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苹果螺泛滥,义安农民留在田里抢收稻谷
金苹果螺在义安省多地迅速蔓延,严重损害了新栽种的夏秋水稻。为了保护幼苗,许多农户不得不凌晨三四点起床,开着灯下田捕捉金苹果螺。

最近几天,在金莲乡、南江乡、春花乡(南丹)、奠富乡(奠州)、白玉乡(都良)……到处都能看到人们一大早或深夜到田里,带着水桶、盆子和手电筒去捕捉金苹果螺。
“蜗牛的数量前所未有。如果我们晚几天播种,秧苗就会被啃得粉碎,稻苗还没来得及生根就会被吃光,”潘忠廷先生(南丹县金莲乡)说道。他种了3亩水稻,但超过一半的稻苗都被蜗牛毁掉了,不得不重新播种。

在奠州县奠富乡,阮氏翠女士说:“种下稻苗几天后,我发现稻苗缺苗,幼苗茎秆也被啃断了。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比如摇晃稻穗、撒芋头叶……但都无济于事。我不得不重新种了第二茬、第三茬。”
金苹果螺在清晨、傍晚和夜间活动频繁,因此许多家庭不得不通宵捕捞。在许多地方,人们戴着斗笠,提着手电筒,在午夜下田捕捞的景象已司空见惯。不仅是几户人家,而是整个社区甚至整个村庄都去田里捕捞金苹果螺。“我们每天晚上都出去。如果等到早上,田里的金苹果螺就全被吃光了。有好几次,我凌晨两点就去田里,一直捕到快五点,结果只捕到了30多公斤。”阮文福(南丹县春花乡)说道。

在玉山乡(杜良县),许多老妇人不计艰辛,头戴灯,提着塑料桶,挨家挨户地去泥泞的田地里挖蜗牛。杨文女士说:“我和妈妈凌晨四点就去田里,四个小时就挖了将近50公斤蜗牛。如果放太久,就全没了。挖到的蜗牛,一部分带回家喂鸭子,剩下的就收集起来,砸碎、撒上石灰、埋起来处理掉。”
专家指出,福寿螺的繁殖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雨水和阳光交替出现,气温在28至35摄氏度之间。许多春耕后的稻田尚未完全干涸,为福寿螺的快速繁殖创造了理想的环境。在一些低洼地区,福寿螺的密度高达每平方米10至20只,严重威胁着幼苗的生长。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地方发起了一场根除蜗牛的运动,鼓励人们采用人工的、环保的方法:捕捉成蜗牛、收集蜗牛卵、用芋头叶和香蕉茎引诱蜗牛;并结合排水和干燥土壤。这些传统方法在主要的稻米种植区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支持养殖户并鼓励有效灭螺,许多地方还设立了金苹果螺收购点。例如,在奠洲县奠长乡,何丽琪女士的收购点每天接收10-20吨金苹果螺,供应给水产饲料生产中心。
.jpg)
“蜗牛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公斤 3000 至 3200 越南盾,有时还会暴跌至每公斤 2000 越南盾,但人们仍然积极地捕捉和收集它们,因为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稻田,”利奇女士说。
然而,在捕螺运动兴起的同时,仍有一些地方滥用化学药剂,不按推荐剂量使用高剂量来处理螺类。农业工程师朱文泉警告说:“不当使用化学药剂不仅会污染水源,还会影响田间的水生生物,例如螃蟹、鱼和虾。这样杀死螺类弊大于利。”

农民应仅在绝对必要时才使用药物,且应使用安全有效的活性成分,例如甲醛、氯硝柳胺等;并严格遵守剂量、用药时间和环境条件。最好将生物防治、人工防治、养殖技术和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相结合,以可持续的方式控制蜗牛,同时不影响环境。
在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福寿螺持续广泛扩散。主动巡查田间、持续开展捕螺行动、提高公众意识是保护夏秋季作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措施。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