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立即放弃‘登陆’的想法,以逃避责任
近期,社会上出现了不少“软着陆”的案例,甚至有人认为“软着陆”就此结束,事情就可以回避,责任也可以推卸。法学教授阮文南就此问题接受媒体采访。
![]() |
法学教授 Nguyen Van Nam - 照片:HUU KHOA |
仅仅对党忠诚是不够的
* 您认为,要防止“跑位推责”现象再次发生,需要从根本上采取哪些措施?
——如何防止官员任用不称职、跑官推责的现象再次发生,是一个大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成功防止此类事件发生非常困难。
但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启动一个永久性的进程,以彻底终结这些局面。只有真诚而坚定地执行,才能重新赢得人民的信任。
在任何社会制度中,权威人士的任命总是可能出现错误,因为任命者和被任命者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人们也找到了一些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错误的基本原则。
第一,权力与责任相联系的原则。权力的赋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责任。谁有任命权,谁就必须对任命决定负全部责任。
目前,各级干部任用工作,有两个体系、两个过程紧密相连:政府干部组织体系和党的干部组织体系。任命决定由政府签署,但党组织的意见才是最终决定。
* 官员任用机制存在诸多漏洞是可以理解的。您认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弥补这些漏洞?
——党政干部任用制度和程序本身没有错。但实践表明,仍然存在诸多漏洞。两套制度的交叉运用本身就存在诸多漏洞,只会制造更多漏洞。因此,最根本的还是要实现党政干部统一领导。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修改任人原则和标准:郑春青案曝光后,后江省委立即进行了考核。首要的考核标准就是对党的忠诚。
后江省委的报告肯定阮青先生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鲜明,严格贯彻党的路线、政策。目前,这也是任用干部最重要的原则和标准。
但对于一个政府(国家)官员来说,尤为重要的任用原则和必须符合的标准就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武光海先生(原工贸部长武辉煌的儿子)出任企业领导人时,一位公司领导人很天真地回答说,有两个候选人才德才兼备,但其中一个是领导人的儿子,那当然要选领导人的儿子!
这也是当前官员接待工作中不成文的规定,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制定法律,禁止政府官员的家属、亲属到受该官员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地区工作。
如何处理“未揭露”的案件?
* 舆论认为,像最近这样的少数个体被发现是好事,但许多其他尚未曝光的案件又如何呢?
- 及时发现不称职的官员和干部,对于人事部门迅速纠正错误、减少损失、汲取经验教训也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建立客观评价官员的法律标准。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没有所有这些标准。
《反腐败法》和《财产申报法》是帮助发现问题公务员的合适工具,但仍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应该尽快吸收法律专家和人民的意见,对这两项法律进行修改和补充。
* 那么如何防止弱官潜入、攀升呢?
——对因任用不当而产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必须坚持谁有权、谁负责的原则。在实现党政合一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化之前,各级党政机关、组织仍然要勇于向人民负责。
对于涉及错误任用的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党内给予纪律处分,而且要向人民公布。
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努力使法律体系能够严格有效地处理错误任命和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私利的案件,而无需领导层的指示。
近期一系列案件表明,只有总理或总书记直接指示,调查处理才能真正开始。
这让很多人产生这样的认识:a)司法系统、侦查机关、破案机关只有在党和政府领导人允许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介入;b)侦查机关如果懂得找对门路、找对人,是可以被制止的;c)如果试图拖延时间,他们就会逃脱,案件就会被搁置,因为领导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所有类似的案件。
对于故意游说任职的,除了按违法处理外,还应附加规定,禁止其在一定时期内担任职务。党和政府最高领导人的决心是彻底解决此事,查明违法行为,追究责任。
全国上下都希望,从现在起,管控和有效处理人事工作成为整个政治体系的日常工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出许多调整,填补许多漏洞。
应制定“豁免法”
T事实上,官员在一个地方犯错,被调往另一个地方甚至更高职位的情况很多,法律对此的规定也不够充分,对类似案件的适用也不够明确。
因此,必须明确规定官员对其所承担的任务应承担的责任,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免责法律。
例如,如果有豁免法律,PVC董事会必须彻底审查Thanh先生对PVC的职责和表现。如果董事会认为Thanh先生在PVC任职期间的所有责任完全符合规定,董事会将决定完全免除Thanh先生的责任。
有了这样的决定,如果Thanh先生造成任何损失,责任人就是PVC董事会。只有当高管做出免除其责任的决定时,组织才会考虑任命他担任其他职务。
鼓励发现不规则预约
要鼓励干部群众及时发现干部任用中存在的问题。
为此,可以颁布法规,允许同一机构或部门的官员和公务员有权对他们认为不寻常的任命决定正式提出投诉(作为行政投诉)。
公民有权向其上级政府机关举报公务员的异常行为。该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政府举报。
据《青年报》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