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民歌剧院走过了一段值得骄傲的历程”
(Baonghean.vn)—— 义安报与省传统艺术中心主任、人民艺术家洪吕就革命剧院和义静民间歌剧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交谈。
评估和肯定义静民间歌剧50周年发展历程,是义安省委的正确决策,符合全省人民的精神需求。这是保护和弘扬义安省特别是渭县、延县民间文化的一种科学、有策略的方式,有助于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先进越南文化。

光伏:尊敬的人民艺术家洪吕,您能给我们讲一下宜静民间歌剧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吗?
人民艺术家吕红: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民歌表演形式发展的新需要,渭歌、岩歌逐渐成为歌剧的演唱元素,结合群众需求和其他戏剧形式的影响,形成了义静歌剧艺术。

将义静民歌搬上舞台,作为表现戏剧人物心理特征的一种手段,与民歌戏剧化政策相冲突,创造出具有悠久历史的现代民歌剧,并加入国家舞台。可以肯定,将义静民歌搬上舞台是正确思路的体现,符合保存、维护和发展祖国和民族宝贵传统文化资本的要求。如果从剧团(现为省传统艺术中心)成立到现在正好50年,可以分为三个实验阶段,即将义静民歌搬上舞台、进行民歌剧实验和义静戏剧实验:第一阶段从1972年至1985年;第二阶段从1986年至1991年;第三阶段从1992年至今。
因此,第一阶段主要致力于收集、研究和试验一批剧目。其中包括由阮忠峰(Nguyen Trung Phong)创作的根据《cheo》改编的剧目《古盖松林》(Co gai song Lam);这一阶段的巅峰之作是潘良豪(Phan Luong Hao)创作的剧目《梅树卯》(Mai Thuc Loan),该剧于1985年在荣市第四区专业戏剧节上荣获金奖。第一阶段于1976年至1984年间组织了两次重要的学术会议。
第二阶段,除了继续尝试民间历史题材,如范玉昆的《奇和门风波》、吕光武的《王变虎》等,还大胆尝试现代题材,如吕光武的《两千天的错误》和《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

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许多现代题材的戏剧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部分戏剧也融入了民间题材。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实验性作品,例如冯勇创作的戏剧《年轻国王的爱情故事》,该剧于1995年荣获全国专业戏剧节银奖。在民间风格方面,武海创作的戏剧《从民歌中成长起来的名人》荣获1999年全国专业民间戏剧节优秀奖,该剧从剧本、舞台设计到音乐,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武海创作于1996年的戏剧《暴风雨中的圆形足迹》采用现代题材,进行了全新的尝试。

第三阶段,从2003年至今,省传统艺术中心继续尝试极具战斗性的当代题材,同时创作有关胡志明主席、潘佩珠、潘邓琉、黎鸿峰等名人的历史剧。代表作有《人民的话,国家的话语》、《永远光明的信念》、《张盆火之花》、《黎明》、《老师和学生》、《黑暗中的舞蹈》、《风暴中的鹳鸟》等。
光伏:义安民间戏曲表演既可以是历史“电影”,也可以是一部生动的史诗篇章,这些戏剧既充满现实主义色彩,又充满话题性。您能详细解释一下这种说法吗?

人民艺术家吕红:五十年来,义静剧院已创作演出数千部不同长度的戏剧,涵盖民间、传说、历史和现代等各种题材,在省内外许多地方演出,深受群众喜爱。许多优秀剧目受到高度评价,在国家戏剧节上荣获金奖和银奖,例如《不是我》(1970年)、《梅淑嫔》(1985年)、《年轻国王的爱情故事》(1995年)、《祖国在人民心中》、《人民的话,国家的话语》(2005年)、《名人从民歌中成长》、《景重宝》(2023年)……上述剧目在群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证明民间艺术和民歌在艺术生活中占据了相当稳固的地位。
省传统艺术中心精心制作的戏剧大多以历史题材为主,或刻画义安领导人和名人的形象。这些戏剧大多颂扬先辈的伟大贡献,同时塑造了美丽的人物形象,具有在现代生活中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典型代表包括《梅实良》、《名人从民歌中成长,军歌》、《人民的话,国家的话语》、《永远光明的信仰》等。
还有历史、民间传说、革命、现代等题材,以及正剧、悲剧、喜剧等体裁,在观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如果说艺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纷繁复杂的善恶、对错、真假之中发现并帮助观众认识到真正的价值,那么现代题材的戏剧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在过去50年的作品中,超过50%是现代题材。因为,舞台从诞生之初就是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舞台。它是贯穿舆论导向的红线,同时也是吸引观众走向舞台的因素,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转型时期。
现代戏剧确实贴近生活,触及社会关注的诸多方面。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为服务国家改革发展而诞生的一系列现代题材戏剧,如《两千天的冤屈》(1988年)、《幸福的权利》(1990年)、《老幺的眼泪》(1991年)、《母亲的痛苦》(1992年)、《从民歌中成长起来的名人》(1999年)、《战胜命运》(2000年)、《人民的话,国家的话语》(2005年)、《暴风雨中的鹳鸟展翅》(2023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戏剧历经数十年,至今仍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如《老幺的眼泪》、《生命的代价》、《师生》、《黑暗中的赛跑》……
光伏:近年来的演出活动其实是寻找观众,而不是观众寻找舞台,所以要创造很多形式的活动。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对近年来的戏剧活动又有什么看法?

人民艺术家吕红:近年来,省传统艺术中心致力于探索现代题材,在多个领域展现当代人的生活。《维》剧和《延》剧以其抒情的、创造性的新歌运用,能够适应和回应当代生活的各种问题,尤其能够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激发舆论,唤醒良知,净化心灵,并就一系列社会问题向社会舆论提出建议。代表性剧目有《生命的代价》、《仇恨从何而来》、《安布莫案》、《师生》、《忠北之爱》等,它们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当金钱、名誉、地位正在侵蚀人们的精神价值时,人格腐败的风险正在上升。
这一警示在近代的现代题材戏剧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正因如此,现代题材戏剧才使得《尉》和《延》两部戏剧更具吸引力。任何艺术都有其自身的魅力,如果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贴近观众,难以贴近生活。现代题材戏剧的魅力在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传统又在于创作新的歌曲和旋律,这些歌曲和旋律造就了戏剧的成功,赋予作品持久的生命力。此前,在国家财政补贴时期,艺术创作和作品创作将教育视为首要的政治任务。而如今,为了在市场机制中发展和生存,艺术的娱乐价值必须得到尊重。当然,关注娱乐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作品的人文意义。
规模各异的戏剧,扩大演出范围,使舞台艺术与社会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加贴近大众,从而在观众与舞台之间建立共鸣。因此,在创作戏剧时,我们不能只考虑艺术观众。艺术观众有很多,但在义安省,艺术观众主要是普通民众,是群众。
因此,确定适合不同观众群体的作品性质,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十分必要,打造兼具高艺术价值和大众喜爱度的作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积极创作了许多触动各阶层、特别是面向大众的优秀剧目。同时,我们始终注重与观众的直接和间接接触。许多剧目已在各大舞台上演出数十场,至今仍受到观众的强烈要求。
此外,我们还不断创新题材和表演方式,以满足观众的口味。令人欣慰的是,乂族民乐剧院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光伏:感谢您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