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运动

孙氏贵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辉典范

苏联 DNUM_CFZBAZCACE 10:55

孙氏桂同志在1930年至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巅峰时期成长起来,为越南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她是第一届和第二届国会的女代表……

孙氏桂,本名孙氏宓,1902年8月10日出生于义安省清章县武列村(根据法国殖民时期共产党活动的记录,孙氏桂生于1906年)。婚后,她随夫姓,名为汝定。

自1927年投身革命以来,为了保密,孙氏桂曾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严、桂、文、本、杜、芳、徐、南。孙氏桂是她从1930年加入共产党那天起就使用的化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Tôn Thị Quế
孙氏贵同志。

孙氏桂是教师孙实迪先生(1875-1929)和农民阮氏好夫人的女儿。孙氏桂的家族和宗族都爱国抗法。武烈村是一片文教之地,儒家学者云集。为了拓宽村里孩子们的知识面,武烈村的人们派杜锦先生到森村,邀请副校长阮生色来教孩子们。

武烈自古以来就以“灵山秀水,人才辈出”而闻名。在抗击明朝侵略的战争中,黎利将军潘达英勇善战,智谋过人,追击敌军,最终在武烈牺牲。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人民修建了“白马庙”(白马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来祭祀他。武烈村还有一座建筑艺术独特的武烈堂(武烈堂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爱国文人雅士们交流文学、诗歌、探讨时事的场所。堂内至今仍保留着几块石碑,上面刻着武烈堂子弟通过香、会、定科考试的姓名。武烈县是一片“天时、地利、人和”的土地,从成泰王时期到1945年8月一直被选为县府。

甲戌年(1874年)陈晋、阮如梅领导的万丹运动中,孙氏家族怀着决一死战的思想,找到了敌人,那就是孙光典先生,孙光本先生,他以坚定的精神参加了起义:

枪炮飞舞,旗帜倾斜。
这次,我要将王朝和西方一并毁灭。”

(1974年武元帅起义。《义静史》,第1卷 - 义静出版社,1984年,第219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勤王运动”之后,潘佩珠发起了一场新的爱国运动。孙氏贵的家人积极响应。他的家是追随同教运动的学者们的聚会场所。孙氏贵虽然年轻,却并未忽视家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孙氏贵后来回忆道:
……生活变得越来越黑暗,越来越令人沮丧。人们不时地窃窃私语地谈论着贾伊桑先生……我记得有一次黄昏时分,鸡都进鸡笼了,几个穿着木屐、黑色奥黛和白色裤子的人来到我家,我父亲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客人们来了一会儿,然后菲特跑到厨房,低声对我母亲说:“贾伊桑先生……”邓太丹来访了。”(邓太丹,绰号吴海,宜禄人,是潘佩珠先生在同益运动中的得力助手。邓太丹是邓太川同志的亲生儿子,邓太川是胡伯伯培养的忠诚党员。)那天晚上,我不知道父亲和那些人聊了什么。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客人都走了,从此,父亲辞去了教书的职务,和一些亲戚借钱到森林里砍伐木材,为潘先生筹钱……(《只有一条路》——党史研究会——宜安省委,1972年,第12页)。

孙氏桂渴望像梁田巴海的女儿邓氏合一样出国,但机会尚未到来。她织布,学习国语,以此来分散注意力。孙氏桂聪明勤奋,学得很快,她找到潘的诗,如饥似渴地阅读,并将它们牢记于心。孙氏桂开始练习押韵,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写诗。她后来创作的诗歌,都源于那时。

凭借其文化水平,孙氏桂同志在实际行动中成为一名敏锐的宣传家和活动家。目前,孙氏桂的许多爱国革命诗歌被收录在苏联《义静诗集》(1930-1931)中。

1925年夏天,孙氏桂从河内回到家乡。孙氏桂看到哥哥在乡下的日子里,来往的陌生人很多。他们彻夜闲聊,说长道短。郝氏太太负责招待客人,孙氏桂则负责提防潜伏在周围的坏人。孙氏桂帮母亲做家务。后来,孙氏桂得知哥哥带客人回家,是为了商讨成立“福越会”的事。1925年7月14日,福越会于滨水县成立。该会致力于为潘佩珠争取赦免和减轻死刑。

