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爱国-胡志明主席对越南革命报刊的宝贵贡献

Dao Duy Quat 博士副教授 DNUM_CAZAGZCACD 08:22

胡志明作为越南革命报刊的创建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以及近半个世纪的直接记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阮爱国充分掌握革命理论和实践,抓住时机,于1925年6月21日在中国广州创办了该报。青少年——越南革命青年协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的喉舌。报纸青少年报刊的诞生为我国新闻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越南革命报刊。作为政治思想工作的先锋,革命报刊发挥宣传、鼓动、组织人民起来革命、争取独立自由,把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功能,已成为极其有力的革命武器。

《青年报》是越南革命青年协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的喉舌,由越南领导人阮爱国于1925年6月21日在中国广州创办。图片来源:档案馆

下一步青少年之后,许多其他革命报纸也诞生并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研究员阮清整理了一份(不完全)清单,列出了从清年至1945年8月诞生的越南革命报纸,其中包括256家报纸。其中尤为繁荣的时期是越南共产党成立后(1930年2月)至1936年5月(121家报纸)。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最困难的几年里,当法国殖民者趁机进一步加强印度支那的镇压机器时,到1945年8月为止,仍然有55家革命报刊诞生。其中包括由党的领导人直接管理的报纸,它们对起义前的运动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例如越南独立(1941年),民族救亡(1942年),解放旗(1942年)。

八月革命成功,《九国报》和《解放报》继续在首都河内出版发行,内容丰富、版式优美,发行范围更广。首都和一些大城市涌现出许多新报名。独立宣言(1945年9月2日)发表仅五天后,根据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和胡伯伯的直接指导,《越南之声报》(1945年9月7日)和几天后越南通讯社(1945年9月15日)相继成立,其规模和任务与国家大众传播机构相当。

在越南这个“真正成为自由独立国家”的国土上,革命报刊得以公开合法地出版,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对社会舆论产生着深刻而日益深远的影响。革命报刊由出版社出版青少年铺路,逐步推进成为全国报刊的主流。

抗日战争爆发后,革命报刊在中央受到限制,但在全国许多地区却得到了发展。除了中央机关出版并主要在越北发行的报刊外,三区、四区、五区交界处、东北地区、红河左岸地区、中南地区和南部地区都有报刊。中南地区和南部等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广播电台。1950年,越南记者协会在越北成立。这些成就归功于党的领导和胡志明主席的巨大贡献。

在艰苦抗战和建设和平时期,胡志明主席始终重视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和建设,尤其重视培养和培训新闻工作者。他赞扬和表彰那些工作出色、业绩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同时批评和纠正新闻界的缺点和不足。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与新闻业有关系”1959年、1962年越南记者协会两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志明主席都亲临现场并给予了深刻而周到的指示。

胡志明——终身记者

无论身在何处,阮爱国——胡志明始终对媒体保持关注。图片:档案

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胡志明主席不仅关心、领导报刊事业,给予报刊诸多照顾,还亲自为报刊撰稿。胡志明一生都是一名记者。即使在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责任繁重、时间有限,胡伯伯仍然定期为报纸撰稿。尤其是为报纸撰稿人们从该报创刊(1951年)到胡伯伯逝世(1969年),共发表胡伯伯约1200篇文章,平均每年发表60至70篇文章。半个世纪以来,从第一篇文章发表到胡伯伯逝世,他撰写的文章不下2000篇。

国内外研究者回顾胡志明主席的新闻事业时,一致认为:“二战结束后,阮爱国是为谴责殖民统治而撰文最多、为被压迫民族争取尊严和自由的权利而斗争最坚决、最积极、最有组织地在巴黎和广州团结那些刚刚在凡尔赛[1]再次被(美国总统)威尔逊及其团伙欺骗的亚非人民的记者。” “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记者。他不计较个人名誉和事业,只关心神圣的目标,用自己的笔为革命服务。” [2] “阮爱国是越南受过最严格训练的记者,事实上是越南新闻事业中成就最高的记者。他是一位用法语、俄语和汉语写作的国际性记者。他的文章语言优美、理论雄辩,唤醒了人们的心灵,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的文章总是引人入胜,始终保持新鲜,贴近现实需求,深受读者喜爱”[3]。“时至今日,阅读他发表在法国报纸上的文章仍然妙趣横生……阮文的写作风格堪称一位才华横溢的辩论家”[4]……

