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在六个月内为贫困人口建成近 4,000 栋房屋
(Baonghean.vn)—— 出于对贫困人口和住房困难群众的关爱和责任感,义安省整个政治体系积极行动起来,经过六个月的努力,为贫困人口修建了近4000栋房屋……

理解与分享造就的房屋
去年8月初,琼荣乡(黄梅镇)7村的黄氏海女士和她的四个孩子搬进了一所宽敞坚固的新房子。
海女士分享道:丈夫去世5年后,她独自承担起家里4个月的生活重担,因为3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南北快速路项目经过时,虽然只收回了部分宅基地,但因为地处山区,很多户补偿款后不得不搬迁;她感到难过,因为自家的房子被拆毁,山体滑坡,住在偏远地方的母亲和4个孩子也想搬到新家,但“我们无能为力”,在这种时候没有人和她分担、“扛”。

琼荣乡和黄梅镇党委、政府了解到海氏和孩子们的处境后,鼓励并承诺资助资金建造新房。在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钱财的帮助下,海氏终于建造了一所价值4.9亿越南盾的宽敞房屋。
新房落成当天,琼荣公社党委、政府、祖国阵线和群众组织为海和孩子们添置了电风扇、毯子、茶壶等生活用品,让海和孩子们非常感动。
同样在8月,在昆强县孟山乡,太和村的魏氏拉女士和南山村的颜氏翠女士两户人家也搬进了新房。除了孟山边防站通过号召和联系,争取到企业提供的援助资金(每户5000万越南盾,并动员亲属捐款)外,孟山边防站官兵还亲自参与了房屋的修建;当地干部群众也参与了平整场地、挖地基、搭建院子,以及运送建筑所需的每一块砖、一桶沙子、一袋水泥等工作。

加上上述3户住房困难贫困户,近6个月来,全省共为3940户家庭提供了住房援助,基层称之为“住房21”。之所以称之为“住房21”,是因为这些住房是根据2023年1月17日省委常委关于“加强党对动员和支持贫困户和住房困难群众住房修建和维修工作的领导”的第21号指示,在全省政治系统的指导和动员下,动员和支持建设的。
动员整个政治体系采取行动
可以说,义安省各地区、各社区乃至整个省份的社会经济状况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也随之改善和提高。然而,仍有一些地方生活困难,处境艰难,想要拥有“上紧下实”的房屋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从理解、关爱到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改善住房、“安家落户”到“就业创业”,为实现省党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20-2025年任期决议提出的降低多维贫困率目标作出贡献;根据省祖国阵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建议,乂安省委常务委员会于2023年1月17日颁发了关于“加强党在动员和支持为贫困人口和住房困难群众修建、翻修房屋工作中的领导”的第21号指示。

落实省委常委会第21号指示,各级部门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成立省、区、乡三级指导委员会,由省委书记担任组长;成立街、乡、村、村工作组;在省级和许多地方举行启动仪式;全面审查批准需要扶持建房的项目;重点宣传和动员资源,为贫困户和住房困难人员建房提供援助。
义安省动员3.4万余人参加指导委员会和支援队,从省内到基层,为动员和支援贫困户和住房困难群众修建住房工作提供服务。
省祖国阵线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黎文玉同志肯定道:“这项计划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遗漏任何党组织;从省级到基层,各级党委和机关领导干部都进行了“高超的群众动员”,号召整个政治体系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特别是在省级层面,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机关和单位都已报名支持为贫困户建造住房,共计1619套。”

截至2023年8月10日,省内外集体、个人已登记建造房屋12568栋,价值6370亿越南盾;其中实际进入各级账户的金额为2700亿越南盾(仅省级就1370亿越南盾)。
在团体和个人登记的12568套房屋中,已建成并交付居民的房屋3940套,总价值达1970亿越南盾(超过2021年至2022年房屋建设总价值)。在已建成的房屋总数中,公安部门贡献最大,共登记房屋2820套。截至目前,2820套房屋已全部竣工,比原计划(8月19日)提前完工。
不仅出钱,公安部队还直接主持群众活动板房建设,在6个山区县干部、从县到基层的公务员和群众的共同参与下,发起了出钱“运动”,连续几天平整场地、打地基、运材料进场施工……

整合资源为贫困人口建设住房
经各地评估,全省约有1.5万户家庭需要住房保障;其中,约有1万户需要新建,约有5000户需要维修;要求在2023年至2025年的3年内完成。
为确保完成这一目标,据省祖国阵线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介绍,省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除了注重动员社会化资源外,还将整合民族地区可持续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大国家目标计划的资源,支持住房建设。

对于贫困户、住房困难户,家庭没有配套资金(因为现实中有些家庭一分钱都没有),没有得到自发援助或者两个项目不衔接的,该省指导地方宣传动员这些家庭获得像公安部门那样的“交钥匙”活动房形式的住房援助。
根据省委常委会第21号指示,为贫困户建造住房的运动已在义安省各地推广开来,成为一场高潮和运动。除了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外,根据基层反映,更大的益处是有助于增强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团结、凝聚力和亲切感,发扬“守望相助”的乡村精神;特别是有助于树立干部和武装部队真正为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