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炸弹的新痴迷
(Baonghean)——2016 年头几个月,世界不断受到炸弹猛烈破坏力(字面和比喻意义)的震撼,产生了毫无停止迹象的可怕困扰。
氢弹——朝鲜之忧
![]() |
1 月 6 日,朝鲜氢弹试验的消息充斥韩国媒体。图片来源:路透社。 |
破坏力数倍于原子弹的热核弹(氢弹),是朝鲜1月6日要送给世界的令人震惊的新年“礼物”。平壤无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以“防美自卫”为由,继续认为这是朝鲜的正当权利,是朝鲜迈向核大国目标的必经之路。
上述核弹的真实存在尚未得到证实,许多人甚至怀疑这只是朝鲜向其他国家发出的“威胁”,旨在提升其在谈判桌上的地位,并向外国组织和机构施压。然而,无论它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仅仅是一颗隐形的核弹,朝鲜凭借最近的举动,已成功占据了国际社会最关注问题榜单的首位。与此同时,有关平壤可能继续进行其他武器试验的消息近日充斥各大报纸,令东北亚乃至全球的政治和安全局势升温。
面对平壤这样一个“难以预测”的实体,国际社会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发出反对朝鲜继续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威胁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始终渴望的稳定和平氛围的行动。
![]() |
人们聚集在一起悼念布鲁塞尔爆炸案的遇难者。图片来源:Businessinsider。 |
恐怖爆炸——布鲁塞尔惨剧
3月22日或许是许多布鲁塞尔居民记忆中最黑暗的一天。去年年底巴黎系列恐怖袭击的关键环节之一萨拉赫·阿卜杜勒萨拉姆落网仅仅四天后,人们原本以为安全局势会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扎芬特姆国际机场和地铁站的自杀式爆炸事件却不断震动着欧洲的心脏。超过30人死亡,超过270人受伤,警戒级别被提升至最高——这是二战以来比利时首次陷入如此悲惨被动的局面。原本,在法国发生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后,不仅是比利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高度戒备,生怕出现极端分子血腥爆炸和枪击的场景,但事件的规模和破坏程度确实有些超出了比利时政府和警方的预期。
截至目前,在民众的举报和支持下,肇事者逐渐被识破,机场和火车站也逐渐重新开放迎接旅客,欧盟许多高级机构总部的繁忙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节奏。然而,当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日益聚集,各个据点都遭到袭击时,没有人能够预料到那些走投无路之人会耍出什么恶毒的“花招”。布鲁塞尔恐怖袭击的伤疤依然伤痛,提醒各国在打击四处传播恐惧的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应该做好应对准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
巴拿马文件被认为是多年来最大的信息炸弹。图片来源:《纽约客》。 |
信息炸弹——巴拿马文件
4月3日,一位匿名人士向德国《南德意志报》提供了1150万份文件,相当于2.6TB的计算机数据存储量。这堪称史上最大的信息炸弹,揭露了过去40年来一系列涉及逃税和洗钱的知名人士,其中包括政界人士和名人。莫萨克·冯赛卡律师事务所是最近几天公众批评最多的公司,在令人震惊的机密文件泄露后,该公司正受到多国当局的调查。
尽管此事对许多国家而言是巨大的震动,但平心而论,此次泄露的文件信息量远超2010年震惊全球的维基解密案,也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全球100多家报社的近400名记者的认真和坚定参与,揭开了这个时代最大的谜团之一——人们常说的“避税天堂”。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此次事件为全球新闻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展现了现代媒体的合作化趋势。
巴拿马文件曝光后,为了维护自身形象,不少权贵人士纷纷宣布将公开个人资产,将收入支出透明化。此举被认为“迟做总比不做好”,毕竟,如果逃税洗钱网络没有被曝光——而这正是巴拿马文件所追求的目标——那么其对经济、政治、体育、娱乐等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守江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