1926年2月,福越会更名为兴南会。兴南会深知孙氏桂聪慧机敏,为人谨慎,为人坦率随和,便委派孙氏桂的友人、武烈人泽先生进行宣传和引导,鼓励孙氏桂加入会。泽先生还借给孙氏桂“禁书报”和会规,让他学习。

1928年7月14日,越南革命同志协会更名为新越革命党(简称新越党)。1928年7月底,泽先生秘密通知孙氏桂前往万治村沙洲开会。众人到齐后,泽同志宣布,会议的目的是接纳孙氏桂同志加入协会……

根据入会仪式,孙氏贵必须宣读誓词:
“不贪财,不贪美色,不贪名,不贪利,只贪一个公民的高尚品德。不怕苦,不怕死,不怕牢狱,只怕担不起一个革命者的意志。”

加入新越党后,孙氏桂致力于宣传工作,启发群众参与、支持和入党。1929年初,孙氏桂当选为新越党清章县执行委员会委员。在此期间,每次会议结束后,大会主席都会在解散前宣读一句话,提醒大家:

“我们生于乱世,身处暴政的枷锁之下,我们组织起来,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浴血奋战,争取自由,用勇气消灭暴政,摆脱奴役,径直走向文明。今天的大会圆满结束,我们欢呼越南革命的胜利,世界大团结万岁!”(《只有一条路》……第16、17页)

孙氏贵刚刚长大成人,却要承受丈夫和孩子相继离世的痛苦。她活跃的时候,很多人说她背叛了男朋友。有时,她只能独自哭泣。党组织和人民更加理解她、爱护她……

正当孙氏桂因舆论批评而陷入困境之际,孙光披刚刚完成河内师范学院的最后一门课程。孙光披是新越党北岐总部的领导干部。为了获得工作条件,孙光披虽然学习成绩优异,却谎称生病缺席毕业考试。新越党总部的同志们以此为借口,安排孙氏桂前往河内,协助北岐新越党总部的工作。

孙氏桂到河内工作一段时间后,新越北旗党组织受到了恐吓。秘密警察正在追捕孙氏桂及其组织领导人。1929年7月23日,孙氏桂兄弟俩登上了前往荣市的火车。河内的秘密警察曾向荣市的秘密警察部门发过电报,因此,当两人前一天晚上在旧旅馆住宿时,第二天早上,士兵们冲进来逮捕了孙氏桂,并将他带走。

孙氏桂在荣市逗留,建立联系,了解情况。一天,她在德义街散步时,遇到了在法越清章学校活动的“新越党”成员黄唐平老师。黄唐平向孙氏桂介绍了情况和“新越党”的期望,因为当时印度支那共产党已经诞生,孙氏桂在河内时就了解了这一点。印度支那共产党临时执行委员会派了两位同志——阮风色(河内籍)和陈文恭(宜禄籍)——来荣市工作,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非常担心“新越党”和越南革命青年协会这两个组织……

正当孙氏桂和新越党试图与印度支那共产党取得联系时,印度支那共产党正在散发传单,呼吁民众响应并组织纪念俄国十月革命两周年(1917年11月7日-1929年11月7日)的号召。当时,孙氏桂正在父亲病床旁值班,她的侄女跑进来,把散落在街上的传单递给了孙氏桂。

读完传单后,孙氏桂既震惊又感动,她为在武烈县竟然有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根据地而感到高兴。就在那一刻,孙氏桂先生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那是庚子年(1929年)10月13日。孙氏桂哽咽着,痛苦地告别了她敬爱的父亲。是他养育了她的孩子们,引导他们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孙氏桂先生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省吃俭用,为孙氏桂和她的兄弟姐妹们省吃俭用, ...

