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虽然好吃,但是怎么吃才不上火呢?
荔枝是夏季常见的水果,但是如果食用不当,也容易引起痤疮、口腔溃疡,甚至过敏。
胡志明市医药大学传统医学系黄晋武博士介绍,荔枝(又称荔枝)味酸甜,性温。过量食用荔枝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引发痤疮、口腔溃疡、咽喉干燥,甚至流鼻血。
广东人有句俗语:“吃一颗荔枝,如三把火在身”,比喻荔枝性热,阳气旺盛。越南人也把吃过量荔枝后出现的“上火”现象称为“内热”,症状包括口干、咽喉痛、恶心或皮疹。

为了获得益处而又不至于感觉“热”,Vu 博士建议:
成人每次吃5-10颗即可;孕妇及小孩每次3-4颗即可;产后及哺乳期妇女每次吃100-200克即可;经期妇女应限制食用;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食用量,因为荔枝含糖量较高。
此外,荔枝还可能引起一些人过敏,出现荨麻疹、恶心和腹痛等症状。过敏原通常是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出现在过熟、破碎的果芽上。因此,您应该只选择新鲜荔枝,避免食用腐烂或有擦伤的水果。
然而,如果食用得当,荔枝会带来很多好处:富含水分、纤维、维生素 C、抗氧化剂,如表儿茶素、芦丁——有益于免疫系统,美容养颜,抗衰老,促进消化。
荔枝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成茶、果冻、软饮料,或者晒干后全年食用。冷藏可保存5-10天;如果存放在干燥处,荔枝干可保存长达一年。
除了直接食用外,荔枝还出现在许多民间偏方中:
- 治疗痤疮:将荔枝肉捣碎,与杏子或糯米糊混合,敷在痤疮上。
- 治牙痛:将荔枝连皮和籽用盐烧熟,捣碎后涂在牙齿上。
- 治呃逆:将布块烧成炭,研成粉,用热水冲服。
正如所有食物一样,“吃对了是良药,吃错了是毒药”。对于荔枝来说,合理的限量是享受它而不用担心上火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