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像他一样的人”的故事
要从他入手,资料太多了,或许我应该选择“一个类似人物”的故事,以便更容易地了解记者的形象——一个充满热情,将现实、生动、同时也尖锐、棘手的新闻作品“注入”新闻生涯的人,就像他一贯的作风一样。

刀团• 2025年9月18日
要从他入手,资料太多了,或许我应该选择“一个类似人物”的故事,以便更容易地了解记者的形象——一个充满热情,将现实、生动、同时也尖锐、棘手的新闻作品“注入”新闻生涯的人,就像他一贯的作风一样。

在2012-2013年间,社交网络,尤其是Facebook,尚未完全发展成熟,许多人对这个平台仍持观望甚至警惕的态度。当时,尽管我们记者始终积极灵活地探索和应用新趋势,但许多人仍然认为Facebook是“无聊”的东西,纯粹是在浪费时间。他也是!每次看到有人在手机上滑动屏幕,他都觉得这毫无意义(说实话,有时候确实没什么用)。
但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意识到在数字平台和数字技术逐渐主导社会生活的背景下,新闻业正迎来新的发展趋势,当时的《义安报》领导层在大力发展数字新闻基础设施和创新电子报纸的同时,要求员工、记者和编辑在Facebook上创建个人主页。其目的是为了在数字社交平台,尤其是Facebook上“推销”、介绍和推广他们的“心血之作”。

他再也无法“摆架子”,被迫改变了。有一天,他很自然地把他的新智能手机拿到我面前:“给自己创建一个Facebook账号。练习一下就好!”所以,从那天起,“吴日兰”这个绰号就一直流传了下来。现在,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谁了。没错!他就是记者吴日兰。
从 Nhat Lan 开始“学习玩转”Facebook,到他迅速掌握并将其作为服务于自身工作的手段和工具,他非常勤奋地“分享”自己的作品、心血结晶以及同事们的信息。经常关注他的人会发现,他分享的几乎所有作品和新闻报道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它们探讨的是生活和舆论中那些棘手的问题。有时,他“主页”上的状态更新只有几十个“赞”。当我们打趣他时,他只是微微一笑。“我只希望点赞者是能够解决帖子所提出问题的人。”“。”

对于记者来说,尤其是像记者吴日兰这样专门从事报道和调查报道的记者,如果能得到一位负责任的人的“点赞”,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就年龄而言,我是记者日兰的弟弟,但首先,我们是同事。我们一起走过无数艰辛的调查报道之路。那时,我便意识到他身上散发着坚韧、决心和勇气。正是这些品质塑造了他,让他成为一名敢于担当、敢于冒险、敢于为生命牺牲的记者。我至今仍记得,为了报道非法采金的情况,我们多次穿越森林、跋涉溪流,前往桂峰县甘慕乡的惠梅村。在行动力量薄弱的早期,我们不得不面对数百双冷漠的眼睛,深入密林和群山,始终感觉自己被无形地监视着。又比如,为了确定消失的森林的位置和被砍伐的树木数量,我们在严寒中跋涉了四天四夜,穿越普马特森林。




我还记得那幅画面:在布木村(原奇山县)的山坡上,记者吴日兰面色憔悴,脸色发紫,尽管头发和眼皮上都结满了冰雪,他仍然颤抖着打开笔记本,为调查报道记录字句。那是十二月,我们不得不穿过森林,连夜跋涉近五个小时,从布木村出发,途经芒爱、芒蒂、北里、达加等乡,最终抵达芒森。那次出差让日兰忧心忡忡。这种感觉并非源于旅途的艰辛,也并非源于事件尚未在报纸上发表或报道,而是源于他的无力感和失望!

在义安省的媒体圈里,像日兰这样勤勉地追查真相的记者并不多见。他总是给人一种“思绪万千”的感觉——总是如此,总是沉思,思绪万千,难以停歇。人们很少见到他放松自在的样子,即使他看似轻松自在,我仍然能看出他内心深处藏着一些忧虑。或许正是因为他性格沉稳内敛,才显得如此吧。

说到这件事,我记得他曾就归合广播电视台(归合文化体育旅游中心)合同工权益问题写过一系列文章。他写了几十篇文章,联系了许多相关机构和个人,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而当一切都彻底解决后,他却依然故我——默默地离开了,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我们都是记者,但我总觉得只有日兰真正融入了这个领域,并赋予它所有含义。每次面对摆在媒体面前的现实问题,他总是沉着冷静、坚韧不拔、毫不妥协。我还记得四年前,义安省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在全省引起了轩然大波:义安省护林员令人心碎的辞职信这篇文章以及随后的许多文章都提到了清章县(旧)数百名森林保护官员因收入不稳定、不足以维持生计而辞职的情况。幸运的是,记者日兰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黎明欢(现任国会副主席)的关注,从而疏通了森林保护工作中的瓶颈,森林保护官员的权益也得到了政策层面的重视。



那既是森林,也是海洋。记者日兰曾就“67号船”(根据政府第67号法令支持建造的船只)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揭露渔民在获取政策支持方面遇到的困难。最近,公众或许还记得义安省两艘渔业管理船上的10名工人因不受取代第68/2000号法令的第111/2022/ND-CP号法令的约束,以及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于2024年初失业的事件。
在两艘搁浅数月的渔船上的十名工作人员中,有人在渔业管理领域耕耘二十余载。他们肩负着保护水生资源、满足渔场需求以及遵守国内外相关法规进行捕捞的重任。记者日兰(Nhat Lan)在《义安报》上发表了一系列调查报道、评论、新闻、照片和剪辑,正是这份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取得了成果。省领导和农业厅领导已着手解决相关难题。让两艘渔业管制船和10名工作人员恢复作业而日兰最大的快乐就是和渔业管制兄弟一起出海,这是他们在岸上待了几个月后的第一次出海之旅。




很难一一列举记者吴日兰在新闻界留下的所有印记。他的作品包括:《澜沧山上的污泥炸弹袋》、《富平山上的金匪》、《为沙木村感到遗憾》、《蒙村水库工程》、《相思树矿路还是非法石英矿路?》、《高原寄宿学校十年荒废记于心》、《探寻黄天龙异端真相之旅》、《消除清洁水生产和商业中的“地方主义”》、《替代造林: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防范来自边境的威胁》……这些仅仅是吴日兰记者凭借其热情和实践所创造的广袤报道和调查报道领域的一小部分。多年来,他获得的奖项也数不胜数。只需知道,他去过的地方,他走过的地区,都留下了他对生活和人性的热爱。

还有一点关于日兰(Nhat Lan)可能并非人人都知道。他出身于绘画界,因此也具备画家的审美思维。然而,我同时也在他身上看到了肖像画家或雕塑家的理性思维和深厚底蕴。这是否正是他在媒体领域如此敏锐自信的原因呢?我认为,无论他用画笔还是钢笔,他的作品都极具辨识度:真实、温暖、充满活力!

以“团结、创新、效仿,共建义安省快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义安省爱国效仿大会于9月25日至26日举行。大会旨在表彰社会各领域杰出的优秀集体和个人、英雄人物以及杰出的效仿斗士。预计将有450名代表出席大会。记者吴日兰是本次大会表彰的杰出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