胡志明主席的新闻思想来源于对新闻媒体在改革和社会建设斗争中的作用的深刻认识。20世纪上半叶,越南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破殖民和封建压迫与剥削的枷锁,争取国家独立和自由。因此,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致力于创办报纸并亲自参与新闻工作。在法国生活了几年后,他成为多家主要报纸的撰稿人,例如人类(人类),LaVie 外太空(工人生活)热门(普通人)……报纸的创始人帕里亚并准备发射越南灵魂在俄罗斯,他为苏联媒体和共产国际媒体撰稿。在中国,他与媒体合作保存每日(中国人),广州公报(广州报纸-英文版),罗斯托苏联通讯社和报纸创始人青少年在泰国,他创办了海外越南报纸。此致,回到国内后,报纸出版商越南独立…刚刚恢复独立,他就建立了国家广播电台和国家通讯社……

胡志明主席的新闻思想与他的文化观点一致:文化是阵线,是社会的根本阵线。他指出,在国家建设过程中,有四个问题需要关注,必须并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报刊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文化、落实文化政策的手段。报刊是思想文化工作的先锋队,记者是战士,纸笔是武器,文章是革命的文宣。在任何革命阶段,革命报刊始终保持其先锋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报刊的作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不断增强。

按照胡志明的观点,报刊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为革命服务。这才是核心,也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在1948年写给新闻系学生黄叔康的一封信中,他明确指出:“报纸的任务是宣传、鼓动、训练、教育和组织人民,使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这个目标就是抗战和建国。”

胡伯伯提醒记者要时刻牢记上述几点。在越南记者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59年)上,他直奔主题:“我们要问:新闻界为谁服务?”[5] 他立即回答道:“我们的新闻界必须服务于劳动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服务于争取国家统一和世界和平的斗争。”[6] 在下一次记者协会代表大会上,胡伯伯再次强调:“报刊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为革命服务”

胡志明始终致力于争取新闻自由。

胡志明主席、孙德胜副主席和长征同志与参加越共“三大”(1960年)新闻通讯记者团合影留念。图片档案

他认为新闻自由是国家和人民的基本权利。从第一篇用法语发表的文章开始,他就坚持不懈地争取新闻自由,要求殖民主义废除新闻审查制度,并要求法国驻越南当局切实执行法国议会1881年通过的《新闻法》,让越南人民能够出版报纸。

他强调:“我们的政权是民主政权,思想必须自由。什么是自由?在所有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为寻找真相做出贡献。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义务。当每个人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找到了真相,那么思想自由的权利就真正实现了。”服从真理的自由“[7] 在胡伯伯的新闻思想中,新闻自由不仅是记者或有志于成为记者的人的权利,新闻媒体必须成为一个重要的渠道,一个开放的论坛,让每个人都能行使思想自由,共同寻找真理,遵循真理。胡志明的新闻思想如今被写入《新闻法》,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新闻界是人民的论坛。

胡志明始终坚持新闻界的作用和力量新闻媒体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媒体是人民解放、保卫、建设和发展祖国的斗争工具和武器,旨在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正、文明的社会目标。如果新闻媒体发展良好,并得到人民的认可,它就能拥有巨大的权威和力量。但这是人民赋予的力量,是人民的力量。胡志明主席尊重并大力提倡新闻媒体的作用。他认为“记者是重要而光荣的”,“记者是战士”,但他经常强调的是新闻界的责任

副教授、Dao Duy Quat 博士——原中央思想文化部副部长。

为了充分展示其威力,新闻界必须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和明确的倾向性。始终瞄准一个坚定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是人民革命事业所追求的目标。革命新闻事业由于其性质和功能,始终引领,高举旗帜率先传播进步思想和知识。本文革命宣言要宣传、动员、组织群众进行斗争;要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发现、赞扬、介绍好的例子,让大家效仿;同时要指出、批评,以克服和防止不好的事情。

胡志明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新闻的目的和受众他告诉黄树康新闻课的学生们,报纸的目标读者必须是大多数人。一份得不到大多数人青睐的报纸,不配被称为报纸。在1959年访问记者代表大会时,他建议道:“我们的报纸不是给少数人看的,而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它必须群众性与战斗性“[8]记者不应该想着“为了声望而写作”,写作“是为了永垂不朽”。在1962年的下一次记者协会代表大会上,他再次善意地建议:“每次写文章时,都要问问自己:你为谁而写?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新闻伦理,在胡志明的新闻思想中,这首先体现在记者战士精神上。记者必须视自己为革命战士,为人民事业、为独立、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终生。他指出:“记者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必须掌控一切。只有政治路线正确,其他一切都正确。”[9]

