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辉蝶同志在义静苏维埃和义安革命运动中的重要贡献
黎辉蝶同志凭借在1930-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中的成就,当选为义安省委常委,并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
黎辉蝶同志(又名冯)于1909年4月20日出生于乂安省宜禄县金原乡(现宜隆乡)金溪上村。他的父亲是曾获荣誉学士称号的黎辉坦,母亲是阮氏三女士,她是阮德(宜忠)家族阮德考先生的独生女。他的叔父是画家黎辉勉,曾是阮必成在顺化国立学校就读时的第一位美术老师。

黎辉蝶出生于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重视爱国主义和教育的家庭,幼时被家人送往宜禄县的法越学校学习汉语。毕业后,黎辉蝶进入顺化国立中学深造。
1927年底,在教师武廉山[1]的介绍下,黎辉蝶加入了新越党组织,成为顺化国民学校的积极分子之一。他参加了学校的红色学生会,并带领顺化国民学校的学生参与斗争运动。
1928年,黎辉蝶回到家乡继续从事政治活动。经陈富同志介绍,黎辉蝶结识了阮氏明开同志,并加入了阮氏山、阮氏昭、阮氏雅等同志的党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
阮氏绍同志在她的回忆录中记录道:
“一天黎明时分,我提着篮子到田里,假装去摘菜,想联系宜禄省的阮氏明凯女士。刚走到巷子里,就看到三四个陌生人径直走进我家大门。还没等我开口,他们就停了下来,微笑着先开了口:
我们是辍学生,被学校开除。现在我们在家无所事事,所以来这里寻求帮助。
出乎意料的是,那天早晨的偶然相遇给我带来了一位忠诚的战友、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后来又带来了一位忠实的丈夫,他陪伴我度过了我的一生……”[2]。
1929 年年中,印度支那共产党在越南中部成立,黎辉蝶、阮氏山、阮氏绍以及许多在新越党活跃的同志转而加入该党。
在俄国十月革命(1917 年 11 月 7 日 - 1929 年 11 月 7 日)12 周年之际,中央地区党委发起了一场斗争运动,并任命黎往蝶同志负责印刷部门。
越南共产党成立后,贯彻落实党和中央委的方针,宜禄县印度支那共产党支部书记阮叔文同志在阮叔慈庙召集会议,布置任务。黎辉烨同志、阮氏绍同志、阮氏山同志、阮氏雅同志、阮氏福同志……成为第一代党员[3]。
加入共产党后,黎辉蝶同志积极投身于斗争。自1930年6月起,他与宜禄县委的党员们一起,致力于在各地点燃革命运动的火焰。1930年6月2日,他负责动员上舍、登舍、金原三个公社的人民。1930年6月25日,斗争继续进行,全县数万人参与其中。
在这场斗争中,黎辉蝶同志参与领导金原公社人民。斗争结束后,1930年6月底,黎辉蝶同志和一些同志被捕,关押在荣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和胁迫,他意志坚定,保持了清廉正直的品格。一周后,狱卒不得不释放黎辉蝶。出狱后,他继续从事斗争活动。
1931年,敌人发动了疯狂的白色恐怖。他们搜查了位于黎辉蝶同志家中的党印厂。为了避免革命遭受损失,义安省委派黎辉蝶同志到中央省委印刷厂工作,与他一起工作的还有负责中央省委印刷厂的阮氏福同志,该印刷厂位于安留村(今荣市雄和乡)。
1931年9月13日,邓舍乡的乔上校动员了当地的士兵和搬运工,包围了区委办公室。许多地区委和区委的同志落入了敌人的圈套,其中包括黎辉蝶同志。
在荣监狱服刑期间,黎辉蝶同志教大家文化和诗歌,帮助大家了解敌人的狡猾阴谋,并在被传唤审讯时积累了更多应对敌人的经验。
黎辉蝶在被迫认罪以维护自身名誉和保护党时,分享了与敌人对抗的经验,同时避免了敌人找到任何指控他的理由。黎辉蝶在荣监狱中展现出的团结、友爱和互助精神,激励着政治犯们坚守信念,继续与法国殖民主义政权对政治犯的残酷压迫作斗争。
1932年,在保大王复辟之际,为了赢得人民的爱戴,南方封建王朝向法国殖民者请求特殊优待,释放了包括黎于蝶同志在内的一些政治犯。
当宜禄县委大部分领导人被捕时,阮氏霞、阮氏山、阮氏雅、阮氏福等同志虽然获释,但仍未获释。黎辉蝶试图重建被白色恐怖摧毁的党的基层组织。金原公社的革命运动由此得以恢复并更加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金溪村的村长和地方领导人以黎辉蝶拒绝出庭为由,向县长告发黎辉蝶,指控他宣扬共产主义、煽动当地青年制造动乱,导致他第三次被捕。
