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为统一国家而展开的最后一场战斗
巴黎协定签署后,乂安省迅速消除战争后果,恢复生产生活,重新集中兵力投入南方前线,参加1975年春季总攻势起义,彻底解放南方,统一全国。
新形势、新使命
在南北战场均遭受惨重失败后,1973年1月27日,美帝国主义和西贡政府被迫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签订了《巴黎协定》,结束了越南战争。
然而,协议墨迹未干,美国和西贡政府便蓄意违反协议。美国虽然撤走了所有常规部队,但仍向西贡政府提供军事顾问、大型武器和经济援助。美国仍然希望通过“战争越南化”巩固西贡的地位。西贡政府仍然不承认南越临时革命政府,不履行民族和解的承诺,甚至加紧军事行动,蚕食和扩大其领土控制。

就在乂安省土地上,美国和西贡政府还故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手段违法,如侦查情报、破坏国防和经济、扰乱社会秩序和安全……美国对乂安省海岸进行了14次炮击,仅1973年10月29日夜间就炮击了演州县和乂禄县的16个乡;使用突击船威胁和挑衅渔民的渔船,抓捕渔民以窃取情报,甚至将他们关押几天后再释放,以制造混乱和猜疑,分裂干部和人民。
1973年前8个月,美国33次出动RF71飞机和无人侦察机在义安省上空进行侦察。此外,敌方还与老挝境内的土匪勾结,派遣间谍和突击队员潜入村庄抢劫,并诱骗民众移民到老挝。间谍和突击队活动不仅在边境地区进行,还深入内陆地区,特别是天主教地区,以宗教为幌子,引诱和煽动破坏活动……
面对形势的发展,政治局结合几十年革命斗争的经验,在《巴黎协定》签署后不久就指出:“《巴黎协定》只是初步胜利,而不是最终胜利;南方革命仍在继续,解放南方的任务仍然是中心任务。”
为了具体化这一观点,1973年2月20日,越共中央政治局发布了第225/NQ号决议,决定在当前时期继续推进全国和各地区的革命任务。北方方面,必须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增强经济和国防潜力,改善人民生活,完成全国革命根据地的任务。南方方面,必须继续进行革命斗争,迫使敌人履行《巴黎协定》,维护和平,实现独立、真正的自由和民族团结。

在第二十一届中央代表会议(1973年7月)上,党决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暴力革命道路,取得最终胜利。我们决不能对和平道路抱有幻想,决不能与西贡政府妥协。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以便在时机成熟时发动解放南方的总攻。
1973年底,第二十二次中央会议继续确定1973—1975年北方的中心任务: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加大对南方的支持;加强和改组军队,建立主力军团,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发动总攻。
克服战争的后果
贯彻落实中央指示,义安省委确定1973-1975年的任务是迅速克服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后果,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等,稳定人民生活,发挥一切潜力和力量支援南方,履行对老挝的国际义务。
《巴黎协定》签署后,义安省立即集中力量进行扫雷、平整弹坑、修复旧路、修建新路、修复桥梁、连接渡口、地下工程、清理仓库、货运站和码头等工作。已排除地雷和炸弹数万枚。至1973年6月,全省所有道路、水路已基本排除地雷和炸弹,道路已平整,桥梁248座、总长度4094米已修复。南部道路交通要道——滨水已架设浮桥……水陆交通工具已修复补充,生产生活秩序已恢复,随时准备支援战场。
宜安省紧急推进经济恢复发展。迅速恢复水利工程,投资兴建一批大型项目。至1975年,全省已完成大小工程517项,挖填土石方290万立方米,确保3.6万公顷耕地灌溉。开展复垦复垦运动,扩大耕地面积。改进农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扩大规模,走向专业化生产。成立经济区。琼吕县被中央政府选定为北部五个县级建设试点县之一。

乂安省粮食产量大幅增加,1973年达372,018吨,1974年达396,514吨,1975年达341,459吨。对国家的粮食贡献也大幅增加,如果说1971年全年对国家的贡献是43,703吨,那么仅1973年冬春作物就达41,376吨。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1973年全省种植花生1,475公顷,1975年为7,653公顷,向国家提供花生6,200吨。林业和渔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73年全省捕捞鱼类7,000吨,但到1975年就达到14,000吨。
工业逐步恢复。滨水电厂恢复运行,柴油发电站得到巩固提升。工厂、机械和建筑材料生产厂陆续恢复或新建。金融和商业活动出现积极变化,为生产生活服务……
文化教育事业在和平条件下迅速克服困难,趋于稳定。重视伤残军人、烈士和军队后方工作。自1973年以来,已照顾了10034名伤残军人和病残军人以及近8000名从战场归来的官兵,其中许多人康复后又重返战场。国防安全得到维护。发现、阻止和镇压了王宝匪帮和中国军队在边境地区的间谍和突击活动。社会秩序和安全得到保障。防止并遏制了侵占和盗窃公共财产的行为。
全力奔赴战场
深入理解巴黎协定后新形势下政治局关于全国革命事业发展的战略观点,特别是坚决保卫后方、支援南方战场的任务,1973年4月18日,乂安省委颁发了关于地方军事工作的决议。决议除提出提高警惕、做好地方军事工作外,还明确提出出色完成支援南方战场任务、完成与老挝的国际任务、超额完成招募士兵、招募青年志愿者、动员前线劳动者、向战场运送部队、武器、粮食和补给等任务。

