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辉叶同志在义安省义静苏维埃运动和革命运动中的重要贡献
黎辉叶同志凭借1930-1931年在义静苏维埃运动中的成就,被选为义安省委常委,并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
黎辉蝶同志(别名风),1909年4月20日出生于乂安省乂禄县金元乡(现乂龙乡)金溪上村。其父为氏江学士黎辉丹,母亲为阮德(宜忠)家族学士阮德球的独生女阮氏珊夫人。其叔父为画家黎辉勉,是阮必成在顺化国立学校就读时的启蒙绘画老师。

黎辉叶出生并成长于一个具有爱国爱教传统的儒家家庭,幼年时被家人送往义禄县的法越学校学习中文,毕业后又进入顺化国立学校学习。
1927年底,黎辉叶经武廉山老师[1]介绍,加入新越党组织,成为国学学校的积极分子之一,参加学校红色学生会,领导国学学校学生参加斗争运动。
1928年,黎辉叶回到家乡继续他的活动。经陈富同志介绍,黎辉叶结识了阮氏明开同志,并被介绍到阮氏春、阮氏绍、阮氏雅等同志的党支部活动。
阮氏绍同志在回忆录中写道:
一天清晨,我提着篮子去田里,假装去摘菜,想联系宜禄县的阮氏明开女士。刚走到巷子里,突然看到三四个陌生人径直走进我家门口。我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陌生人就停了下来,微笑着抢先开口:
我们是被学校开除的辍学生,现在在家没事干,所以才来求助您。
没想到,那天早上的那次偶然相遇,却给我带来了一位忠诚的战友、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后来又成为了一位忠实的丈夫,陪伴了我一生……”[2]
1929年中期,越南中部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黎辉叶、阮氏春、阮氏绍等许多在新越党内活动的同志转入党内。
值俄国十月革命十二周年(1917年11月7日—1929年11月7日)之际,中央州党委开展斗争运动,黎辉叶同志被指派负责印刷部门。
越南共产党诞生后,贯彻党和中央区委的路线方针,印度支那共产党宜禄县支部书记阮淑敏同志在阮淑慈寺召开会议,部署工作。黎辉叶、阮氏绍、阮氏春、阮氏雅、阮氏福……同志成为第一代党员[3]。
黎辉叶同志加入共产党后,积极投身斗争。1930年6月起,黎辉叶同志与宜禄县委其他党员一起,为在各地掀起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1930年6月2日,他负责发动常舍、当舍、金原三个公社的人民。1930年6月25日,斗争继续进行,全县参与人数达数万人。
在这场斗争中,黎辉叶同志参与领导了金原公社的人民。斗争结束后,1930年6月底,黎辉叶和几位同志被捕,并被关押在荣市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和诱惑,他始终坚定不移,保持正直。被关押一周后,狱警不得不释放黎辉叶。出狱后,他继续从事活动。
1931年,敌人发动白色恐怖运动,搜查了位于黎辉叶同志家的党的印刷所。为了避免革命遭受损失,黎辉叶同志受乂安省委委派,与阮氏福同志一同前往中部省委印刷所工作,阮氏福同志当时负责中部省委位于安琉村(现荣市兴化乡)的印刷所。
1931年9月13日,当舍公社的梁翘上校率领当地士兵和搬运工包围了区委办公楼。包括黎辉叶同志在内的许多区委、区委同志都落入了敌网。
在荣市监狱服刑期间,黎辉叶同志向大家传授文化和诗歌,帮助大家识破敌人的阴谋诡计,积累了在审讯时对付敌人的经验。
黎辉叶讲述了自己在被迫认罪时如何与敌人对抗的经历。他既为了维护名誉,也为了保护党,使敌人没有理由指控他。黎辉叶在荣市监狱展现出的团结互助、友爱互助的精神,以及他帮助同学的精神,激励着政治犯们坚守信仰,继续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对政治犯施行的一切残酷统治。
1932年,保大帝重新执政之际,为了赢得民心,南方封建王朝向法国殖民者请求特殊恩惠,释放了包括黎辉叶同志在内的一批政治犯。
宜禄县委领导大多被捕后,黎辉叶出狱,但阮氏绍、阮氏春、阮氏雅、阮氏福等同志仍未获释。黎辉叶致力于恢复白色恐怖后被摧毁的党的根据地。由此,金原公社的革命运动得以恢复并更加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金溪县地方领导和村长以黎辉叶拒绝出面为由,向县长举报,指控黎辉叶宣传共产主义,煽动当地青年制造混乱,黎辉叶因此第三次被捕。