1935年获释后,黎辉蝶同志和宜禄县的其他共产党战士动员人民在民主阵线时期战斗。他重建了之前解散的党支部,继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宣传和动员群众争取自由和民主,并联系以前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在新时期发起斗争运动。
1936年7月,趁着法国人民阵线上台执政的契机,我党主张动员人民争取释放政治犯,组织集会和示威游行来展示自身的力量。
为贯彻党的政策,黎辉蝶和其他党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欢迎戈达来表达他们的诉求。
在民主阵线时期,黎辉蝶积极重组国语班,动员许多党员和爱国知识分子自掏腰包购买书籍和报纸公开出售,为人民服务,为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做出了贡献。
1939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面对越南革命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越共中央决定成立印度支那反帝民族统一战线。1943年至1945年,黎辉烨负责秘密的越盟青年工作。他积极撰写文章,宣传和反对敌人歪曲事实的论调,诋毁共产党,组织推广民族语言的运动,并动员互助救济饥民。
1945年5月至8月,黎辉蝶同志在越盟地区委员会工作,领导人民起义,于1945年8月夺取政权。1945年10月,他当选为宜禄县临时地区委员会委员,在国家刚刚获得独立的时期组织文化和社会活动。
1946 年至 1947 年,全国举行了国民议会(1946 年 1 月 6 日)和各级人民议会选举后,黎辉蝶同志当选为宜禄县抗战委员会副主席。
1947年3月,宜禄县党委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13名成员组成的正式执行委员会。黎辉蝶同志当选为宜禄县党委第一任县委书记。
1947年12月,在抵抗运动和国家建设的沸腾氛围中,宜禄县党委召开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17名成员组成的新一届执行委员会。黎辉蝶同志继续当选为执行委员会成员,并担任书记一职。
1948年1月6日,在义安省党代会上,黎辉蝶同志当选为义安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并由省委执行委员会选举为省委常委。省代会后,黎辉蝶同志继续担任宜禄县委书记。1949年1月,他调回义安省,加入省委常委,主管宗教事务。
自1950年以来,黎辉蝶同志一直是党委常委和省委组织委员会主任。
1953年,他担任义安省委常委,负责以下工作:党委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并担任义安省联越协会副主席。
1954年至1957年,黎辉蝶同志被派往阮爱国党校学习。1957年,他从高级党校毕业后,回到义安省工作,继续担任省委宗教事务部部长一职。
1961年至1969年,黎辉蝶同志被任命为义安省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和祖国阵线委员会副主席。1969年,他与家人一起退休,居住在河内江武的干部住宅区。
黎辉蝶同志一生致力于党和革命事业,荣获党和国家颁发的许多荣誉勋章:60年党龄勋章、二等独立勋章、一等抗法战争勋章、抗美战争勋章、一等救国勋章、义静苏维埃勋章以及各部门和分支机构颁发的许多荣誉勋章。
1991年,由于年老体衰,黎辉蝶同志在患病一段时间后,于1991年1月7日在河内逝世,享年83岁。黎辉蝶同志的生平事迹堪称革命干部道德和高尚品质的光辉典范,值得后世学习和效仿。
-----
笔记:
[1] 武廉山是一位爱国学者和诗人,出生于河静省天禄乡。10岁时,他进入顺化国立学校,师从阮必成、阮必达和黎廷潭,并于1911年毕业于清忠中学。1912年,他获得汉学学士学位。1919年,武廉山被派往顺化国立学校教授汉越文学。
[2]苏联女兵义静,妇女出版社,1980年,第33-34页
[3]越南共产党史,义安出版社,1991年,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