孙氏桂深爱父亲,又为革命工作操心不已。当她手里拿着革命传单,号召大家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而斗争时,她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安排工作。当全家人都在盘算、商量着狄先生的下葬时间,准备葬礼时,孙氏桂拿着传单,跑到新宁村的富先生家,通知富先生安排与清昌新越党的同志们开会商议这项计划……

孙氏桂从富同志家赶回家,赶上父亲的葬礼和安葬仪式。哀悼三天后,富同志、平同志和泽同志来到孙氏桂家吊唁,并通知孙氏桂晚上去杭东餐厅开会。

父亲葬礼结束后,鲁市场的小贩来到她家,通知孙氏桂去荣市找阮氏荣(明开)提货。孙氏桂和富、平、泽等同志商量,猜想荣同志肯定有指示。
该组织立即准备资金,并指派孙氏桂扮演布匹商人的角色,从鲁市场到荣市。在与阮氏明开和阮氏光泰两姐妹相处的日子里,孙氏桂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荣市秘密活动的新情况(这是孙氏桂与阮氏明开最后几天见面,当时明开正在稳定根据地,帮助阮、桂、春、绍、福、雅等人,之后她出国工作)。

马年春节期间,生意也好赚,孙氏桂的摊位为清昌印度支那共产党总部创造了条件,获得了更多资金印制党的传单和文件。春节过后三天,孙氏桂前往荣市与明开女士见面,领取“今年的第一批货物”,但实际上是去接受新的指示。当晚,孙氏桂在阮氏明开家中留宿。明开女士仔细询问了清昌的革命组织和每一位党员的情况,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后印度支那共产党在清昌的活动情况……

明开说完后,嘱咐孙氏桂明早坐人力车回清昌,不要坐汽车。阮氏明开递给孙氏桂半张王牌,嘱咐道:“1930年2月5日(夏初一)中午,去龙渡接一位‘老’同志(根据孙氏桂夫人于1980年在河内阮长寿101号房子里讲述的故事所写)。”
遵照明开的吩咐,孙氏桂冒雨来到渡口,等候那位“高级”客人。这位客人衣着打扮得像个奢华的算命先生,大约三十岁左右。陪同上级的是来自荣市的黎越术同志。在用正确的暗号打招呼后,每人递上半张牌,双方恰好将牌拼凑在一起。孙氏桂把客人送到自己家,吃完饭后,便前往新宁村泽氏同志的家中,为迷惑敌人,上级假扮成算命先生,孙氏桂和黎越术则扮成去拜见算命先生的人。

1930年2月5日晚,新越党召开党员大会。上级同志讲述了越南共产党的诞生,该党由阮爱国领袖创立。阮爱国将国内三个党组织合并,成立了一个政党。同志汇报了时事后说:“根据阮氏明开同志的指示,我受上级委托,前来与你们会面,商讨在清昌建立党的根据地事宜。”(根据孙氏桂女士1980年的经历撰写)

上级同志宣布招募新越党员,成立越南共产党支部。孙氏桂高兴得热泪盈眶。这位上级同志是河内白梅县人,字阮风色,中部地区党委书记;而阮文树同志是该党委委员,负责青章县的党组织运动。

在武列党支部的领导下,革命运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孙氏桂同志不仅动员群众拥护党、入党、参加革命运动,还积极游说、动员那些曾被法国殖民者强迫服兵役的人民参加斗争运动。

由于地方权贵和官员对“浑水摸鱼”的政权不满,景戊年2月26日,在行同酒楼举行了拜神仪式,由武烈县人,曾当过三年红裤兵的阮先生主持,指挥60名民兵敲锣打鼓,命令村民出来领取供品,不让地方富豪和村长抢夺人民的供品。武烈县党支部领导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使当地人民重新燃起了信心和热情。