在征兵方面,1973年,乂安省共征召11073名新兵,完成预定目标的109%。值得一提的是,各地方天主教青年和少数民族青年的入伍人数均达到并超过了预定目标。仅琼瑠县就有1278名新兵入伍,超过预定目标的107.4%。德成乡和盛成乡(安城乡)的入伍人数达到预定目标的245%至250%……1973年,乂安省还派出4个炮兵营、1个工兵营和6个步兵营奔赴战场。
1974年,凭借积极主动的部署和在人民特别是青年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截至10月,义安省已招募新兵8000余人,超额完成计划7%。琼瑠县招募新兵1278人,南丹县招募新兵962人。除编入部队外,义安省还组织编配了1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2个防空营和1个工兵营。此时,义安省A战场待命士兵1.3万人,B战场待命士兵2万人,随时准备支援南方战场和老挝战场。
1974年末至1975年初,战场形势急剧变化,解放南方的机遇日益明显,中央和总司令部决定组建主力军支援战场。征兵工作紧迫,数量庞大。总司令部和第四军区于1975年初责成义安省一次性征兵两年(1975-1976年),数量庞大,任务紧迫。义安省委认为这是前线人力资源总动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集中指挥,果断、紧急、周到、严密。
结果,至1975年3月15日,全省一次性完成两年(1975年和1976年)目标调动部队的任务,达104%,其中8个县完成108-128%,其中荣市、琼吕、清章、演州等县完成率最高。1975年2月,乂安省先后派出第316师和第341师开赴南部战场。调动部队到战场后,乂安省迅速组建了3个步兵团(e1、2、6)、1个高射炮团(e281),作为战场预备队。1975年4月,e6开赴战场;增派400名官兵到第89团赴广治、承天执行扫雷任务。数千名政政干部、科技人员、教师、医务人员以及1000多名公安干警和士兵被紧急调往南方,接管解放区。荣市师范大学的400名学生毕业后立即被派往南方。完成军事移交后,1975年4月,义安省继续组建4个步兵营、15个高射炮连,重新布置防区,巩固后方防御阵地。

为了紧急支援战场,乂安省成立了支援战场指导委员会,动用几乎所有交通工具,将部队和物资运送到战场。截至1975年4月,中央政府经乂安省向559集团运送的物资已达100万吨。1975年上半年,运往治天县的物资已达150%,运往南方的物资已达169%。乂安农民积极捐赠粮食和物资,运往战场。1975年初,乂安省共捐赠粮食2.4万吨,其中300吨(包括临时借给国家的1.8万吨)用于支援战场。
履行国际义务
为了支援老挝革命,同时保卫北方后方,与南方战场分担战火,1972年和1973年初,在《万象协定》签署前,乂安省武装部队参与开辟772战线,扩大和保卫老挝解放区。在《万象协定》签署前两个月,乂安省武装部队在老挝战场上共打大小仗25场,歼敌、俘敌350人,彻底解放了芒木县,扩大了塔西和宝满地区,将川圹省和波里坎赛省解放区连接起来。
《万象协议》(1973年2月21日)签署后,乂安省武装部队继续驻扎在老挝,协助友军作战,阻止敌军破坏协议,保卫解放区。1973年,第43营配合友军组织28次突袭剿匪,击毙266名匪徒,扫清了解放区。此外,第40营还承担了保卫目标的任务,1000多名前线劳工运送武器、弹药和物资,满足我军和友军的需求。自1974年起,乂安省第43营与河静省第48营合并,组建第四军区第176团,在老挝志愿执行任务。 1974年,第968师第176团第43营继续驻守邻国,帮助邻国击退敌人进攻,保卫解放区,为老挝革命于1975年8月23日取得彻底胜利创造前提作出贡献。
义安省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在抗美救国战争中,义安省是南方战场和老挝革命的战略后方。1975年春季总攻势和起义期间,义安省将全部人力物力投入到南方战场。在统一祖国的最后决战中,义安人民浴血奋战,浴血奋战。这体现了义安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革命传统和对前线的伟大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