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通过停学来惩罚他们?
(Baonghean.vn)——近日,河内市教育培训厅于3月7日发布了第932号文件,关于在2016-2020年期间开展教育领域交通安全秩序竞赛活动。文件规定,违反交通安全和秩序的学生将根据违规严重程度或是否再次违规,分别被处以3天或1周的停课处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自我批评,以便他们的家人和所在单位进行管理、教育和震慑。说实话,我感觉有些不对劲。
其实,对违反学校规定学生采取停学一段时间的处分措施并非河内独有,也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我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几乎所有学校都采用这种方法。
![]() |
乂安省交通安全委员会向学生发放安全帽并宣传交通安全法规。 |
当学生违反校规时,学校纪律委员会将召开会议,讨论纪律处分的形式和级别。有些情况会导致停学几天,有些情况会导致停学一周,有些情况会导致停学一年,有些情况会导致永久停学——即开除学籍或停学。
知道上学、能够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权利,以停学的形式给予惩罚,意味着限制违规者的权利,也就是通过“打击”违规者的权利来惩罚。无论如何,这种惩罚形式当然有其充分讨论过的论据和依据。但在威慑和教育方面,现实中似乎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停课这种形式的管教,无论是三天,一周,还是更长时间,会让学生好过吗?因为实施停课后,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跟上课程进度,因此,学习能力也很难跟上班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很容易出现知识落差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导致后续的心理后果。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认为放假是家庭、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教育……这似乎不太现实。在家庭中,如果工作时间大家都要上班,那么放假后谁来管理学生呢?不能武断地认为,父亲或母亲也必须从工作中抽出与孩子受罚时间相当的时间,在家管理和教育孩子。尽管不可否认,教育孩子极其重要。
至于把教育震慑任务交给地方,理论上似乎没问题,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截然不同。从安排负责的政府官员进行教育震慑,到时间、方式、内容、措施、期限……都是“谁的、在哪里的”问题。我们上学的时候,如果有人被学校处分停学,“配合地方教育震慑”的形式基本上还是公社委派人去……给运动场除草,或者打扫公社办公室,至于怎么做,做多久……都由他们决定。学生能做还是不能做,就干脆干着,等着,然后拿着一张写着“符合配合要求”的证明就回家了……
因此,在城乡治安秩序较以往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认为各级教育系统相关部门、各级教育系统纪律处分部门需要研究调整,制定出既严肃又切实有效的纪律处分措施,真正做到震慑与教育并举,使违规学生在接受“纪律处分”后,能够得到更大进步。
比如,学校不给他们放假,而是要求他们学习更多,做更多作业,然后要求他们在“纪律处分期”内达到强制性的知识标准。我记得有一次,文学老师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犯错后背诵一篇短篇小说。这种方法被证明非常有效,甚至非常……有趣,让犯错者终生难忘。而且这显然让他进步了不少,至少他能背诵一篇短篇小说了。
此外,他们没有被送回原籍地或家人,而是被交给学校或学生组织进行教育和震慑。当然,家庭和当地仍然有责任参与其中,但必须发挥协调和负责任的作用。
德阳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