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果,烂水果

海朝 May 3, 2019 10:18

(Baonghean.vn)——从某种角度来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像一种因果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因,而孩子是果。你想收获什么?甜的果实还是烂的果实?

我们成年人常常以爱的名义,认为自己有权干涉孩子的生活。问题是,成年人并不总是对的,而且成年人的错误往往比孩子的错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最近,一系列顶尖大学的学生因为发现自己的高考分数被无差别调高而被开除学籍。一些原本分数只有0分、1分、2分……的学生,竟然被调到了第一名或第二名;甚至有人在报纸上分享自己的高考备考心得,这颇为蹊跷。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学生的家长坚称,他们完全不知道孩子的分数被“调高”(或者说是“被逼”的?)。甚至有人辩解说:“他们可能以为是在帮我,结果却是在害我。” 其实,我认为这话确实没错,尤其是在很多家长“帮助”孩子的情况下。

更不用说,小时候学校参加美术比赛的时候,我也得到过(或者说被迫得到过)父亲的帮助。考试前一天,父亲“巧合地”梦见考试题目是“画你家的暑期旅行”,就让我试着画一下。奇迹般地,考试当天,题目和父亲“梦到的”一模一样。于是我中了大奖。不用说,那次我得了高分,拿到了市级考试的资格。走出考场后,我得意洋洋地夸耀道:“爸,他们出题的正是你梦寐以求的!”父亲慌了,示意我安静,然后赶紧开车送我回家。现在回想起来,我才意识到当时的自己是多么天真,根本没有梦想家这回事。想想当时,我感到很惭愧,但我并没有生父亲的气,因为我觉得他大概是为我好。

但父母对孩子的“好”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好吗?他们的处事方式真的好吗?我有个朋友,大学二年级就辍学了。他早年拼命赚钱,陷入了打工赚钱的怪圈。回头想想,已经赶不上朋友了,只好辍学打工。但他家境并不贫困,父母甚至给两人买了房买了地,就等着他们大学毕业去银行应聘。前途一片光明,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可后来,他弟弟却染上了赌博、彩票的恶习。每次大儿子回家“报到”,家里的钱财就打水漂了,有时几十亿,有时几百亿。十年过去了,原本殷实的小康之家,如今却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了。就连父母居住的房子也抵押给了银行,用来给儿子还债,两位老人辛苦打工,用微薄的退休金支付每月的利息,养活这个“吸血鬼”儿子。

我的朋友说,他既爱父母,又恨父母。毕竟,如果父母不包容他、不庇护他,他哥哥哪来的钱让他玩上十年?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想给他雪上加霜。再说,我也没有资格对他指手画脚。但我朋友的父母,是否也像很多其他父母一样,用错了方式爱着孩子?或者说,更深层次地说,那真的是爱吗?很多人至今仍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因为他们不想惹是生非,不想被世人嘲笑,不想被人说成不会养育孩子,不想影响自己的事业。很多人把孩子视为一幅幅美丽的画像,供人欣赏。但在画像的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个正在逐渐腐烂的真相。

我讨厌欺骗别人,所以我曾经跟父母说过,以后有了孩子,如果有人问我孩子学习好不好,我就说:“他是班里最差的学生。” 好吧,也许没必要说得那么极端,但我真的很好奇大家会作何反应?我想,即使我的孩子是世界上最没用的孩子,人们也不得不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而找出孩子的优点来赞美。这只是奉承。我们仍然认为空洞的赞美是无害的谎言,却不知道它们其实是世界上最毒的谎言。它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关于自己以及社会如何看待自己的美好幻想中。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养育孩子的。他们戴着光鲜亮丽的面具,用谎言养育他们,给他们灌输幻想,教他们各种花招来掩盖自己的本性。天哪,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孩子,仅仅以爱和善的名义?这种扭曲的爱只有两种解释。一是我们太残忍。二是我们太无知。两者都不好,但或许第二种更好。

从某种角度来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是一种因果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因,而孩子是果。你想收获什么,甜的果实还是烂的果实?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甜水果,烂水果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