要当好军人,记者就必须战斗。克服个人主义我们必须“把写作当成一件事情来做”;新闻工作是革命工作,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写作不是为了留名后世。

新闻道德要求记者“贴近群众”、“深入实际、深入劳动群众”要写实,要克服吹牛、形式主义和使用外来语的习惯。记者必须诚实。胡伯伯总是要求记者重视作品的真实性。他反复提醒有机会跟随他的记者要服务好他的工作。“谨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引用的人物。必须保持越南语的纯洁性,“这个国家最古老、最珍贵的宝藏。”

尤其是记者必须“时刻努力学习,时刻需要进步”,“必须不断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谦虚”。记者“要有决心,不要藏着惦记”,“不懂就要努力学,努力学就一定能学会”。 同时地必须有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意志;面对困难,必须克服困难,不能放弃;必须克服困难,履行职责。这才是记者最正确的做事方式。“提高文化水平,深化专业知识”,不断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打造新闻职业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素养,使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文化人,真正成为文化人。

胡志明——记者、伟大的文化人物

胡志明主席与出席第三届越南记者代表大会的代表合影(1962年9月8日)。图片来源:越通社档案

胡志明以卓越的方式创作了他的新闻和文学作品。他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胡志明风格,既稳定又多变,兼具文学色彩、修辞技巧和极其丰富的专业技能,并根据作品的背景、主题和目标读者不断变化。似乎每次他拿起笔,都能清晰地看到眼前的读者——不是抽象概念中的“读者”,而是具体的读者,有血有肉的人……胡伯伯为这些人写作。他与这些人对话。他努力写作,以便让这些具体的人们能够理解他想要表达的思想,并感同身受他强烈的情感。

众所周知,抗法战争期间乃至回到首都河内后,胡伯伯每写完一篇文章,都会读给几位他身边的同志听。他们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工人。如果觉得哪里理解有误,就会立即纠正。然而,他用外文为各大报纸撰写的政治文章和短篇小说,无论在内容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至今仍让许多杰出的作家和记者赞叹不已。

长征同志在总体评价胡伯伯的文风时写道:“胡主席的讲话和写作风格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内容大胆、深刻,深入人心,征服人心;形象生动、朴素、易懂,富有民族性和群众性”。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记者和作家,胡志明每次拿起笔,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谁写作。动笔之前,他总是仔细斟酌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标点符号。他告诉记者:“敌人非常关注,你们对我们国家的新闻界非常感兴趣。因此,记者必须非常注意形式、内容和写作风格。”

胡志明总是建议记者“新闻界必须具有群众性”,正确的“如何写才能容易理解、简洁、易读”然而,这些教导绝不应被理解为胡伯伯接受内容的简化,或容忍形式上的粗俗和随和倾向。他教导记者:“必须为文学而写作……读者只有觉得有趣、有文学性才会读。”

从各方面来看,阮爱国——胡志明都是一位模范记者。他不仅创立并领导了越南革命报刊的建设和发展,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记者,他亲自撰文,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作品。胡志明是一位模范记者,一位光辉的榜样,他永远是越南报刊的骄傲。

Dao Duy Quat 博士副教授

原中央思想文化部副部长

[1] 裴德静:《新闻事业的第一步》,新诗小说,胡志明市出版社,1992年

[2] 阮青:《越南革命报刊 1925-1945》,社会科学出版社,河内,1994 年

[3] 洪章:《越南新闻史研究》,马列教科书出版社,河内,1987年

[4] Vuong Hong Sen:过去的西贡,Khai Tri 出版社,西贡,1968 年

[5]胡志明:全集,同上。,第 12 卷,第 166 页

[6] 胡志明:全集,同上。,第 12 卷,第 166 页

[7] 胡志明:全集,同上。,第 10 卷,第 378 页

[8]胡志明:全集,同上。,第 12 卷,第 167 页

[9]胡志明:全集,同上。,第 12 卷,第 166 页

据baochinhphu.vn报道
复制链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阮爱国-胡志明主席对越南革命报刊的宝贵贡献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