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国家在将人工智能引入教育领域的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人工智能(AI)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竞相将人工智能引入教育领域,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个性化学习,并为未来一代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技能。
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方面,各国的起点并不相同,发展速度也大相径庭。一些国家正在制定明确的战略,并投入巨资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而许多其他国家仍在努力适应这场技术变革的浪潮。
在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时代,从制造业、医疗保健到媒体,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年轻一代掌握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技能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当务之急。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国家很早就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甚至将其视为国家战略任务。

尽管 2025 年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浪潮,但许多国家早在 6-7 年前就已悄然开展了相关工作,推出了一系列卓越的举措,而世界现在才开始回顾这些举措。
本文将着眼于这场竞赛中的领先国家,分析它们的做法及其对全球教师、学生和政策制定者的影响。
新加坡: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人工智能知识
作为教育科技应用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新加坡很早就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早在2017年,新加坡就宣布了一项旨在提高学校对人工智能认识和理解的全国性计划。该计划于2018年正式启动,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和教师全面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益处和风险。
新加坡战略的一大亮点在于其对各级教师的培训,包括目前正在攻读教师资格的学生。这被视为构建扎实知识基础的系统性步骤,为人工智能有效融入教学创造了条件。
通过该战略“智慧国家新加坡在“智慧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到2030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先国家之一的目标,不仅在工业领域,而且在教育和社会生活领域也是如此。让年轻一代掌握人工智能知识被认为是实现这一长期目标的战略步骤。
芬兰:将人工智能带给大众
芬兰并没有仅仅关注学校或专业人士,而是采取了一种大胆的做法,即向全体民众普及人工智能知识。2018年5月,这个北欧国家推出了一门在线课程“人工智能要素《人工智能基础》(Elements of AI)——一个免费程序,旨在帮助所有人,即使是没有技术背景的人,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该课程以多种语言授课,有助于将知识传播到芬兰境外,并惠及欧盟国家。最初的目标是至少覆盖芬兰1%的人口,约5.5万人,但该项目迅速超出预期,成为全球典范。
这项活动明确指出: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工程师或企业的事,而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芬兰希望通过帮助人们了解人工智能,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创新并积极参与瞬息万变的科技世界的公民。
印度:将人工智能引入学校,培养一代负责任的数字公民
意识到人工智能在塑造未来方面的巨大潜力,印度采取了一项战略举措,在 2019 年初宣布这项计划后,从 2020 年 9 月起正式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学选修课程。
通过将人工智能作为学生的一种选择,以及诸如“人工智能对青年负有责任“印度的目标是双重的,不仅要让人们掌握有关该技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培养一种合乎道德和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

该战略清晰地体现了印度的观点,即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是教授技术,更是教授如何在技术驱动的世界中生活。通过及早接触年轻人,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为培养一代知识渊博、能力出众、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快速变化的数字公民奠定基础。
韩国: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学习
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韩国正采取重大举措,将人工智能融入各年级的国家课程。该计划于2023年2月公布,并将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重点在于为每位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具体来说,韩国将运用人工智能系统,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调整作业和课程,而不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同时,韩国正在为8岁及以上的学生开发人工智能集成的数字教材,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互动,并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长远目标是彻底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从传统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灵活、互动且高度个性化的教育环境。韩国希望通过这一战略,培养出一代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且能够适应未来数字化社会的学生。
澳大利亚:将人工智能引入学校,重点关注伦理和责任
澳大利亚并未盲目追随科技应用的潮流,而是在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领域时采取了谨慎而全面的方法。2023年10月,澳大利亚宣布了一项国家框架,旨在有条不紊地将人工智能引入学校教育,并于2024年第一学期正式实施。
该框架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强调伦理道德。学生不仅会接触到人工智能工具,还会学习如何负责任地使用这些工具,包括识别偏见、了解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在作业中使用人工智能时正确注明出处。
澳大利亚的人工智能整合框架不仅限于学生和教师,而是涵盖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从学校领导、支持人员、服务提供商到家长和政策制定者。
目标是建立一套全面的技术教育体系,让每个人都了解人工智能的作用,共同创造一个现代化、安全、负责任的校园环境。
爱沙尼亚:携手科技巨头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
作为数字政府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爱沙尼亚通过推出“AI Leap“AI Leap”计划将于2025年2月启动,旨在以实用、全面的方式将人工智能引入高中课堂。该计划将于2025年9月正式启动。
“AI Leap”项目的亮点在于与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两大巨头OpenAI和Anthropic的直接合作。通过此次合作,爱沙尼亚将为2万名16至17岁的学生提供免费的人工智能学习工具。此外,还将有3000名教师参加强化培训研讨会,学习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

