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阮攸“寻沉香雕像”的人
(Baonghean) - 我见到了阮黎辉 (Nguyen Le Huy),他最近受到了媒体的“特别关注”,因为他是刚刚完工的最大的阮攸 (Nguyen Yu) 红木雕像的主人。
当 Kieu 的诗句进入命运
他似乎“很痛苦”,因为……“突然成名”。他说,他“寻沉香雕像”(这是黎辉一位朋友在寄给他的诗中说的),只是为了表达一个热爱越南文化、想缅怀越南名人的越南人的愿望。但对于阮先生来说——不仅是他,对于任何一个不认识、不敬佩、甚至连阮翘几句诗都听不懂的越南人来说,都是如此。
![]() |
阮攸的雕像是用山核桃树根雕刻而成的。 |
阮黎辉让我感到惊讶,首先,他的工作“纯粹是经济”,“与文化艺术无关”,正如他本人坦言(黎辉目前在义丹的TH牛奶股份公司工作)。其次,这尊著名木像的主人不愿透露自己的情况,不愿透露创作这尊作品的历程,直到得知我认识诗人阮维能——他的父亲——很久以前,他才真正愿意分享。此外,黎辉还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古董收藏家。他把大部分空闲时间和金钱都投入到这项爱好中,甚至在河静省的义春,就在阮攸故居旁边开了一家古董咖啡馆。另一个令人惊讶的是,他是阮氏第八代女婿。父亲在儿子结婚那天送给他的那首诗,似乎不仅讲述了他娶阮进田家姑娘的故事,还仿佛对他的人生产生了“作用”,带来了一些只能用“命运”来解释的事情。那首诗解答了我对面前这位面带温和微笑的瘦削男子的所有疑惑:“槟榔嫁给乔的诗句。”
遇见“缘分”
阮黎辉告诉我,能拥有阮先生的雕像,必须有足够强大的缘分。雕像并非仅凭他一己之愿,而是他不懈的努力、喜悦和众人的期盼。当然,如果不是他意外地遇到并拥有一根巨大的驼背树根(来自一棵寿命可达千年的驼背树),这根树根在义安西部的泥土和岩石下沉睡了这么多年,他很难下定决心雕刻雕像。像他这样,下班后总是勤奋地寻找古董的人,有一天“偶然”发现了一根驼背树根,他立刻想到了一个独特的主意,那就是为一位越南名人雕刻雕像。
![]() |
香树还处于原来形状时原来的驼背。 |
他之所以说这块木头与众不同,是因为当他拥有这块木头(3.5米长,2.5米宽)时,很多人想把它切割成几十张床,或者雕刻成一些商业雕像,很容易就能卖个好价钱。去年四月,他把这块木头带回荣市(黎辉在梅黑德街的家)后,也收到了很多类似的建议。但他决心要用这么大块珍贵的木头来雕刻自己国家的名人。“我们国家的雕像,尤其是商业雕像,往往……比较外向,雕刻一些我们国家不熟悉的人物,或者外国的吉祥物。我对此感到担忧,也为此感到难过。”黎辉说道。
他最想念的人物是阮先生。“我想起了祖母和母亲唱给我听的《乔》里的歌词。有多少越南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沉浸在这些摇篮曲中。我想起了他,一位官员,一位对生活充满关怀的作家……我多么幸运,当我告诉他我的想法时,我生命中所有最重要的人都全心全意地支持我。他们不仅用言语表达敬意,还用实际行动,最终促成了阮先生雕像的落成。”
![]() |
阮杜雕像雕刻之旅 |
是他的父亲说:“如果你决定这么做,我支持你。” 而他每次凿刨都既开心又难过。他的母亲则连续数月为雕像制作者做饭。他的妻子独自抚养孩子,操持家务,以便丈夫能够远行,甚至攒下工资来制作雕像。他的朋友、阮先典家族的后裔、阮文物管理者都为他提供了思路和资料……尤其要提到的是,还有许多工匠和雕塑家,他没有忘记在故事中提及他们的名字:武文湾(北宁)、陈明珠。雕塑家陈明珠每周都会来他家,仔细琢磨每一件雕刻品,琢磨着每一个在工匠手中逐渐显现的模样……
满足你的愿望
2014年4月,他买下了一棵驼背香树。同年9月,阮黎辉踏上了寻找雕塑模型和工匠的旅程。他四处考察,走访技艺精湛的工匠聚集的地区,并向众多雕塑家和工匠征求意见。北宁、北江、南定、海防……
![]() |
阮乐辉先生(最右)在阮杜雕像旁边 |
当有人请他塑像时,许多人都对他的想法感到惊讶。一个瘦弱的、看起来不像“富翁”的家伙,打算用一整块珍贵的木头,自掏腰包,雕一尊阮攸的像,以满足自己的崇拜之情。而来往于各个手工艺村的众多工匠中,有的忙,有的缺乏热情,所以他对他们都不满意。直到有一天,他来到北江省一位年轻工匠的木工坊。工匠听了他的主意后说:“我们村里的人都知道《翘传》,但没有人想过雕一尊阮攸的像。阮攸的像在我心里想了很久……”于是,工匠关闭了木工坊几个月,带着一群工匠收拾行囊,前往义安省塑像。
![]() |
雕像的细节非常精致和清晰。 |
![]() |
雕像的雕刻 |
从2015年5月19日起,在黎辉家附近借来的作坊里,工人们开始勘察和雕刻模型像。15天后,模型像最终完工,并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标准,接下来便是真正的造像过程。这块紫檀木每天都在成型,承载着黎辉以及其他许多人的愿望。“最让我着急的是如何将雕像雕刻得像阮先生本人,承载阮先生的精神和灵魂。”黎辉说道。他还表示,他对雕刻师的要求并非速度,而是专注。“当你真正感受到灵感,真正投入其中时,就去做吧!”黎辉经常这样告诫雕刻师。
经过四个月的等待和筹备,阮攸铜像终于在9月12日完成了最后的制作阶段。铜像高3米多(含底座),最大直径2米。
培育文化资源
一股近乎幸福的情绪,在45岁的阮黎辉心中涌起。在他眼前,在深山老林、大地深处,沉寂了数千年的珍贵木纹上,浮现出一张脸,一个身影……阮攸正端坐在那里,手握钢笔,目光凝视着远方。正是阮攸,他的面容与他的曾祖父台(阮攸的孙子,其肖像至今仍保存在安静古律)和阮明先生(阮攸的孙子,现居仙田)颇为相似……只是那神态,那双眼睛,仿佛想要深深地窥视“百年人间”,心中萦绕着多少痛苦的疑问,至今仍在回响?该雕像有望于今年11月在国家特殊遗迹——河静省宜春市大诗人阮攸纪念地举行的纪念阮攸诞辰250周年文化旅游周上展出。
![]() |
大诗人阮攸的完整雕像 |
黎辉向我讲述了他的人生际遇,讲述了他父亲在他年轻时,也就是义安省的会门村,为迎娶一位仙田姑娘而写的诗,其中有句诗:“槟榔嫁给乔氏一曲”。讲述了他成长的诗歌和歌曲,以及他所追求的激情。“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越南人,一个热爱越南文化并希望将其永久传承下去的越南人。”我想以大诗人阮攸纪念地管理委员会主席胡白科先生对这位“普通越南人”的评价来结束这篇文章。我们有幸在黎辉先生的家中见到了他。胡白科先生对这位“普通越南人”的评价是:“在阮黎辉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文化暗流,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正是这个普通人,让我们猛然回首,许多被掩盖和遗忘的文化价值。”
文章:Thuy Vinh,照片:Quang Dung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