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的误区
因为以为虾壳含钙量高而吃虾壳,只依赖食物中的天然钙,选择错误或摄入过多的钙,不仅会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必需钙,还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近年来,社会对一些因缺钙引起的疾病以及补钙的必要性的认识逐渐提高,但很多人对于补钙的方法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导致补钙效率低下,甚至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只依赖天然钙
很多人认为依靠身体天然的钙源就足够了,也有很多人认为牛奶是身体缺钙时的灵丹妙药。
事实上,营养专家表明,日常食物只能提供人体所需钙质的20%-30%。
2014年5月29日,在营养研究所举办的“有效安全的补钙”研讨会上,日本专家指出,人体对钙的吸收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20-30岁人群的钙吸收率约为饮食中钙摄入量的30%,40-50岁人群的钙吸收率约为20%,而60岁以上人群的钙吸收率仅为饮食中钙摄入量的10%。这解释了为什么即使饮食均衡,我们仍然会缺钙,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显著上升。
误解
很多人对含钙食物存在误解,比如误以为虾壳富含钙而食用虾壳。事实上,虾壳的成分是几丁质[U1],而不是钙,所以吃太多虾壳会导致便秘。此外,人们还会将海鲜等富含钙的食物与豆腐、红薯、菠菜等混合食用。结果,这些食物中的植酸会导致钙沉淀成盐,使人体无法吸收……
缺钙才补钙。
缺钙才补钙是大多数人的误区。平时很多人很注重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却懒得补钙,只在身体“抗议”的时候才开始补。比如,孩子长身体时缺钙导致骨骼脆弱;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症后才补钙;孕妇遵医嘱才补钙。
与此同时,我们骨骼、牙齿和指甲的95%都由钙构成,这些钙每天都会通过汗液和尿液流失。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质会不受补偿地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质减少和骨质流失。
补充剂过量
选择错误的钙,服用过多的钙导致身体无法吸收而引起便秘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很多妈妈为了孩子长高,滥用补钙,却不知补钙对孩子有害。根据钙摄入量过量,可能引发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例如食欲不振、便秘、恶心、乏力、肌肉疼痛、骨痛、尿频、脱水等。如果摄入量过量,未完全吸收的钙会积聚,导致肾脏钙化、胆结石、肾功能下降、铁、锌、镁、磷等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减少,以及血钙升高。
因此,识别正确的症状并适当补充钙将有助于身体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