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先生是如何抗击癌症的?
1992年,李光耀先生在南非出差的一天早上,得知儿子李显龙患上癌症的噩耗。
当时,李光耀先生是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先生是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龙先生告诉我,活检结果显示他患有淋巴瘤。那是我们第一次听说这种病,”李先生在1993年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说道。“我们俩都震惊了。”
在父亲去南非出差的三周前,李显龙出现出血症状,并发现直肠内长了三个小息肉。医生最初以为这三个息肉是良性的,可以稍后手术治疗,但结果却是恶性淋巴瘤。
![]() |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
听到这个坏消息,Ly一家震惊不已。他的妻子担心儿子的病情,而经验丰富的Dieu先生则建议Hien Long保持冷静,做好所有必要的检查。旅程尚未结束,这位父亲无法返回新加坡。
“我不是医生。如果我和妻子回新加坡,我能做什么?安慰她,这会有什么不同吗?也许心理上会有点影响,但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影响,”迪厄先生解释道。由于远在他乡,他只能趁着深夜或清晨给远在新加坡的儿子打电话。“心理负担很重,所以吃不好,也享受不了旅途。但你必须完成工作。这就是生活,”他坦诚地说。
轩龙每天都会向父母汇报病情。幸运的是,癌症除了直肠外,没有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在姐姐、38岁的李文玲(Ly Vinh Linh,音译)的建议下,轩龙前往美国接受治疗。李文玲在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研究癫痫。
尽管身体状况不佳,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的李显龙依然保持冷静。就在访问美国之前,他率领代表团访问日本,推动投资。在“日出之国”的最后一天,李显龙邀请记者共进早餐。
“他胃口很好,”《海峡时报》驻东京通讯员关永健回忆道。“我当时很纳闷他去美国的原因。没人知道他去美国是为了治病。”在美国,李显龙接受了两位顶尖淋巴瘤专家索尔·罗森伯格教授和费尔南多·卡巴尼利亚斯教授的会诊。
1992年11月中旬,李显龙从美国回国。他消瘦不堪,看起来憔悴不堪,疲惫不堪。11月16日,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向全国宣布,他的两位副总理李显龙和王鼎昌均罹患癌症。这无疑是一场国家灾难。李显龙不仅是贸工部长,还在国家领导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被寄予厚望,有望成为吴作栋总理的继任者。
令人震惊的消息公布后,政府开始调整人员配置,以支持李显龙,因为他开始了为期18周的六轮化疗。李显龙先生每天都要去新加坡中央医院,通过插在胸口的管子接受化疗。由于必须保持绷带干燥,洗澡变得困难。由于化疗夺走了他的味觉,他进食也不再愉快。不过,李显龙先生并没有像大多数化疗患者那样呕吐。
治疗过程削弱了龙先生身体的抵抗力,迫使他远离人群。18周内,他公开露面不足6次,也没有出席内阁会议。
得益于化疗,龙先生的病情逐渐好转。此外,他意识到意志力至关重要,因此保持心态放松,并练习冥想。李光耀先生分享道,儿子之所以没有崩溃,是因为“没有克服的力量,一切都会结束”。
1993年4月,据说龙先生的病情已得到缓解。医生估计李先生癌症完全治愈的几率为8/10,这意味着他仍有20%的复发几率。1993年4月11日,总理吴作栋宣布副总理李显龙已重返工作岗位。
2015年1月,63岁的李显龙再次被诊断出癌症。他患的是前列腺癌,但与他之前患过的淋巴瘤无关。2015年2月15日,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显龙接受了机器人辅助手术,预计将完全康复。纪念斯隆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拥有类似病史和治疗方案的患者,15年后存活的几率为99%。
![]() |
李显龙总理分享了一张自己 2015 年手术前躺在病床上的照片。图片来源:海峡时报。 |
许多专家质疑李显龙的完美主义工作作风是否是其患癌的根源。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彭添医生表示,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证明压力会导致癌症,但北京肿瘤研究所(中国)的孙岩教授却持相反观点。孙岩教授表示,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人及其夫人患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急性压力。孙岩教授建议龙先生停止工作,并服用两种草药来增强免疫力。龙先生断然拒绝了。
李显龙本人也并不相信压力与癌症有关,直到他收到马来西亚吉隆坡一位同样患有淋巴瘤的律师的来信。这位律师在信中写道,医生说他可以正常工作,但越工作就越疲惫。在决定辞职后,这位律师的健康状况明显好转。
李光耀先生说,每天睡8小时的习惯,无意中影响了李显龙的耐力。工作压力让父子俩都缺乏休息时间,而龙先生如果睡不好,很容易疲惫。然而,这位新加坡首任总理仍然相信儿子的能力,他生前曾说过:“如果新加坡能找到一个从未得过癌症、从未复发、比龙先生更优秀的人,就应该选用他。如果找不到,就用最好的。”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