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接种 Covid-19 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心肌炎、心包炎和急性周围性面瘫是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出现的最危险的反应,但这些情况非常罕见。
据国家卫生和流行病学研究所副所长、扩大免疫计划执行委员会副主任杨氏红副教授介绍,从 2021 年 11 月初开始,疫苗接种活动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针对12-17岁青少年的全国性体育正式启动。
越南卫生部药品管理局已批准两种儿童疫苗,包括辉瑞和Moderna。但由于供应问题,目前各省市仅获发一种注射疫苗,即辉瑞。
洪副教授介绍,儿童使用的辉瑞疫苗剂量与成人相同,也是通过上臂注射。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文件以及疫苗生产商和一些已经或正在实施疫苗接种的国家的记录,儿童可能出现的反应与成人相似。具体如下:
常见反应包括头痛、关节痛、肌肉痛、注射部位疼痛、疲劳、发冷、发热、注射部位发红和肿胀。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对第二次注射的反应通常比第一次更强烈。
其他一些常见反应(发生率从 1/100 到不到 1/10)包括恶心、注射部位发红。
不常见的反应(从1/1,000到少于1/100例):失眠、四肢疼痛、注射部位瘙痒、淋巴结肿大。
![]() |
各国正在为儿童推广新冠疫苗接种。 |
急性周围性面瘫非常罕见(1/10,000 至不到 1/1,000 例)。
一些国家报告的另一种非常罕见的并发症是心肌炎和心包炎。
洪副教授强调,注射疫苗后,孩子将在接种点接受30分钟的监测,并将继续在家监测28天(特别是注射后前7天)。在注射后的前3天,孩子必须始终有家人、父母和监护人陪伴在身边,支持和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
家长应嘱咐孩子在注射后至少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的体育活动。洪副教授指出:“注射后,孩子进行剧烈活动会增加心脏压力,如果不幸出现这种副作用,心肌炎症状可能会加重。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心肌炎在第二次注射时更常见,而且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
据悉,为确保疫苗接种安全,卫生部已请儿科专家指导如何识别心肌炎的初期症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洪副教授表示:“我们将在近期对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及时应对。虽然这种严重的反应非常罕见,但我们仍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杨氏红副教授在介绍疫苗接种活动详情时表示,该活动的目标是让全国12至17岁的儿童以高比例(超过90%)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在学校部署时,接种对象为全体高中生和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在读这些年级但年龄超过上述年龄的,仍可接种)。
![]() |
家人应全天候陪伴孩子,至少在接种新冠疫苗后的前3天,以便及时发现接种疫苗后的危险信号。 |
卫生部门将采取滚动式、扩大化的方式实施疫苗接种,接种年龄从高到低依次为16-17岁儿童,逐步降低接种年龄。学校接种将首先为高中生接种,然后依次从12年级、11年级和10年级开始,最后从9年级、8年级和7年级开始为中学生接种。
时间方面,首剂接种将于2021年11月开始部署,预计将根据疫苗供应进度、成人接种进度以及各地疫情情况,逐步推广至其他省份。
具体而言,18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较低的地区必须继续优先为该人群接种疫苗。在达到成人接种率标准(几乎所有18岁以上人群至少接种1剂,80%以上的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2剂)后,将继续为儿童接种疫苗。
洪副教授表示:“此次儿童疫苗接种活动,我们优先在实行社交隔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人口密度高、感染风险高的地区进行,之后再逐步推广至其余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