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对越南少数民族的信念
胡志明信任少数民族,将自己的安全托付给他们,并委派了许多重要的革命任务。

在胡志明主席心中,少数民族是越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人体的四肢。他指出,少数民族和山区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精神,愿意为实现目标和理想而牺牲奉献、忍受艰辛。

在胡伯伯看来,少数民族是革命的重要力量。因此,他信任少数民族,将自己的安全托付给他们,并将革命中的许多重要任务交给了他们。
胡伯伯说:我们人民的爱国情怀,加上我们巍峨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必将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正是秉持着这种信念,胡伯伯宣传并鼓励少数民族积极投身革命,与敌人作战,解放祖国。
回国领导革命时,他选择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平省作为全国革命基地。在抗法战争(1946-1954)期间,他选择少数民族聚居的越北地区(包括高平、北干、谅山、河江、宣光、太原等省)建立领导抵抗运动的基地。

可以说,胡志明主席对少数民族的爱与信任是巨大的,如同指路明灯,照亮了人民的幸福。
少数民族与胡志明
在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革命生涯中,胡伯伯始终对少数民族怀有特殊的感情。从北到南,各少数民族都仰望着胡伯伯,追随他所选择的道路。


在他在高平和越北抵抗基地的那些年里,他与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起,一直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和帮助。
当时,革命干部的食宿仍然匮乏,人民群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军民团结一心,决心战胜法国侵略者。从南瓜、葫芦到蔬菜、竹笋等等,越北人民把所有物资都带来了,支持抗战。越北的少数民族一直尊称胡伯伯为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
中部高原各民族的孩子们,虽然没有见过胡伯伯,但都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巴纳族英雄博武在被法国人处决前,曾对族人说:“即使我死了,我依然是巴纳人,依然是党员,依然是胡伯伯的后裔……”
长山山脉的巴郭族和文桥族都改姓胡,以表达对胡伯伯为族人带来繁荣幸福生活的感激之情。中部高原地区许多人响应党和胡伯伯的号召,成为英雄人物,如丁奴、培山、槟榔达等。

.jpeg)

怀着这样的情怀,各民族人民始终全心全意地相信胡伯伯所选择的道路。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只有跟随党和胡伯伯,他们才不会像牛马一样劳作,也不会缺衣少食。
因此,听到胡伯伯的号召,村民们感到非常振奋,愿意将自己的力量、财富和生命奉献给革命。村里的孩子们纷纷改姓胡,如胡伟、胡侃立、胡文博等,在抗美战争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