电子邮件地址和个人信息;不要访问不受信任的网站链接。
此外,客户应定期保护并至少每3个月更改一次访问电子银行服务或卡的密码;不要拍摄卡片或卡片信息(完整的卡号、有效期、卡背面的CVV2安全码)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或在社交网站上发布;访问电子银行服务时优先使用个人电脑和设备并使用杀毒软件;完成交易时选择注销或退出系统和屏幕;当怀疑有欺诈行为或想要确认银行信息时,请记住并立即拨打客户服务中心的电话号码。
此外,银行还建议用户在进行网上交易前,仔细检查需要办理业务的银行名称,确认其是否为假冒银行(假冒链接通常只会更改几个用户难以识别的字符);不要将密码保存在手机备忘录或不安全的文件中。支付账户中的金额不宜过多,应转入储蓄账户。
若怀疑遭上述方法诈骗,用户应立即更改账户信息、密码,并设置账户安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