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玉达:人名今天成了街道名
这些天,全国人民正欢庆民族的隆重节日,革命烈士阮五达的子孙后代却更加高兴,因为他们的祖父和曾祖父的名字被冠在荣市的一条街道上。

丛健• 2024 年 8 月 16 日
这些天,全国人民正欢庆民族的隆重节日,革命烈士阮五达的子孙后代却更加高兴,因为他们的祖父和曾祖父的名字被冠在荣市永新坊的一条街道上。

在位于兴原县周仁乡2村的阮五达烈士教堂里,孙辈和曾孙辈们预留了一间房间作为家传室,里面收藏着祖父母和父亲一代代留下的珍贵文献和文物。其中包括由乂安省委宣传部编纂、国家政治出版社出版的《乂安——共产主义的镜像》丛书。该丛书收录了关于阮五达烈士及其两个儿子阮春成先生和阮文征先生的文章。关于阮五达烈士的文章收录在第三卷,介绍了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生涯和牺牲精神。
阮五达烈士(1890-1932),是越南兴元县万元乡福美村(现为兴元县周仁乡)阮德氏后裔。他出生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阮德佑与万圣运动密切相关;他的长兄也参与了这场运动,并在河静省的红岭山被法国人处决。阮五达自幼学习汉字,是当地状元,因此人们常称他为“达”。
阮五达出生于具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家庭和农村,很早就受到革命启蒙。1927年,他加入新越党,被派往福美县建立根据地。为了传播革命理想,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他为村里的孩子们开办国语班,购买越南进步书籍和报纸,传播当时的革命思想。新越党解体后,他于1930年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加入党期间,他组织印制和散发传单,复印革命文件,在党支部中传播。他宣传和启蒙了一批优秀分子,并在福美县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亲自担任书记,并在富永、春雅和美优等地组织建立党支部。他家的私宅成了财政委员会、中部地区党委和印刷组的秘密行动点。
基地运作四个月后暴露,阮五达先生和长子阮春青为了确保秘密和安全,不得不逃亡并迁居。他家的私人住宅被绿衣士兵占领,并设立了军事哨所,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被赶出家门,不得不寄居在亲戚家中。

1931年初,法国殖民者及其爪牙对义静苏维埃运动实施了残酷镇压政策,当地斗争运动一度陷入低潮。为了稳定民心,重建革命根据地,时任兴元县委书记的阮五达先生与县委执行委员会的同志们巩固运动,组织红色自卫队进行训练,以抗敌保卫人民。正因如此,革命斗争运动的火焰才得以保持,等待着有利时机的爆发和蔓延。
1931年7月14日夜,阮五达父子从革命根据地返回途中遭敌军包围,惟其子阮春青被俘,关押于荣市监狱6号牢房。1931年8月3日,阮五达父子在奇英(河静省)被捕,关押于荣市监狱2号牢房,父子二人被关押于同一监狱。随后,阮五达父子被乂安省南朝法院判处三项徒刑(两项死刑、一项无期徒刑),最终执行了第108号徒刑,判处无期徒刑,流放到劳改营。1932年4月23日,阮五达父子被转押至邦美蜀监狱(多乐省)。 1932年9月28日,他因革命事业奋斗牺牲,于42岁时去世。


为了纪念这位忠诚革命战士的功绩,1961年11月24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向为祖国、为民族解放革命事业牺牲的阮五达烈士颁发了奖状。1993年12月,时隔60多年,他的后人找到了他的墓地,他的家人与多乐省委合作,在邦美蜀市慈安坊修建了一座纪念馆。
.jpg)
2013年1月21日,阮五达烈士被乂安省委认定为1945年1月1日之前的革命活动家。他的革命活动已被乂安省委收录于《乂安——共产主义镜像》(第三卷)一书中。阮五达故居被认定为革命遗迹,由乂安省人民委员会根据1997年4月12日第1306/QD-UB号决定予以管理。
阮五达先生的九个子女继承了家族的革命传统,积极投身于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其中,著名的有:阮春青先生,印度支那共产党员,党龄75年;阮文益先生,党龄65年;阮文政先生,党龄70年;以及阮氏清梅女士(小女),原河内市二征郡委书记,党龄55年。阮春青先生和阮文政夫妇的名字均被收入《乂安——共产党员的楷模》(第四卷和第六卷)一书。
.jpg)

至今,阮吴达烈士大家庭包括女婿儿媳在内,共有孙辈近百人,曾孙辈近两百人;孙辈和曾孙辈几代都在国内外接受过基础教育和培训,许多人在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担任要职。其中,孙辈一代多为教授、医生,其中3人为警察和军队高级军官;曾孙辈一代多为教授、博士等学术职称和学位……
2020年,阮五达烈士的家族将他从邦美蜀市迁回故乡,时隔88年。义安省人民议会颁布决议,将荣市的一条街道以阮五达的名字命名,这让阮五达的子孙后代倍感骄傲和欣慰。这条街道距离阮五达入党并被任命为雄原县委书记的地方只有几百米。这是对这位为祖国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战士功绩的肯定和敬意。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