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河上最后的渡船者
近年来,拉姆河上修建了更多桥梁,方便了两岸居民的出行。因此,渡船载客过河的熟悉景象也逐渐成为记忆。
“激情摆渡人”
几十年来,每天早上6点,46岁的吴文义先生(Ngu Van Nghia,Thanh Chuong县Thanh Chi乡)就匆匆赶到林江岸边,做着他熟悉的工作——把乘客摆渡过河。他是连接Thanh Chi乡和Ngoc Son乡的Nguoc渡口的最后一位摆渡人。
玉沟渡口就在玉沟山脚下,距离46号公路仅几十米。过去,玉沟渡口非常繁忙。但自从下游约4公里处修建了罗桥后,渡口的乘客数量逐渐减少。
义亚先生说,他家三代都是摆渡人。他出生在河边,15岁时,父亲给了他一艘渡船载客,从此义亚先生就一直从事这一职业。他熟悉流经这一带的拉姆河的每一道波浪。
清池村的居民想去清章镇,必须绕过东桥或下罗桥,路程约11公里。他们也可以抄近路,经玉沟渡口,只需3公里左右。目前,义先生每天大约有20位顾客,其中包括他所谓的“重要”顾客,也就是清章县镇村里五名学生。

“孩子们都骑电动车,绕桥走的话,电就不够了。对我来说,服务孩子们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每天得早起送他们过河。我不为这些客人算什么利润,每年只收每个孩子50万越南盾买油钱。”
Ngu Van Nghia先生(46岁,Thanh Chi公社,Thanh Chuong)

我的理念是服务人民至上,绝不让顾客等待。所以我每天只载一位顾客。平均每天我载大约20位顾客,收入约20万越南盾。但扣除燃油费和上缴给乡人民委员会的3万越南盾费用,我的收入只有13万越南盾。这还不包括维修和定期船舶检查的费用。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我做这份工作是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我热爱这份工作。摆渡人“这个,”Nghia先生分享道。
由于顾客太少,为了增加收入,义先生申请竞拍河岸冲积地用于耕种。在等待顾客的间隙,他会趁机去冲积地耕作。“现在有些顾客坐渡轮,就是为了寻回旧时的回忆。他们是远离家乡的孩子,每次回家都会坐渡轮。”义先生说,虽然他热爱这份工作,但几年后,渡轮执照到期后,他也会辞职。到那时,仁河渡轮大概就只剩下回忆了。

渡船工人的“失业之乐”
距离玉渡下游十多公里,便是连接清江乡和清安乡(Thanh Chuong)的芳渡。这是林江上唯一一座依然熙熙攘攘的渡口,每天有数百名乘客来往。因此,这座渡口有16名船夫轮流值班。
此前,清安乡有一座渡口,河对岸的清江乡也有一座渡口。然而,近年来渡口客流需求不高,清安乡的渡口不得不“靠岸”。清安乡的渡船工们已经转而到清江乡的渡口工作。
阮越雄先生 - Thanh Giang 公社 Phuong 渡轮队队长

“我们每天安排2个人在清江那边工作,1个人在清安那边工作。清江渡轮的船员负责乘客从清江去往对岸的船费,清安渡轮的船员负责乘客回程的船费。所以渡轮上总是有3个渡船工人,有时3个人只服务1个乘客。我们秉承服务人民至上,不让任何人等待的理念,所以我们尽可能多地运送乘客。” 洪先生说道。
在芳村当了十多年的摆渡工的陈氏贤女士(47岁)说,因为队里人多,她每5天才轮到一次,其余时间就在岸边卖杂货。这份工作只是一份副业,主要目的是服务人民,因为月薪不高。我们最希望的就是早日建成一座桥,让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虽然失业了,但对于我们这些摆渡人来说,每个人都很兴奋,每个人都充满期待。
64岁的阮文合先生是连接吉文乡(清章县)和忠山乡(杜良县)的贡渡口的一名摆渡工,尽管再过几天,他就要失业了,已经做了40多年的摆渡工。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做这份工作,我的梦想,和这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就是能建一座桥,方便大家出行。现在梦想成真了,我们这些摆渡人以后可以转行打鱼了。”阮文合先生指着即将竣工的雄伟的贡渡口大桥,笑着说道。

吉文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陈文草先生表示,过去,这一带共有四个渡轮码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渡轮码头陆续停止运营。去年,嘉渡轮码头也因乘客过少而停止运营,现在只剩下贡渡轮码头。目前,工人们正在完成贡渡桥的最后修建工作。预计农历新年期间,人们将能够过桥,届时,这一带将不再有渡轮码头。这对当地居民来说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除了即将竣工的Cung渡口大桥外,当地政府最近还规划在未来几年在Phuong渡口建造一座大桥。我们计划将Phuong渡口大桥列入2025-2030年重点中期公共投资项目。
郑文雅先生 - Thanh Chuong 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交通部副总督察潘辉章表示,目前林江上只有4个持有执照的渡轮码头在运营。它们主要集中在清章县,包括芳渡轮、宫渡轮和玉渡轮。此外,还有陶-灵渡轮(安山县)。其中,只有芳渡轮仍然繁忙。其他渡轮码头的乘客很少,或许在未来几年内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