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养殖出口——潜力和优势
越南发展罗非鱼养殖具有诸多优势,如:热带气候、水域面积大、养殖成本低、周期短(5-6个月)、应用篷布水箱技术、工业化饲料……在义安省,罗非鱼养殖的潜力也很大。
世界市场潜力
罗非鱼是一类常见淡水鱼的统称,能够在咸水和咸水中生存。罗非鱼属于慈鲷科,原产于非洲和中东地区,自1924年以来便开始人工养殖。
1940-1950年,罗非鱼在越南等热带、亚热带国家得到广泛养殖。近年来,罗非鱼养殖向产业化方向强劲发展,产量大,经济效益高。
罗非鱼易于饲养,适应性强,能够捕食杂食动物,并能利用池塘中的有机残渣。它们有助于改善水质,繁殖力强,雌鱼每年产卵6-11窝,每窝约1000-2000粒。雄鱼会将卵含在口中孵化直至孵化,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卵。

罗非鱼生长迅速,营养丰富,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在发达国家也很受欢迎。罗非鱼肉质鲜美,富含矿物质,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适中,无毒,具有滋补作用。过去,罗非鱼通常在池塘或稻田中养殖,但现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开始在池塘或网箱中集约化养殖。
过去15年,全球罗非鱼消费量每年增长5.4%。2024年,罗非鱼产量将达到约700万吨,同比增长5%,商业价值约为106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罗非鱼市场规模将达到145亿美元,与其他海产品相比,需求将持续增长。
美国是最大的罗非鱼进口市场,2024年进口量超过17.8万吨(价值8.02亿美元)。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进口量达到47.9万吨,价值14亿美元。这证实了罗非鱼在世界市场上日益重要的地位。
义安省的机遇
罗非鱼养殖面积从2012年的19219公顷大幅增加到2024年的约42000公顷,产量达到31.6万吨。出口额超过3090万美元。一些企业率先发展罗非鱼出口养殖,初步扩大了市场规模。
在水产养殖发展方向上,义安省注重水产养殖和海产品加工而非开发,潜在面积超过52,000公顷(其中淡水面积超过46,000公顷)。
全省有灌溉、水电湖泊520多个,面积9300多公顷。2024年,全省淡水鱼养殖面积20500多公顷,大型江河湖泊鱼笼约2200个;淡水鱼产量达到7.35万吨左右,鱼苗产量达到5.18亿尾。
义安省自21世纪初开始开展罗非鱼养殖,从繁育阶段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商业化养殖:池塘、湖泊、网箱养殖、与虾田或稻田间作,以及最近应用的“河塘养殖”技术,并使用工业饲料。此前,由于品种较差,产品不符合出口标准。近年来,得益于优良品种和更现代化的养殖技术,罗非鱼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约150公顷的集约化养殖区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与加工和出口企业的联系并不紧密。
为了将罗非鱼发展成为主要出口产品,义安省需要将罗非鱼列为2030年前水产养殖发展战略的重点,并展望2045年。该省需要制定集约化、高科技养殖规划,例如“河塘养殖”、水库网箱养殖和咸水轮作养殖。同时,对低效水稻种植区进行评估,将其转变为罗非鱼养殖区。
应鼓励企业投资并致力于产品消费,从而在农民、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之间建立可持续的联系链。重点支持使用篷布养殖池塘的技术,应用现代技术,并培训人们掌握集约化养殖技术。

建议科技计划实施应用研究任务,支持企业获得新技术,例如:利用优质品种杂交技术生产单性雄性罗非鱼苗种的技术,以提高苗种的数量和质量,应用物联网控制集约化养殖池塘环境的任务等。省农业推广中心开展培训课程,建立试点模式,并将发展出口罗非鱼养殖计划作为该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制定支持计划。
政策方面,应在资金、鱼种价格、基础设施投入、生产加工企业扶持以及与农户参与产业链等方面建立倾斜机制,尤其要支持加工企业以商品鱼收购为核心,引导市场。
义安省淡水养殖潜力巨大,但目前该行业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呈现萎缩趋势。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选择重点养殖品种用于出口,而罗非鱼因其在生物学、市场和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成为最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