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联高潮

黄远先生的家——中央区委办公地点

丛健 October 20, 2024 20:29

在雄原县周仁乡,有一栋古老的房子,在抗战时期曾是革命干部的藏身之处。这栋房子的主人是黄远先生,他是周仁乡最早的党员之一。

仁山上的遗迹

黄远先生故居遗址曾是义静苏维埃运动(1930-1931年)期间中央地区委的会议场所。在民主斗争时期(1936-1939年)和发动夺取政权的总起义时期(1945年),这座房子成为党领导革命运动的“基地”。

根据黄氏家族后裔在雄州保存的文献和当地政府的记载,黄源先生是一位勤劳肯干的农民。他也是一位思想进步的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拥有广泛的人脉。1930年7月,在党的领导下,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黄源先生的家中成立了福美党支部(今雄州公社),成员包括三位同志:阮吴达(临时书记)、黎源和阮翠。

bna_1(3).jpg
Hoang Vien 先生的房屋遗迹。照片:丛健

后来,党支部又吸纳了四位同志:黄远、黄岩、黄喜和阮华。在雄原市委书记黎春道同志的直接领导下,福美村党支部日益壮大,革命运动不断扩展,深入人心。正因如此,中央省委才选择福美村作为活动基地,尤其是在1930年9月——义静苏维埃运动达到顶峰之时。

村子后面是仁山,参加活动的同志们在遭到敌人追捕时可以迅速撤退。地区党委决定选择黄远先生的家作为集会地点、工作地点和干部藏身之处。黄远先生家后面有两个地下掩体,既可以存放文件,也可以在遭到敌人追捕时作为藏身和逃生的场所。

黄源先生的家被选为革命运动的“大本营”,周围的几户人家也被选为开展斗争的活动场所。这些场所包括黄俊先生、黄恩先生和黄熙先生的家,它们被用来藏匿干部,并组织印制各种文件、传单和宣传报纸。福美革命大本营由当地红色自卫队定期保护,直接负责守卫的是黄源先生的儿子黄二先生。

作为革命运动的“大脑”总部,福美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群众积极参与红色自卫队、红色农民协会、红色救济会等革命组织。革命精神不断传播,成为周边地区的榜样。1930年9月12日,义静苏维埃运动的伟大标志被确立:数万名雄原农民和滨水工人掀起了一股强大的斗争浪潮,令敌人惊慌失措。同年12月,苏维埃政府在此诞生,为劳动人民带来了诸多福祉。

自豪

当地史料和黄家的记录也记载,1939年民主运动期间,陈贵、裴山、朱辉文、陈文光等同志回到福美,寻求发展运动的途径。中央委再次决定在此重建革命基地。1940年底,梅菊同志(即阮文灵)被派到这里工作,并选择黄源先生的住所作为住所和组织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的场所。

同样在这所房子里,近五年后的1945年8月8日,跨省越盟召开会议,通报局势,商讨发动全国起义夺取政权、领导革命的计划。几周后,义安省人民与全国各地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夺取政权,为这场“惊天动地”的革命做出了贡献。

bna_2(1).jpg
文物保存在黄远故居遗址。照片:丛坚

1991年,国家认定黄远先生的故居为国家历史遗迹。周山村(隶属于福美村)因“秉持爱国精神,积极反抗帝国主义,为八月革命的胜利做出贡献”而被授予功绩证书;该村11户家庭也因其对国家的贡献而被授予功绩证书,另有4户家庭被授予纪念奖章。

在黄源先生故居的遗迹中,目前保存着一些与革命斗争时期干部藏匿相关的文物,那时我们党还在秘密活动。这些文物包括木制的镰刀锤子旗、一枚印章、一个铜锅、托盘、碗碟,这些都是用来盛放党内领导人的。此外,还有一些文献照片、证书和其他文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了两份手写报纸——《老科报》(第13期)和《天伦报》(第13期),保存得非常完好。

《老科报》刊登了一篇庄严肃穆的文章:“全国各地的工农冲到帝国主义者面前,高呼:不要碰义安的工农!”而《天伦报》的右上角画着锤子和镰刀,旁边是标题:“纪念义安苏维埃”,底部写着“1931年9月10日”。

如今,黄园故居遗址已得到妥善修复,成为当地官员、党员和学生观光学习的场所。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黄远先生的家——中央区委办公地点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