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建设适合两级地方政府模式的教育设施网络
4月24日下午,省人民议会专题督导团就2022年至2025年义安省教育机构学校和班级网络规划和安排与省人民委员会举行会谈。

省委常委、省人民议会常务副主席阮南定同志担任督导团团长。
出席会议的有省委书记、省人民议会副主席阮如魁同志,省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和省人民议会各委员会、国会代表团办公室和省人民议会领导。
与省人民委员会代表团一起工作的有:省委书记、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廷龙,省委书记、教育培训部部长泰文成,以及各厅、部门和一些地方的领导。
继续按照精简、实用的方向调整校网。
会上,督导团提出了许多有关学校规划安排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近年来,义安省积极落实学校网络布局调整,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然而,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目前全省仍有882所分散学校,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
与此同时,在城市地区,尤其是荣市,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许多学校不堪重负。

面对这种情况,监察团要求省人民委员会审查各地区人口规模,及时调整投资计划,新建学校或扩建学校。
特别是在荣市,应加快建设黄叔康中学第二校区,并考虑接收和扩建赫尔曼·格迈纳荣市中学,以减轻公立学校系统的负担。

除了普通教育之外,职业教育体系的整合重组问题也备受监察团关注。评估显示,该省职业培训机构网络仍然分散;大中专入学率仍然较低,仅为21.6%左右。
督导团建议,该省研究走集约化方向的职业培训模式,整合现有培训体系,研究在义安省北部(琼琉经济技术学院)、义安省西部(太和西部经济技术学院)和边境地区(昆强民族寄宿学院)设立3个重点区域性职业培训中心。
与此同时,要集中资源发展3所优质职业院校,包括越韩学院、越德学院和义安旅游商学院,形成以产业集群和地区为纽带的职业培训网络。

督导团强调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完善适应新形势的教育培训支持政策体系。
省人民议会副主席阮如魁表示,要全面评估省人民议会历次出台的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对已经取得实际成效的政策应继续保留,对尚未取得成效的政策应坚决停止,以便将资源重新投入到重点政策上,特别是对困难地区或需要鼓励发展的地区。

关于职业培训,省人民议会副主席指出,现行培训结构存在一些缺陷,不太适合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具体来说,自动化、电气、电子等高需求职业仍然缺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和务工人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汉语水平仍然有限。面对这种情况,省人民议会副主席建议,相关机构应制定具体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克服上述问题,并在未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此外,会上,督导团成员还重点讨论了各级教育管理、招生等诸多重要问题,以及我省实行两级地方政府模式背景下的教师招聘问题。

省委常委、教育培训司司长泰文成教授直接解释了督导团提出的内容,他高度赞同重新审查和规划学校网络的必要性;接收和扩建赫尔曼·格迈纳·荣市高中;减少职业学校数量,转向重点地区和区域中心……
关于人员配备问题,该厅厅长表示,目前教育部门仍有1500多个教职岗位尚未招聘。其中,高中阶段仍按计划正常招聘。特别是幼儿园至中学阶段的招聘,将在全省按照两级地方政府模式完成机构设置后实施,确保在新学年之前完成,及时满足教学需求。
此外,教育部领导还介绍并分析了适合地方两级政府模式的具体招生方案,这些方案在保障学生权益的基础上,有利于新行政模式下全省教育系统的管理和运行。
减少零散地点,集中投资建设寄宿学校、半寄宿学校。
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廷龙在会上发表讲话时强调,省人民委员会采纳了监督团提出的所有意见,将最大限度指导落实建议的方向,希望获得各级、各领域的高度共识,确保教育部门有效实现既定目标。
.jpg)
从监测结果来看,他建议监测团同意并支持省人民委员会针对山区出台若干单独的教育政策;同时支持在组建两级地方政府时,责成教育培训厅负责管理全部门的招聘、工资使用等若干内容。
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还指示教育部门积极就招生和学校网络安排相关政策提出建议,确保两级政府模式正式实施后学校网络能够尽快运作。
工作会议结束时,省人民议会常务副主席、省委常委阮南定对教育部门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同时指出需要克服的不足和限制。

为了继续有效落实教育机构网络规划安排,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为培养符合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做出贡献,省人民议会常务副主席代表监督团要求省人民委员会指导确定新时期教育机构网络发展的具体指标,符合已批准的规划,符合两级地方政府模式。

其中,省人民委员会重点研究落实教育设施网络规划的解决方案和路线图,特别是减少个别地点,集中投资建设半寄宿和寄宿学校;继续组织对省人民议会关于教育发展投资政策机制决议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提出制定2026-2030年阶段教育政策的建议,确保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调整现行政策中不再适应实际的政策。

省人民议会常务副主席还要求省人民委员会指导实施至2025年和2030年职业培训设施网络规划和布局,研究在跨地区、高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方向重组和调整全省职业培训设施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省人民委员会指导各部门、各级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调整后的教育设施,研究优先利用调整后剩余设施建设学校或公共住房、师生宿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