受中部地区党委书记阮风色同志的委托,孙家静同志联系孙氏桂、泽、富和黄唐平同志,推动成立清章县委。孙氏桂负责联络工作,采购纸张、油墨和石膏,用于印制传单和文件。她继续在清章县和荣市的行程中充当商人,负责运营并筹集额外资金,用于补充党委的预算。

孙氏桂深受同志们的信任,夜以继日地工作,印制了数千份传单,缝制了数百面镰刀锤子党旗。她还动员群众参加斗争,精心准备了国际劳动节开幕式示威游行。

1930年5月1日上午,在黎越策同志和区党委的领导下,清章县爆发了两场斗争。第一次斗争涉及3000名幸福农民,抗议者烧毁并夷平了奇园种植园。第二次斗争涉及100多名法越清章小学的学生,由黄唐平同志和武树东同志领导。斗争的初步胜利鼓舞了全县人民。孙氏桂作为区委委员,直接领导了这场斗争,她走村串户宣传,动员妇女在清章县成立妇女解放协会和红色农民协会。

省委指示地方继续开展斗争,提出要求:
- 税收延期至十月。
- 废除巡逻税、作物税和人头税。
- 向 Ben Thuy、Hanh Lam 地区枪杀事件遇难者家属提供赔偿。
-释放政治犯和在斗争中被捕的人……

由于孙氏桂同志出色地开展宣传动员工作,正确引导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孙氏桂同志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成为人民的精神支柱。人民群众是守护和保护孙氏桂同志和党的干部安全的耳目。

遵照省委指示,孙氏桂和她所在的党委同志们继续动员群众进行斗争,于6月1日(即景戊年五月五日)中午领导了斗争。午饭后,随着木鱼鸣响,群众聚集在鲁市场,然后游行到县公所提出诉求。清章县长亲自到县公所门口接听诉求,并承诺将满足抗议团体提出的所有诉求。武烈县斗争的成功,体现了清章县委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组织动员能力,其中也包括孙氏桂的贡献。

为了鼓舞和动员群众斗争,阮风色同志在《老科报》上撰文报道胜利,孙氏桂同志到处散发报纸和传单。她走到哪里,就到哪里宣传、动员、谴责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行,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参加斗争。

义静省的革命运动在各县兴起,孙氏桂因为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回家探望年迈的母亲。父亲刚刚去世,孙光披和孙光悦又身陷囹圄,孙氏桂有时会因为思念母亲而哭泣。

按照以黎越泽同志为首的区委部署和清章县委直接领导,响应南丹县3000余名群众8·30斗争号召,孙氏贵同志在县委指导委员会中像穿梭机一样,有时在这个公社,有时在另一个公社。

8月31日晚,法国殖民者炸毁了冈桥,切断了从荣市到南丹再到清昌的交通路线。孙氏桂还动员了春林乡各乡的妇女们,为自卫队煮米饭和土豆。孙氏桂与自卫队一起彻夜不眠地检查了散发传单、缝制镰刀锤子旗以及群众参与的情况……

1930年9月1日上午,两万余名各乡群众聚集在青章县指挥部,准备战斗。鼓声、木鱼声、铙钹声、号声、呼喊声,如同雷鸣般响彻云霄。由孙氏桂率领的来自大同乡和春林乡的示威队伍抵达月峰渡口,但由于没有渡口,示威队伍被阻拦。这时,红色自卫队同志们勇敢地游过河去,找到渡口,将左岸的群众送过河。

潘氏县长被群众的斗志吓倒,下令唐队向民兵游泳队开枪,阮公常同志身中一枪。孙氏桂同志满腔仇恨,为了鼓舞群众,高声喊道:“兄弟姐妹们!为阮公常同志报仇!勇敢冲锋!”

