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贡改名想法的由来

DNUM_CJZAEZCABH 15:31

1975年5月12日,《时代》杂志几乎用当天的整期杂志来谈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件:越南战争结束了。

该杂志的封面是胡志明主席的肖像、一张红色的越南地图,标题是“胜利者”。

整幅地图都是红色的,只有西贡的位置有一颗黄色的星,上面写着“胡志明市”。这个名字本身,整齐地排列在地图上,是对战争结果的肯定。

Trang bìa Time ngày 12/5/1975

1975年5月12日《时代》杂志封面


很多人看到封面后,不禁疑惑:1976年7月,越南国会正式将西贡改名为胡志明市。为什么美国最负盛名的杂志在战争结束不到两周后就用了一个新名字?他们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当您知道当时时间源的名称时,事情就更容易理解了。

留在西贡管理《时代》周刊分社的唯一一人是范春安。这位记者拒绝与同事一起撤离。原因现在已明了:在整个战争期间,他都是河内最重要的间谍之一。

范春安掌握着无人知晓的信息,这并不奇怪。

但这位传奇的情报将军从未解释过,为什么《时代》杂志那天坚定地喊出了这个直到一年后才正式宣布的名字。

那么“胡志明市”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1946年8月25日,星期天,河内,一个美丽的秋日。大街小巷,挂满黄色五角星的红旗飘扬。

越南民主共和国即将迎来一周年纪念日。在歌剧院和少年宫(现少年宫所在地)的展览馆里,数以万计的民众前来参观革命相关的图片展和艺术展。

湖畔,志愿者们热情地填筑棚子,栽种鲜花。到处都是人们互相召集开会,排练着庆祝国家生日的盛大集会。音乐家刘友福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开设首个儿童歌唱班的公告。


突如其来的降雨并没有影响气氛。

Bộ đội diễu hành trên đường phố Hà Nội, 1946

1946 年,士兵在河内街头行进


那一天,一个重要的想法诞生了:将西贡-嘉定的名字改为“胡志明市”。


1946年8月25日,中央南方局在嘉定街(现陈一德街)召开会议。会上,陈友业博士提议以胡志明主席的名字命名西贡——嘉定。这一提议很快被采纳。一天后,57名参加革命的南方人向国会和政府提交了一份决议。

决议中写道:“我们要求国会和政府立即将西贡市的名称改为胡志明市,以象征南方人民的战斗、牺牲和回归祖国的决心。”

签名者共有57人,其中包括军医总监陈友业,他曾是美萩市一家私立医院的富医,后来放弃名望投身革命;陈公祥(律师),后来成为司法部副部长;阮晋勇(军医副总监),他曾连任七届越南国会议员。

要了解提出西贡改名想法的人的形象,陈友业是一个典型的名字。

陈友业留学法国后,成为了一家富有的私立医院的老板。“一辆锃亮的黑色标致轿车,方向盘上坐着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男人,戴着墨镜,穿着熨烫整齐的丝绸衬衫,系着一条彩色领带,家里还有一群私人厨房的工作人员”——这是他在回忆录中的自画像。

Trang nhất báo Cứu Quốc ngày 27/8/1946

1946 年 8 月 27 日《九国报》头版


陈友业的痛苦只有一个词:“Nuoc”。这位在巴黎留学的年轻人发现,当时唯一一本流传的越南语词典——由河内启蒙与道德协会编纂——并没有“Nuoc”这个词,它代表着民族、祖国。“他们忽略了它,还是故意忘记了它?”——这位年轻人自问。

随后,聂博士加入了越盟,并将余生奉献给了革命。

1946年8月27日,《九国报》头版刊登了一条大标题:“从今以后,西贡市改名为胡志明市。”这是一句肯定的话。

胡志明——1946年8月西贡改名决议中提到的那个人——当时距离河内九千多公里,住在巴黎郊区的一栋别墅里。这位年轻共和国的总统面临着一场陷入僵局的谈判——枫丹白露会议。

此次会谈已持续一个多月,自7月初以来,越南和法国政府代表团一直无法继续对话。越南代表团团长范文同不接受法国刚刚批准在印度支那建立的所谓“交趾支那自治共和国”。

三天前的1946年8月22日,胡志明必须与法国海外事务部长马兰·穆泰(Marins Moutet)直接会面,商讨重启谈判事宜。《世界报》(Le Monde)报道称,圣特尼大使不得不“整天奔波于”穆泰部长位于乌迪诺街的办公室和胡志明位于巴黎郊区的别墅之间。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tại Pháp, 1946

胡志明主席在法国,1946 年


1946年8月28日,会议复会。经过数日的艰苦分析,《世界报》用一小篇报道了此事。文章写道:“我们不应期待枫丹白露会谈的再次发生。”但未作详述。

《世界报》的评论直接解释了陈友业博士及其同事的想法。

胡志明主席是受法国政府的邀请前来,而法国政府几十年来一直在追捕他。此次枫丹白露会议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就交趾支那加入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全民公投时间和方式达成一致。

当时,西贡是骚乱的中心。8月18日,庆会地区的仓库发生火灾,烧毁了一片居民区。现场不时传来手榴弹的轰鸣。两名法国士兵被暗杀。呼吁罢工的传单四处散发。法国人认为这些事件是“越盟分子”煽动的。

越盟答复说:这是被占领的南方人民的自然反应,就像几年前法国人对德国人所做的那样。

1946年9月中旬,枫丹白露会议闭幕。在越南独立和交趾支那问题上,会议未能取得任何成果。“一粒沙子可以阻止一台机器。”——胡志明在回答法国媒体采访时总结了会议成果。

这架名为“和平”的机器在印度支那被拖延了30年。会议召开两个月后,海防歌剧院的一场枪战引发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B战场的战士们说,他们不记得胡志明市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他们脑海中的,只知道早在解放前,这座城市就叫这个名字。


解放日当天,河内所有报纸不约而同地将西贡改为新名字:胡志明市。

4月30日上午,第一批抵达独立宫的记者陈梅杏(Tran Mai Hanh)说,当他看到市中心人流涌动,手持黄星红旗时,这个名字便浮现在他的脑海里。1975年5月2日,梅杏在《人民报》上发表的报道,正是当时人们混淆称呼的典型例子:“……我们从西北方向,沿着一号公路,进入西贡市中心。胡志明市出现在我们眼前……”

此前,《人民报》在报道中同时使用“西贡”和“胡志明市”两个名称。5月1日出版的《河内新报》也在头版同时使用这两个名称。

Trên báo Nhân Dân số ngày 1/5/1975, cả hai cái tên cùng xuất hiện

1975年5月1日的《人民报》上,两个名字同时出现。


当时,西贡的新名称尚未确定。在占领该市的军队最初的行政决定中,该地仍被称为“西贡-嘉定”。

与此同时,歌曲《从以某人名字命名的城市发出的歌声》播出后迅速蹿红。为这首歌作词的诗人邓忠表示,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于苏友在1954年——即两岸统一20年前——创作的一首诗。

1976年7月,越南国会召开会议,决定更改名称,西贡便成为今天的正式名称。

1976年7月3日,美国独立200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美联社的一篇短文,内容是“南北越正式统一”。

《纽约时报》当天的头条新闻和封面照片是纽约港举行的国庆节表演。

唤起和平理念的封面。
- - - - - -
据《世界报》报道;库国岛;仁丹;陈友义回忆录 (1993);纽约时报

照片:History.com;纽约时报;Flickr(通用创意许可);时代周刊;马克·吕布

据Vnexpress报道

相关新闻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西贡改名想法的由来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