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铭记的英雄故事……
(Baonghean.vn)——战争虽然结束了,但那些英勇的战争岁月依然铭刻在退伍老兵的心中。缅怀战友情谊,是激励他们在新时期继续书写建设和保卫祖国征程的史诗的动力。
缅怀“宁愿牺牲,也不离开战场”的队友
邓雄基先生(生于1952年)的家坐落在黎越传街(荣市)一条小巷的宁静位置,是支援老挝革命越南志愿军和军事专家协会主席,也是义安省众多老战士出入的地方。
临近4月30日,大家围坐在一起,叙叙旧。在那些故事里,许多老兵想起一位特殊的战友,依然感动不已。这位战友身负重伤,却拒绝接受治疗,坚持在战场上战斗到最后一刻。
据邓兴基介绍,这名特殊队友名叫阮文富(Nguyen Van Phu,1950年出生),来自安城县,隶属于S4特种部队,该部队后编入第4军区第968师第39团。

1972年至1973年旱季,萨拉湾地区(老挝南部)战局复杂、激烈、紧张。1972年10月底,敌军使用直升机登陆并攻占萨拉湾,既是为了解围被我军围困的色顿镇,也是为了缩小我军的解放区。1973年初,战事更加激烈,我军与敌军争夺每一条道路、每一座山头、每一寸土地,力图在《万象协定》签署前取得优势。
在此情况下,根据组织指示,第968师奉命向沙拉湾镇进军。该镇位于色东河畔,拥有机场,距离战略要地长山西路仅约10公里。1973年敌我激战后,S4特种部队控制了战场后,前往清理战场并清点兵力,发现一位来自安城的同志,名叫阮文富,失踪了。

由于Phu同志是最勇敢、最聪明的士兵之一,也是历次战斗中众多战友的先锋,所以当他失踪时,大家都很担心。部队也分散开来搜寻,但始终没有找到Phu同志的踪迹。由于时间紧迫,部队被迫撤退到后方基地,将战场交给步兵部队守卫。
在后方基地,部队组织加强生产,继续训练,装备政治、后勤知识。时隔近一个月,部队突然看到阮文富同志出现。
这时,部队发现这位战友伤势严重,被另一部队的战友送往医务室。鉴于伤势愈发严重,医务室决定将Phu战友送回越南接受进一步治疗。然而,鉴于战事依然激烈,Phu战友无法抛下战友回家。
看着额头上还在溃烂的伤口,连长心急如焚。尽管连长极力劝说他回家疗伤,但富同志再次坚决要求留下来与战友们一起战斗。
部队知道他们无法改变这个意志坚强的男人的决定,所以同意让他留下。
不幸的是,在随后的战斗中,阮文富同志牺牲了。那次牺牲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但也激励着部队继续战斗,继续捍卫他的战友们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中所秉持的价值观。
4月30日是士兵记忆中的“特殊”时刻
对于原第九军区330师副政委阮文图先生(1958年出生)来说,在柬埔寨一起风雨同舟的日子已成为难以忘怀的回忆。
直到今天,他和他的队友们心中除了巨大的牺牲和损失之外,还有完成这项崇高国际使命的深深自豪感。

时间回溯到1978年12月2日,柬埔寨民族救国统一阵线成立,并向越南发出请求:“请您帮助我们,不只是拯救几万难民,而是拯救整个民族!”在邻国的紧急呼吁下,越南人民军先是发起战略反击,随后转入进攻,与柬埔寨革命武装力量协同作战,最终击败了红色高棉军事力量,推翻了种族灭绝政权。
1984年,时任第九军区第四师第三十团士兵的阮文图先生被派往戈公省柬柬边境战场。
他和战友们经历了1984年至1985年的旱季战役。1986年至1989年,越南军队见识到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政权已经恢复,便逐步从柬埔寨撤军。
然而,1986年,红色高棉残余势力仍然多次对我军发动袭击。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里,图阿特先生和他的战友们始终无法忘记1986年4月30日的那场战斗。
据图阿特先生介绍,1986年4月30日上午,红色高棉军队以一系列迫击炮弹向第四师发起进攻。双方激战至将近午夜,我军才控制了战场。
此时,步兵侦察兵统计出敌军已向基地发射了近6000枚迫击炮弹。战斗结束时,图阿特先生受了轻伤,而与他并肩作战的金瓯战友则被子弹击中,腿部和手臂严重受伤。虽然他的战友及时得到救治,保住了性命,但他的部分遗体仍需留在昔日的战场上。

和平重现,在图亚特先生原来的部队里,有人永远留在祖国,有人把一部分血骨留在祖国。有人退伍,回到家乡工作生产,有人继续保卫祖国……
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境遇,他和战友们在生活中始终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继续发扬“胡伯伯部队”的品质和英雄的越南人民军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