数千人齐声高呼“冲锋”,冲过河去。与此同时,五个公社——吉岸公社下撤,碧好公社上进,大同公社和春林公社也加入,与武烈公社会合,包围了县公所。他们捣毁监狱,释放政治犯,捣毁丰丹酒业公司,焚烧书籍,捣毁县公所。青章人民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县长潘时攀和士兵们惊慌失措,迅速骑上马,逃往青章车站躲藏。

为了鼓舞群众的斗志,孙氏桂同志和县委指示为阮公常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数千名参加斗争的民众激动不已,送别他,送别他安息。当晚,县委为阮公常同志举行了追悼会,这场追悼会最终发展成为一场集会,开启了进一步的斗争运动。孙氏桂同志也由此进入了新的活动阶段,即宜静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期。

各县革命运动同时爆发:南丹县8月30日,清章县9月1日,安山县9月7日和8日,兴原县9月12日……宜静省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为了加强妇女运动工作,动员妇女参加斗争、加入妇女解放协会,孙氏桂同志被派往省委工作,当时省委设在清章县风南村。

孙氏桂到省后的最初几天,阮生典同志就向她传授了妇女工作的知识。在省委工作期间,她读到了中央党委的报纸《新老科》。阮风色同志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让孙氏桂了解到妇女的重要性和贡献。
“正是在这段激烈斗争的时期,女性也开始光荣地战斗。”

孙氏桂不仅鼓励妇女参加斗争,还鼓励妇女学习国语,参加《忠德》和《忠义》等戏剧,向群众宣传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妇女缝制有腿的裤子防身,参加农业公社的各项活动。

孙氏桂在南丹县委所在地金莲村工作期间,法国殖民者派兵进驻金莲村,威胁并试图摧毁整个金莲村。孙氏桂指示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解围斗争。

1930年10月,义静省苏维埃遭到镇压和恐怖统治时,阮风色同志在《新老科》第17号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明:“这场斗争是义静省工农生死攸关的大事。”孙氏桂同志深刻理解省委书记的思想,将这篇文章向群众进行宣传和阐释,从而继续开展新的斗争运动,为庆祝1930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13周年做好准备……

1931年农历新年后,孙氏桂同志迁往清章县工作,县委办公地点设在清章县安乐村,陈友营同志任县委书记。

除了宣传、建设和指导妇女工作外,孙氏桂还深入各县,劝说人们不要听信敌人的宣传,不要诋毁共产党,不要诋毁俄国十月革命。她鼓励人们通过发放投降证和挥舞黄旗的方式,与敌人的阴谋诡计作斗争。

新梅年1月20日,孙氏桂下乡动员安城民众在长客村开展斗争,反对颁发投降令,举起黄旗。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孙氏桂欣喜地汲取教训,指挥其他地方继续斗争。

为了拯救人民免于饥荒,并维持群众斗争运动,孙氏桂与邓正祺同志和安城县委商议,用“花招”向地主“借米”,并承诺在十月新收成时归还……后来,由于党的工作需要,孙氏桂同志被派往安山县工作。孙氏桂一直得到邓正祺同志的热情帮助,并通过她在宣传、动员和建立农民协会、妇女解放组织、青年组织和支援组织等群众组织方面的经验……

孙氏桂在省委工作期间,有一位同志与她共事,对她又爱又恨,想与孙氏桂组建家庭,便向阮生典同志求助。省委非常支持和鼓励二人,但由于革命工作繁忙,秘密活动十分困难,孙氏桂为了腾出时间专心于党的工作,便拒绝了同志的良苦用心。

1931年2月,正当孙氏桂同志全身心投入基层革命工作时,却突然接到降职决定,原因是她推行了“四反”政策。这是党内的一个重大失误,让孙氏桂同志和其他许多同志都感到震惊。

