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口中的“国民母亲”和送儿子出国手帕的故事
(Baonghean.vn)——一位出身卑微、知识和礼仪尚浅的女子,却才华横溢、意志坚强,并怀揣着无限的爱国之心,克服重重困难,三次前往暹罗为起义军采购武器。她就是陈氏镇夫人——潘佩珠所敬仰的国母,被尊称为“小忠”,是芳林地区的一位女英雄。
香林乐园的女主角
关于过去(如今的琼多)的土地和人民,已有成千上万的文章和研究,但似乎无论写多少、说多少,都显得不足。土庄以其“学者之乡”、“帝王故里”的美誉而闻名遐迩,土庄人民也以好学、才华横溢、英勇爱国而闻名。不仅男性,就连女性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载入了民族的黄金史册,其中包括“小忠”陈氏镇。
![]() |
琼多——这里孕育了众多才华横溢、英勇无畏的人物,他们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其中就包括陈氏贞夫人。图片:越兴 |
据说,著名学者范廷钰校对完《大南国书典籍》后,拿给学生们看,征求他们的感想。几句赞美之后,一位年轻女孩勇敢地站起来说道:书不错,但我觉得你对二忠夫人的评价不太准确。虽然与马媛的斗争失败了,但“女子能与英雄抗衡吗?”这句话,怎么写都写不出来。
演讲者是陈氏镇女士,她是曾任永祥县县长的陈友德博士之女,也是芹王时期著名的活动家。她简短的演讲展现了一位女孩的才华和勇气,她虽然受过封建教育,却依然坚强地突破自我,立志为祖国和国家做出贡献。
陈氏镇夫人的事迹在许多史书和研究文献中都有记载。大多数文献都认为,陈氏镇夫人于1860年出生于琼琉县琼多乡。她一岁丧偶,由母亲和哥哥陈英抚养长大。在琼村,陈氏镇以好学、温柔、聪明而闻名。1876年,经著名学者范廷杜(其父亲的同学)介绍,她嫁给了胡伯治(法官胡仲全之子),来到琼村。
1885年,结婚九年后,陈氏全痛失丈夫。在法国殖民者对宝厚村和琼山村的大屠杀中,胡伯智英勇牺牲。陈氏全寡居,家中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年仅5岁的胡春谦和年仅2岁的胡学兰。陈氏全强忍悲痛,决心为当时酝酿已久、蓄势待发的爱国运动贡献力量。她积极参与芹王运动,为潘廷凤和阮春温起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 |
19世纪越南女性的丝织职业(左)和陈氏镇夫人的儿子何学林先生。图片来源:互联网 |
琼村当时以丝绸纺织闻名。为了迷惑敌人,方便行动,她伪装成丝绸商人,走遍义静省,但实际上,她暗中充当联络员,为起义军筹集资金购买武器……
1892年底,陈夫人装疯卖傻,协助高胜和阮辉顺起义军成功袭击河静市后,被捕入狱,关进荣市监狱。臭名昭著、心术不正的高玉黎法官亲自审问她,用尽了从贿赂到威胁、酷刑等最阴险的手段和残酷的手段。尽管遭受了各种殴打和酷刑,她依然毫不动摇。
臭名昭著的凶手高玉黎(Cao Ngoc Le)无法得到口供,便将怒火全部发泄在她身上,亲自指挥审讯和拷问,用尽了阴险的手段。陈氏贞女士吸取了经验,每次被捕送往荣市监狱审讯和拷问时,都会偷偷地随身携带一把好烟草,万一拷问太过残酷,就吞下一把烟草灌醉,逼迫他们释放她。从荣市监狱回来后,陈氏贞女士积累了更多秘密行动的经验。
她曾三次受潘廷凤委托前往暹罗(泰国)购买武器。她不顾身体的痛苦,从位于香溪(河静省)的武光基地出发,沿着老挝的林间小路长途跋涉,到达暹罗的那空镇,完成既定任务。这条林间小路后来成为20世纪初潘佩珠领导的同盟运动中爱国人士出国的必经之路。
母亲的手帕
20世纪初,陈氏全加入邓太丹、吴德基等人创建的爱国团体“朝阳上官协会”,该协会旨在团结爱国人士,建立基金会,鼓励和推动爱国活动,形式多样,如开办学校、传播文化、普及知识等……她本人也为该协会的物质基础和财政基础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义静爱国运动蓬勃发展、迈向新的方向时,她积极参与维新会(1904年)和潘佩珠发起的同辄运动(1905年)。潘佩珠委托她带领阮淑景、陈友禄、胡思清等爱国青年赴日留学。她也强忍泪水,决心劝说次子胡学林去日本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
![]() |
潘佩珠领导的同渡运动参与者。图片来源:Pinterest |
这位被潘佩珠敬仰并称为“国母”的母亲,在送别儿子时留下了一句名言。1906年,陈夫人响应同教运动,送何学兰去日本留学。在边境分别时,她撕下一块手帕递给儿子,说道:你生来就是为了洗刷国家的耻辱,正如这条毛巾织出来是为了擦去人们的脸一样。这一路必将遇到重重艰难险阻,你必须努力克服。绝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背叛国家。如果你不听我的,我对你和这条破毛巾一样无异。
此后的岁月里,陈氏镇女士以义安女儿般的爱国心和非凡精神,继续投身于越南光福会运动(1912年)、邓嗣华先生赴暹罗讨地建堤运动、潘佩珠先生争取大赦运动、潘珠贞先生追悼会、新越组织和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等爱国运动。当时琼村的爱国青年,凡是想接触革命、读进步书报的,都纷纷来到她身边。40多年来,她的家也成为众多爱国积极分子的联络处和避难所,因此,尽管她在爱国活动中没有担任任何重要职务,但她的家却经常被搜查,被敌人视为危险人物。
1928年,陈氏镇夫人年近70岁,乂安省长把她叫到荣市监狱,劝说她:“嗯,你现在老了,如果你愿意,就留在这里,政府会好好照顾你的……”她想也没想,立刻回答道:“我们南方人不习惯寄生的生活。至于我,我不习惯用别人送的东西。求求你让我回家吧。”
1929年,陈氏镇夫人不顾身体不适,仍设法前往顺化探望潘佩珠先生。1930年初,她濒临死亡,却听说义静省的革命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她笑容灿烂地说:“以前的救国事业没有成功,但是现在共产党兄弟们继续做下去。”1930年5月6日,当义静工农的斗争之火开始燃起时,陈氏全夫人的爱国之心也停止了跳动,留下了对儿女和祖国的无限悲痛。
陈氏镇女士为祖国爱国运动奋斗七十载,默默奉献,奉献一生。她始终以坚定的意志、饱满的热情和坚毅的意志,光彩如玉,芬芳如花,热情似火,无愧于潘佩珠先生授予的“小忠”称号。她已成为前辈爱国革命传统的光辉典范,也是英雄的苏维埃祖国义安妇女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