1935年,黎辉叶同志获释后,与宜禄县其他共产党战士一起,在民主阵线时期发动人民进行斗争。黎辉叶同志恢复了此前被解散的党的根据地,继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宣传和动员群众为自由民主而斗争,并与曾经工作过的同志们联系,发起新时期的斗争运动。
1936年7月,我党利用法国人民阵线上台执政的时机,主张动员民众为释放政治犯而斗争,组织集会、示威游行,显示党的力量。
黎辉叶和其他党员贯彻党的政策,深入各个村庄,动员群众欢迎戈达提出要求。
民主阵线时期,黎辉叶积极改组国五班,发动一批党员和爱国知识分子自费购买书籍、报纸公开发售,服务人民,为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作出贡献。
1939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越南革命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党中央决定成立印度支那反帝民族统一战线。1943年至1945年,黎辉叶负责越南青年联盟的秘密工作。他积极撰写文章,宣传和反对敌人的歪曲论调,诽谤共产党,组织推广国语运动,动员互助互济,拯救人民免于饥荒。
1945年5月至8月,黎辉叶同志在越盟区委工作,领导人民于1945年8月起义夺取政权。1945年10月,他被选为临时宜禄区委委员,在国家刚独立时组织开展文化、社会活动。
1946年至1947年,全国举行国会选举(1946年1月6日)和各级人民议会选举后,黎辉叶同志被选为宜禄县抗日委员会副主席。
1947年3月,宜禄县委召开代表大会,选举成立由13名成员组成的正式执行委员会。黎辉叶同志当选为宜禄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
1947年12月,在抗战建国的热烈气氛中,宜禄县委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17名委员组成的新一届执行委员会。黎辉叶同志继续当选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书记。
1948年1月6日,在乂安省党代表大会上,黎辉叶同志当选为乂安省委执行委员,并被省委执行委员会选举为常务委员。省党代表大会后,黎辉叶同志继续担任乂禄县委书记。1949年1月,他调往该省,任省委常务委员,主管宗教工作。
自1950年起,黎辉叶同志担任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
1953年任中共乂安省委常委,负责党的直接领导、宣传、组织工作,兼乂安省连越协会副主席。
1954年至1957年,黎辉叶同志被派往阮爱国党校学习。1957年,高级党校结业后,黎辉叶同志返回义安工作,继续担任省委宗教局局长。
1961年至1969年,黎辉叶同志被任命为义安省宗教局局长、祖国阵线委员会副主席。1969年,他携家人在河内江武干部宿舍退休。
黎辉叶同志以其一生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贡献,荣获党和国家颁发的多项荣誉奖章:党员六十周年纪念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抗法勋章、抗美救国勋章、一级救国勋章、宜静苏维埃勋章以及各部门、分支机构颁发的多项荣誉奖章。
1991年,黎辉叶同志因年老体弱,经过一段时间的患病,于1991年1月7日在河内逝世,享年83岁。黎辉叶同志的一生和事业值得世世代代学习和效仿,成为革命干部道德和高尚品质的光辉榜样。
-----
笔记:
[1] 武廉山,爱国学者、诗人,出生于河静省天禄乡。10岁时,武廉山随阮必清、阮必达、黎廷深等先生就读于顺化国立学校,1911年毕业于普通中学。1912年,他获得汉学学士学位。1919年,武廉山被分配到顺化国立学校教授中国文学和越南文学。
[2]苏联女兵义静,妇女出版社 1980 年第 33-34 页
[3] 越南共产党史,义禄著。义安出版社 1991 年,第 6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