爱沙尼亚政府还计划明年将这项计划扩展到职业学校和低年级学生,其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还要帮助他们练习批判性思维,正确理解人工智能,并知道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技术。
从长远来看,“AI Leap”不仅旨在提高个性化学习和教育管理效率,而且也是爱沙尼亚继续保持其在数字教育时代先锋地位的战略举措。
中国:将人工智能教育推广到各级教育,从小学到中学
中国此举清楚地表明了其成为人工智能强国的决心,将从2025年9月起正式将人工智能列为所有中小学的必修科目。
根据该计划,每个学生每个学年至少接受八小时的人工智能课程。中国的做法灵活而系统:人工智能既可以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教授,也可以融入现有课程中。
课程也针对每个年龄段进行了设计,为小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视觉活动;为初中生提供现实世界的应用;为高中生提供更高级的主题。
该战略不仅旨在帮助学生尽早熟悉技术,而且还为未来能够在数字时代竞争的劳动力奠定基础。
中国采取全面、全国性的方针,正逐步实现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领导者的雄心壮志,不仅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而且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美国:力推强制性人工智能教育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为了加快从高中阶段开始培养高科技人才,美国正在努力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纳入官方课程。
2025 年 4 月,唐纳德·J·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项名为“促进美国青年人工智能教育”的行政命令,为该国技术教育的重大变革铺平了道路。
不久之后,200 多位主要科技和工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签署了一封信,呼吁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课程纳入全国高中课程的必修课,该计划于 2025 年 9 月正式启动。
该战略的重点之一是促进课堂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创新,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外,联邦政府致力于建立可持续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并调动企业资源,以支持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以及从幼儿园到12年级(K-12)制定合适的人工智能教学标准。
联邦政府还将调整预算拨款,改进教学方法,并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以优化人工智能在课堂中的应用。
总体目标是尽早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美国在全球技术时代保持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会于 2024 年 12 月发布的一份两党报告警告说,K-12 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人工智能教育。
该报告还强调了遵守劳动法规和反歧视法规的重要性,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公平地获得人工智能教育。
阿联酋:将人工智能列为必修课,并全面投资教师培训
为继续巩固其在中东地区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先锋地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于 2025 年 5 月正式宣布,从今年 9 月起,人工智能将成为全国公立学校的必修科目。
阿联酋人工智能战略的关键在于其全面、结构化且符合年龄段的方法。从幼儿园到高中,人工智能课程内容的设计循序渐进,首先为幼儿提供趣味十足的动手探索,然后逐步扩展到更高年级的逼真模拟和伦理讨论。这确保学生不仅理解人工智能,还能学习如何负责任地应用和评估这项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内容将直接整合到现有学科中,如“计算机、创意设计与创新这有助于学校避免更改课程表或延长课时。这确保人工智能成为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学生和学校的新负担。
为支持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阿联酋教育部还提供详细的指导文件、教学模式示例和可根据每个班级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的教案。教师们接受过良好的培训,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塑造下一代学生的科技思维。
通过这项战略,阿联酋的目标不仅是培训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还要建立一支有能力的教师队伍,随时准备引领数字时代的课堂,在这个时代,技术、创新和技术伦理必须齐头并进。
简而言之,全球范围内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系统的日益增长的努力表明,世界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年轻一代学习和工作的核心要素。
虽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路线图和方法,从强制性监管到试点实施,从大众教育到选择性培训,但最终目标仍然是一致的:使学生具备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世界中生活和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
时间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国的技术准备水平和优先事项,但也表明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人工智能教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选择,而是“必不可少”的战略。
在此背景下,分享成功的模式、实践经验和支持工具,对于确保这一转型以公平、有效和可持续的方式进行至关重要,不仅在国家层面,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