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开始在水稻生产中创造碳信用额
(Baonghean.vn)——在国家实施碳排放权市场政策的背景下,义安省每年水稻种植面积达18万公顷,已迈出初步步伐。《义安报》就此问题采访了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冯青荣先生。
光伏:先生!创建碳信用额不仅在义安省,在全国范围内都被认为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您能分享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信息吗?
冯清荣先生:碳信用额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但尚未得到利用。
总理批准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实施100万公顷减排水稻种植项目,是越南落实这一目标的首批举措之一。该项目被视为越南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挑战方面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施的减排水稻种植模式。如果项目取得成功,将吸引国际合作伙伴在资金、科技研发和推广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还将通过优质稻米生产出售碳信用额,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并提升农民的专业化水平。

获得碳认证后,越南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和价值将得到提升。生产既能满足粮食安全需求,又能适应气候变化。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表示,通过与世界银行合作,有可能为实施VnSAT的水稻种植区支付碳信用额,以确保到2024年生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自然资源与环境部也正在推动明年尽早启动越南碳信用额市场,并可在未来几年内正式参与世界碳信用额交易平台。
光伏:水稻生产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但目前的生产方式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先生,在水稻生产中创造碳信用额的努力将解决哪些问题?
冯清荣先生:义安省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约110万吨/年,不仅保证了粮食安全,而且还有余,为农民带来了收入。
然而,农业生产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环节,加剧了全球变暖,其中水稻生产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0%以上。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旧的生产习惯,不科学地使用水、肥料和农药。采用漫灌法,从种植前到开花后约两周,田间一直保持水分;这不仅浪费灌溉水和抽水成本,而且还排放大量甲烷(CH4),对温室气体效应贡献巨大。
甲烷减排活动与稻田水调技术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交错”或“农场道路干燥”,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用水量,还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通过该技术减少的甲烷排放量是发放碳信用额的基础,从而通过获得的信用额度直接惠及农民。
这种灌溉方法已在包括越南在内的世界各地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在水稻生长良好的情况下,可节省20%至50%的水、人工和灌溉成本,尤其可减少20%至48%的甲烷排放,从而减轻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问题。通过在水稻生产中正确遵循技术措施并实施碳信用额度创造,农民不仅有机会通过出售碳信用额度来增加收入,还能积极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确保水资源得到保护。

光伏:那么先生,义安省对此事的指示是什么?
冯清荣先生: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6)上,越南向国际社会作出坚定承诺,将提高净排放量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至“0”。总理已出台多项关于气候变化、绿色增长、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等战略。将继续细化温室气体减排、臭氧层保护等法规,并具体化碳信用额市场。碳信用额交易平台将建立,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试运行。农业和农村发展部还鼓励采用节水灌溉措施,例如采用旱涝交替灌溉,以减少灌溉用水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效应
义安省水稻种植面积达18万公顷/年,减排潜力巨大,预计可减排14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水稻生产碳排放合作项目将于2024年春季作物开始试点实施。预计第一季将在南丹县、义禄县、兴原县、杜良县、演州县等县(北灌区和南灌区)实施,水稻种植面积近6000公顷,约有2.4万户农户参与。

这是在越南义安省乃至全国实施的首个在水稻种植中获得碳排放的项目,该项目得到了JICA的支持,因此实施条件十分有利。技术、基础设施等相关问题将在项目的每个阶段得到解决。该项目符合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促进减缓气候变化,节约水资源;该项目由JICA越南分部推荐的一家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为了满足碳信用额创造要求,水稻生产必须满足诸多标准和要求,从组织和实施生产季节以及农耕措施开始。迄今为止,义安省已实施多项智能化农耕措施,例如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SRI),每季作物的种植面积为 10,000 至 12,000 公顷。这被认为是将碳信用额创造流程应用于水稻生产的良好前提。预计在水稻生产取得成功后,该技术将推广至其他一些种植面积大、潜力大的作物,例如玉米、甘蔗、茶叶……以及畜牧业。

然而,这仍然是一个相当新的方向,即使是管理机构和地方当局也尚未真正理解,更不用说农民了。因此,首先要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同时,政府和专业机构必须切实协调、规划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并指导实施,对生产组织施加压力,使其达到要求。
光伏: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