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河上的“苏特母亲”
(Baonghean.vn)- 抗美战争期间,无数母亲划船护送士兵渡过兰江。她们堪称义安省的“索特母亲”。
栅栏之母
在偏远的祥阳县,许多从南方战场归来的六七十岁老人,依然记得当年在拉姆河源头库拉奥码头划船的情景。20世纪60年代,两岸之间除了小船之外,没有其他交通工具。
![]() |
Cua Rao(Xa Luong - Tuong Duong)——在与美国人作战的那些年里,一位母亲划船运送士兵过河。 |
没有人记得母亲划了多少年船,只知道“四安一娥”地区(包括安那、安静、安化、安胜、娥美五个乡)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奔赴北方战场。
曾经,石岩村(Phong)的王文峰先生带我们去探访亲戚和一些可能了解这位划船母亲的人,但没有人记得清楚。没有人记得她的名字、亲戚和村庄,所以人们常常叫她“划船母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时间的流逝将这位母亲深深地卷入了过去,她的身影融入了家乡的河流和田野。
“长发军”范儒
关于 Khanh Son 公社的 Van Ru 渡轮 (
昔日的“兰河十姑娘”如今都年近九十。目前,洪先生只知道兰山镇还有两个人居住。
![]() |
南丹县南丹镇的邓氏阳女士曾经在南丹县庆山乡的万儒渡口划船运送士兵过河。 |
杨先生如今已年逾九旬,除了划船送士兵渡河那段经历外,几乎记不清多少往事。至于85岁的吴先生,他虽然白发苍苍,但依然精神矍铄,还记得许多渡河的细节。据他回忆,穿过庆山乡的15A号公路极其险峻,一边是山,一边是河,美军飞机经常在此投下炸弹,切断这条战略要道。
这个阵地几乎每天都是分割的,民兵们没日没夜地填埋弹坑,可刚填完,美军飞机就来投下一枚炸弹。有时上一轮炸弹还没填平,美军就来投下一轮。
![]() |
陈氏郁女士回忆起当年在万儒渡口划船载着士兵过河的情景。 |
为了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美军轰炸造成的损失,我军向南丹镇进军时,转向塔兰堤坝,到达春兰乡,渡过万儒渡。但不久之后,敌军发现了我军新的行动方向,并不断轰炸万儒渡地区。
面对日趋猛烈的美军飞机轰炸,南同公社成立了“钢铁”公司和“十林河姑娘”小队,随时准备赴死。“十林河姑娘”小队的任务是夜间运送士兵过河,白天伪装士兵的船只、武器和车辆,并在出现伤亡时参与救援。
从下午5点开始,夜幕降临,江面雾气弥漫,小队开始部署执行任务。第二天早上6点,队员们伪装并隐藏船只,以避免被敌人发现。就这样,每晚都有4000到5000名士兵安全渡河。
![]() |
今天的 Van Ru 渡轮场景。 |
乌特先生回忆道:“我们几乎每晚都划船载着士兵过河。敌人投下的照明弹清晰如白昼,然后飞机飞来,在河上投下炸弹。我让士兵们靠近船身躺下,然后我跳出船外,抓住船舷,让船随波逐流。等敌机远去后,我再划船。”
听到祖国妇女在残酷战争年代浴血奋战的故事,我们突然想起阮科艳史诗《欲望之路》中的诗句:“但你知道吗/有那么多的女孩和男孩/在与我们同龄的四千代人中/他们活着并死去/简单而平静/没有人记得他们的面孔或名字/但他们创造了这个国家……”。
丛健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