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
(Baonghean.vn)——日本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然而,在人工智能(AI)领域,日本却落后于许多其他国家。
自从美国公司OpenAI去年11月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掀起新一波浪潮以来,人工智能(AI)已成为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自此之后,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类似ChatGPT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以免在这项新技术的竞争中落后。
美国跨国银行高盛的研究显示,人工智能的突破有可能在未来十年推动全球GDP增长7%,相当于近7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日本被认为是一个拥有众多未来科技的国家。但它在人工智能竞赛中落后了,并正在尝试创建自己的大型语言模型。
大型语言模型(LLM)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它是 ChatGPT 等应用程序的基础,这些应用程序处理海量数据集以生成文本和其他内容。日本大型语言模型初创公司 Kotoba Technology 的联合创始人小岛纪之表示,日本目前在这些算法的开发方面落后于美国、中国和欧盟。
据路透社报道,过去三年,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已在国内推出了至少79个主要语言模型。与此同时,在美国,微软、谷歌和Meta等科技巨头在推动中国主要语言模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落后。
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I) 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描述了一类能够生成新内容(包括文本、图像、视频和音频)的算法。生成式人工智能源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进步,旨在生成与人类生成结果相似的结果。ChatGPT 是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
大型语言模型虽然被视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但目前日本在大型语言模型的开发规模和速度上落后于美国、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对此,言叶科技联合创始人补充道,日本在创意人工智能领域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对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广泛研发和软件开发的人力资源。深度学习需要强大的软件工程社区来开发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到2030年,日本将面临78.9万名软件工程师的短缺。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2022年世界数字竞争力指数,日本目前在技术知识方面在63个国家中排名第28位。
日本还面临硬件挑战,因为大型语言模型需要在 IBM Vela 等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以及微软 Azure 上托管的系统上进行训练。但据《日经亚洲》报道,日本没有一家私营公司拥有具备此类能力的“世界级机器”。
在这方面,小岛先生认为,像富岳这样的政府控制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开发大型语言模型的“关键”。获得此类大型超级计算机的使用权是开发大型语言模型的支柱,因为它传统上一直是该过程中最重要的瓶颈。
超级计算机如何帮助日本开发大型语言模型?
据科技集团富士通称,东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计划与超级计算机开发商富士通和理化学研究所合作,使用富岳超级计算机开发主要基于日语数据的大规模语言模型。
富士通补充说,这些组织计划在 2024 年发布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帮助其他日本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开发大型语言模型。
日本政府还将投资68亿日元(约合4820万美元),其中约一半将用于在北海道县建造一台新的超级计算机,预计将于明年初投入运行。据日本《日经亚洲》报道,这台超级计算机将专门用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以推动日本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
今年4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ChatGPT之父OpenAI也计划在日本开设办公室。
日本企业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
日本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加入提升日本人工智能地位的竞争。今年6月,软银集团宣布计划开发自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宣布,公司计划从“防御模式”转向“进攻模式”,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这进一步凸显了软银的这一举措。
“我们希望站在人工智能革命的前沿,”孙正义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
据《日经亚洲》报道,软银于4月将其持有的SB Energy 85%的股份出售给丰田通商,并于近期同意将其持有的90%的股份出售给美国投资管理公司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削减这些其他投资可以释放现金,使软银能够通过其Vision Fund风险投资部门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
软银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Arm也准备在今年晚些时候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Asymmetric Advisors日本股票策略师阿米尔·安瓦尔扎德(Amir Anvarzadeh)表示:“这将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此次 IPO 将为软银的资本带来巨大的提振,软银公布,截至 3 月 31 日的财年,其愿景基金亏损创纪录地达到 4.3 万亿日元(约合 300 亿美元)。
芯片设计公司Arm最初计划融资80亿至100亿美元。但随着半导体需求“飙升”,策略师安瓦尔扎德(Anvarzadeh)预测,Arm可能融资500亿至600亿美元,相当于“软银市值的85%”。
安瓦尔扎德补充道,软银的股价可能会上涨,但这并不能保证其人工智能努力的成功。最终,软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的格局,该公司也不是日本人工智能的救星。
除了软银,日本电信巨头NTT也宣布了本财年开发自主研发大规模语言模型的计划,旨在为企业打造高效的服务。NTT表示,未来五年将在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等增长领域投资8万亿日元(约合555亿美元),较此前的投资额增长50%。
据当地媒体报道,数字广告公司 CyberAgent 于 5 月发布了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帮助企业创建 AI 聊天机器人。该公司表示,这是少数几个“专门针对日语和文化的模型”之一。
虽然日本在人工智能领域尚未赶上其他国家,但私营部门的努力正在推动其取得进展。小岛表示,一旦“强大的基础设施”到位,利用前辈先驱的数据和开源软件,剩余的技术挑战将“显著减少”。Bloom、Falcon 和 RedPajama 都是开源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它们基于海量数据进行训练,可供下载和研究。
然而,小岛表示,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应该预计竞争将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并解释说,开发大型语言模型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以及熟练掌握自然语言处理和高性能计算的劳动力。
日本的人工智能法规
日本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这与人们对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持积极态度相吻合。根据日本帝国数据库的调查数据,超过60%的日本公司对在运营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持积极态度,而9.1%的公司已经这样做了。
日立公司已成立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心,旨在促进员工安全有效地使用该技术。该公司表示,该中心将利用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相关专家的专业知识,制定指南,以降低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弘和表示,只要网络安全和隐私问题得到解决,日本政府甚至会考虑采用 ChatGPT 等人工智能技术。
与此同时,京都大学研究教授羽深宏树表示,随着日本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越来越开放,政府应该制定和促进有关其使用的软性指导方针,同时根据具体风险评估是否需要严格的监管。
“如果没有更明确的指导,说明企业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实施活动可能会变得支离破碎,”羽深弘树教授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