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成功打造冬季马铃薯生产衔接模式
3月5日上午,义安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应用中心在英山县兴山乡组织了“评估英山县兴山乡冬季马铃薯生产联动模式有效性”实地研讨会。
在义安省,2010年之前,全省平均每年种植各类冬季作物6万至6.2万公顷。然而,自2010年以来,义安省冬季作物产量仅比之前的一半多。

针对上述情况,为促进种植业结构转型,提高冬季作物产值,同时构建生产活动环节,2019年,乂安省人民委员会和科技厅委托乂安省科技进步应用中心实施“乂安省利用气雾栽培技术建立无病种源马铃薯生产与消费环节联动模式”项目。
该项目成功建立了马铃薯生产模式,平均单产为每公顷18-20吨,扣除成本后收益为每公顷5000万-6000万越南盾。在建立模式的同时,项目在国家、科研、企业和民众四方之间建立了紧密同步的联系链,明确界定了各方的作用和责任。

此外,为了将技术进步应用于无病种生产,实现种源多元化和主动化,降低成本,提高马铃薯生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2022年,义安省科技厅委托义安省科技进步应用中心开展“研究、测试和评估部分认证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以及适合义安省冬季作物生产条件的商业化马铃薯生产中塑料床覆盖方法”的任务。
该任务组已成功建立了商业化马铃薯生产模式,采用塑料覆盖床的方法,产量提高了 10-15%。
.jpg)
尽管乂安省已建立并形成了马铃薯生产链,但由于多种因素,特别是新冠疫情,乂安省冬季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为了可持续地发展马铃薯,义安省科技进步应用中心正在实施“应用塑料覆盖床技术在安山县建立马铃薯商业化生产与冬季作物相结合的模式”的科技任务。

该模式在安山县兴山乡光田村Troc Bau-Bai Mo地区部署,规模为3.2公顷,按照生产链进行,由国家、科学家、企业和人民共同参与。
实施后,在安山县雄山乡成功建成了尼龙床覆盖技术马铃薯生产联动示范区,规模为3.2公顷,示范区单产25.93吨/公顷,标准单产22.741吨/公顷,效益近6700万越南盾/公顷,生产者实际效益近8900万越南盾/公顷。
研讨会上,在对模式经济效益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探讨合作方式、投资方式、生产管理等问题,以维护、复制和发展冬季马铃薯生产模式,提高产值,为安山县种植业结构转型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