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故乡记忆
(Baonghean.vn)- 自1956年以来,金莲遗迹地定期举办胡志明主席遗物的介绍和展示活动。这些遗物蕴含着许多有意义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胡伯伯的一生,并更加珍惜他留下的高尚人文价值。
简单却庄严
在金莲遗迹地,至今仍保留着来自历代国家领导人、国际代表团乃至越南人民的字条,表达着对这位敬爱的国父的崇敬和爱戴。1990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阮文灵在金莲遗迹地探望时写道:“能够回到敬爱的胡伯伯的故乡和出生地,我深感感动。聆听胡伯伯童年和父母的故事,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胡伯伯的伟大。”我们的胡伯伯显然具有爱国爱民的根基,是一位伟人……”来自胡伯伯的第二故乡——高平省官员代表团的心情难以言表,“亲眼目睹胡伯伯简单而丰富的童年生活,我们感动不已,激动不已。我们还记得胡伯伯带着‘稀饭和竹笋’回到高平的那一天,那一天,我们和胡伯伯,和革命紧紧相连……”。
1956年抗法战争胜利后,党和政府立即制定了恢复森村和黄柱村遗址的方针,并成立了金莲遗址,命名为“祖国建设委员会”。为了完整地保存遗址,最初几年,负责保护和照看胡伯伯故居的是他的邻居们,即阮生端、阮生荣、阮生豪……
1970年,胡志明主席逝世后,这里增建了胡志明主席纪念馆。遗迹地运营的最初20年间,收集与胡伯伯及其家人生平、事业和生涯相关的文物和纪念品的工作进展迅速,细致周到。战争年代,由于炸弹和枪弹的破坏,为了保护遗迹地的安全,曾多次拆除、撤离遗迹地,将文件和文物运往安全的地方。
如今,来到郎森的黄筹,探访胡伯伯的娘家和父家,古老的遗迹几乎完好无损。来到胡伯伯的故乡,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甚至外国游客,都对胡伯伯家族朴实无华的形象以及他生平的故事印象深刻。在胡伯伯的娘家,至今仍保留着阮生色先生的故居——这是阮生色先生于1901年考取新肃科举后,郎森乡人赠予他的。
1957年,胡伯伯多年后第一次回家的那天,默默地站在佛龛前,为亲人焚香。校长家里,还保留着用来存放食物的木箱,用来招待贵宾的木托盘,以及终年翠绿的花园,胡伯伯回国后依然记忆犹新……
时隔十年再次回到胡伯伯故里,宣光省新潮市黎春明女士感叹:“我真的很感动,因为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胡伯伯故里留下的文物和纪念品依然完好无损。听着胡伯伯的故事,我感受到了胡伯伯和这里人民的深情厚谊,一切都很深厚。”胡伯伯的一生简单而平凡,但他却做了伟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