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推广“进学校开展守法意识和生活技能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义安省是全国第一个推行“守法意识和生活技能教育进学校”模式的地方,并得到广泛推广。
10月30日上午,省人民委员会召开会议,总结我省“在学校开展法律遵纪守法意识和生活技能教育”模式实施半年来取得的成效。
出席仪式的还有: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廷龙,省委常委、省警察局长裴光青少将,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教育培训部部长泰文青,公安部、教育培训部代表,21个县、市、镇的地方领导、警察领导和学校代表。
提高执法意识
“学校依法守法意识和生活技能教育”模式该项目是省警察局和教育培训厅联合实施的,因为该省学生违法犯罪形势依然复杂,案件数量和严重性不断增加。
其中主要原因是缺乏法律知识,思维冲动,缺乏生活技能,不懂得防范危险风险和违法行为;缺乏兴趣,教育不力,亲属管理不严;受社交网络、互联网的影响……
.jpg)
经过6个多月的实施,“学校法制意识和生活技能教育”模式运行有效,在社会生活中初步得到广泛推广,为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直接涉及干部、教师和学生的违法乱纪问题作出了贡献。
目前,全省已组织1255所学校(共1517所)开展“守法校园”建设、启动和落地,覆盖率达82.73%。这是全省开展“守法校园”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辐射带动效果明显、获得社会支持的典型案例。“守法校园”在宣传内容和方式上有所突破,创新发展,丰富多彩,旨在进一步提升在校学生守法意识和生活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同时,为有效、实质性地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应对技能、危险情况处理等方面的课程、体验活动、教育活动和培训做出贡献,如:摩托车、电动摩托车驾驶技能;练习防火、灭火救援技能、防溺水技能……
截至目前,义安省溺水儿童数量与2023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学生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家长和学生守法意识有所提高。
.jpg)
继续复制该模型
会上,与会代表分享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同时也指出了模式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性,例如在边疆地区、山区、民族地区学校推行该模式仍面临诸多困难,公安部门与教育部门在推行该模式过程中协调配合不足,暑假期间协调工作受到干扰等。
尽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减少,守法意识不断提高,但现实中学生违法行为特别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然存在。
.jpg)
公安部国土安全运动建设局副局长陈贵长上校在会上发表讲话时也高度评价该模式在义安省的实施情况。鉴于该模式已初见成效,公安部将进一步推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会议结束时,省警察局局长裴光青少将肯定,这一模式确实带来了超出最初预期的效率和效益。
这一模式形成了辐射力,得到了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同情和支持,动员了从省级到基层、从党委、区、社到相关部门的整个政治系统的综合力量。
.jpg)
今后一段时间,为了使该模式继续得到有效实施,省公安局领导希望相关单位配合、认真有效落实政府、公安部、教育培训部、省人民委员会关于预防犯罪、打击违法行为、建设学校文化等指示。
此外,要继续部署解决方案,在2024-2025学年更彻底、更有效地实施该模式,采取许多好的、有创意的方式,丰富多样的内容,争取在全省所有学校推广该模式。
.jpg)
会上,省人民委员会向在示范工作中表现优异的3个团体和3名个人颁发奖状。此外,省警察局和教育培训厅也向在示范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多个团体和个人颁发奖状。
值此之际,我省向克服困难、学习优异的贫困学生发放了多份慰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