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的工人面临着许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为了更好地衔接劳动力供需,4月27日,东南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与当地各部门、机构以及WHA工业区义安股份公司协调举办了一场招聘会。此次招聘会吸引了当地2000名学生和务工人员参加,充分体现了众多义安工人渴望在家乡就业的强烈愿望。
想回国找工作
怀着回乡定居、与妻儿团聚的愿望,宜禄县宜龙乡的阮南山先生从韩国回国。几个月来,他一直在家乡寻找工作机会,但由于他在韩国学习的是机械工程专业,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招聘单位。这次,阮南山先生通过媒体了解到,WHA 工业园将招聘多达 12,000 个新岗位,其中包括许多专门从事机械工程的企业。阮南山先生说:“我认为,按照企业在展台上公布的 700-1500 万越南盾的工资标准,如果工人不用支付住宿费并在家吃饭,这个工资水平对于宜禄县和周边地区的工人来说已经很理想了。”

在咨询招聘单位阮南山先生说,他这次申请面试的是一家需要500名工人的单位,技术工人的工资为1200万越南盾。“根据我的了解,这是一家大型生产单位,订单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所以工作会顺利进行,工人不用担心缺工。”他说道。

和山先生一样,宜禄县宜美乡的阮氏会女士也曾在南北各地打工……但由于不得不远行,积蓄不多。会女士说,现在她收到了家附近一个工业园区的招聘信息,于是决定回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单位。“在外打工多年,现在年纪大了,我想回家,离家人近一点。”阮氏会女士补充道。

除了在远方工作的工人外,来自荣市工业手工艺学院、荣市技术师范大学、义安大学、越南-韩国工业技术学院、越德职业学院、数字经济第一学院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来到展会现场,希望了解招聘需求以及雇主优先考虑的新兴职业的需求。越南-韩国工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阮俊英说:“我正在学习汽车技术,希望将来能在离家近的公司工作,工资不错。我看到企业主要招聘非技术工人,汽车工程师不多,这让我有点担心。我希望能够为像我们这样的汽车技术熟练工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

据内政部劳动就业司统计,截至目前,义安省在外务工人员已达70万人,在国外务工人员近10万人。因此,帮助工人“不离乡,不离田”的工作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和各地方都具有特殊意义。
第二场招聘会于4月27日举行,共有15家WHA义安工业园区的企业参展,招聘需求高达12,000个岗位,涵盖非技术工人和受过培训的工人。招聘岗位薪资丰厚稳定,并设有多项优惠政策;工作环境专业,晋升机会多,主要关注电力、电子、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服装等行业。
举办招聘会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务实的举措,它为那些在家乡义安寻找传统和新型生产领域工作的劳动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为远在异地工作的劳动者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直接了解家乡的工作环境,从而有更多合适的岗位和工作机会。此外,此次招聘会也非常实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用的信息,为未来的“职业培训”做好准备。
黎进智先生 - 东南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席
加强供需对接
2025年4月27日举行的第二场招聘会是继2025年2月在VSIP义安工业园区成功举办第一场招聘会之后的又一次活动,是落实省委常委会关于加强党在衔接劳动力供求、解决就业问题、为义安省国内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吸引劳动力方面2025-2030年阶段领导工作的系列任务和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旨在建设健康、进步和真正有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和谐、稳定和进步的企业劳动关系。

此次招聘会上,高嘉光学科技越南有限公司设有展位,该公司为中国100%投资企业,专业生产光学镜头,希望寻找有潜力的应聘者,特别是对事业发展充满热情、愿意长期为公司奉献的年轻人。
本次招聘会我们将招聘1500个岗位,涵盖从普通工到技术工、管理人员等多种类型。我们不仅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还通过培训项目、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专业且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长期自我发展的机会。
Cao Du Phong先生——高嘉光学科技越南有限公司董事
WHA集团及WHA工业园区股份公司负责人阮氏碧莲女士表示:“未来3年,WHA工业园区在多个制造业领域的招聘需求将强劲增长。2025年将需要1.2万名工人,2026年将需要1.5万名工人,2027年将需要1.5万名工人。仅在2025年,随着许多大型工厂的投产,工厂将需要2000名办公室职员和技术培训工人,特别是近1万名非技术工人。对于那些愿意学习、自律和积极进取的人来说,就业机会十分广阔。” 莲女士还表示,WHA致力于继续与学校、培训中心和地方政府合作,确保工人在WHA工业园区不仅有工作,而且有事业心和未来。

但为有效对接供需,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廷龙肯定:2025年首届人才招聘会取得圆满成功,提供岗位42,000多个,吸引12,000多名劳动者找到工作,生动体现了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三方协调模式的有效性。
因此,为了延续这些成功,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廷龙表示:“必须完善职业导向、学生导向三方协调机制,将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特别是在电力、电子、机械、信息技术、自动化工程、外语和软技能等关键领域。” 此外,企业需要制定适当的薪酬政策,注重营造文明安全的工作环境;将员工视为宝贵资产,以便制定适当的薪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