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边府战役我军民后勤力量
奠边府战役期间,自行车是向前线运送数千吨生活必需品的主要机动车辆。
![]() |
根据中央书记处1953年11月9日的通知:“交通运输要增加车船,减轻人民的劳动。凡有条件使用自行车的地方,都要尽量使用。根据过去的经验,使用自行车是最好的。”因此,为保证奠边府战役的后勤保障,在210天(从1953年11月到1954年5月)内,共动员约25.2万名劳工和2.2万多辆自行车为战役运送粮食和补给。 |
![]() |
法国人制造的脆弱自行车,从轮圈、内胎、轮胎、辐条……到车把、把手……都经过了加固。目的是让自行车的负重比步行重10倍,从而减少运输工人沿途的粮食消耗。有些自行车的负重创下纪录,高达370公斤,比如富寿省清巴县清楼乡工人马文胜先生的自行车。 |
![]() |
自行车可以在汽车无法通行的路线上行驶,这超出了法军指挥官的预期,引起了极大的震惊。 |
![]() |
民兵部队除了以自行车驮运为主外,还使用了木筏、驮马、独轮车、牛车、牛车等多种形式和手段运送军需物资,组建了一支由446辆车组成的汽车运输队……全场共计供给军需物资30759吨,消耗军需物资19989吨。 |
![]() |
工兵用木筏渡过南纳河,将物资运往奠边府。此次战役共使用木筏11,800艘。 |
![]() |
超过1800辆牛车被送往前线。图中:消防员们用牛车运送武器到前线。 |
![]() |
这辆独轮车是由清化省安定县丁莲乡的一名工人郑廷班先生制作的,用于为奠边府战役运送大米。制作这辆独轮车的三块木料中,有一块是从他家的祖传祭坛上取下来的。这场战役动用了超过7000辆独轮车。 |
![]() |
为了方便向战场运送粮食、武器弹药,官兵、民工、青年志愿者新修道路89公里,修复加固道路500公里。由此,奠边府战役运输总量达约445万吨/公里,相当于边境战役运输量的36倍。 |
![]() |
奠边府战役,西北少数民族的贡献巨大。参战的26万名劳工中,有近9万名少数民族,其中一部分是西北少数民族。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还在当劳工。 |
![]() |
贡献了前线所需大米的43%以上、数百吨肉类、蔬菜……以及约55万个工作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