幸亏,时任越共中央总书记的陈富同志于1931年3月在西贡李苏街236号召开越共中央第二次代表大会,并提出这一错误问题进行讨论。陈富同志强烈批判了这一“左”倾政策,并要求阮风色同志(中央常委)和黎矛同志(中央委员)在大会结束后立即返回义静省召开扩大党委会议,坚决纠正错误,恢复全党同志的荣誉。

1931年4月,孙氏桂同志在经历两个月被降职的精神折磨后,与省、县党委其他几位同志恢复工作,继续开展工作,指导各县的斗争运动,准备开展庆祝国际劳动节(1931年5月1日)的斗争。

1931年9月,敌人为防范即将举行的庆祝义安苏维埃成立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斗争,发动了恐怖袭击。为了避免革命进一步受创,党中央决定撤退到森林,前往义安省西部山区建立根据地。

接到指示后,孙氏桂同志和其他同志撤退到玉林(清章县清桂乡)的“红营”地区。孙氏桂和她的同志们继续印制传单和报纸,并在夜间潜回村庄和市场分发,以鼓舞民心。尽管被敌人恐吓,但群众仍然相信,哪里有传单,哪里就有党的领导。

在森林里的日子里,起初有人轮流送物资。后来,敌人封锁了道路,包围圈关闭,物资来源逐渐枯竭,粮食短缺,孙氏桂和战友们在森林里印发传单,非常省钱。人民失去了物资供应,战友们只能自谋出路,艰苦卓绝,饥寒交迫,不计其数。孙氏桂和战友们仍然坚持组织支部活动,评估形势,鼓舞士气,商讨出路。大家仍然坚定地走在阮爱国领袖的道路上。大家仍然决心战斗,抵抗敌人,与自己斗争,避免崩溃。日复一日,敌人包围了这片森林,战友们不得不转移到另一片森林。就这样,他们不得不搬迁22次,却依然无法取得联系。

1931年11月底,省委成员通过散发传单找到了孙氏桂等同志。1931年12月,省委召开会议,当时省委只剩下9名委员。孙氏桂同志被增补为乂安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宣传教育工作,与黎春道同志、阮景山同志共同工作。执行委员会设在安山(Veu)。

敌人不断侦查追捕,许多同志牺牲了。孙氏桂同志竭尽全力印制传单散发。党支部依然保持着活动。在森林里最艰难困苦的时刻,黎宣道同志在党支部会议上要求各位同志想办法重建党支部。他说:“有了党支部,一切就都有了。”这句话激起了大家的强烈情感,激励孙氏桂同志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挺身而出,履行党赋予的职责。

1932年3月31日,黎春道同志前往中部省委,却迟迟未归。孙氏桂焦急地等待着,与武元甲同志商量,决定返回长里建立联系,重建运动。1932年4月4日清晨,他们和同志们离开沃,直到中午才抵达长里,却意外遭遇一伙土匪和脚夫的伏击。他们四处搜寻,发现孙氏桂手里拿着一份《革命纲领》,便欣喜地将两人绑起来,押往南丹县。到达沙南(南丹),看到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孙氏桂同志乘机向群众宣传:“我们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被逮捕的,虽然我们被捕了,但党还在,革命还在,请大家不要灰心。”(孙氏桂同志1980年讲述)

孙氏桂在南丹县监狱被关押并遭受酷刑审讯三天,却得不到任何消息。1932年4月7日,他们把孙氏桂从南丹监狱转移到荣市监狱。孙氏桂进监狱时,荣市监狱里挤满了来自其他县的政治犯。当时,荣市监狱已经设立了党的牢房。

被囚禁在这里的同志们被划为“顽固分子”,如阮时萨、胡同茂、阮德茂、阮维贞……并被流放到监狱:劳保、昆嵩、邦美蜀……学习上一代人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孙氏桂变得更加坚定和坚定,积极与一切严酷的监狱制度作斗争。

在荣市监狱服刑期间,孙氏桂同志与阮氏义、阮氏福、阮氏雅、阮氏春、阮氏绍、黎氏维宁、黄氏艾……一同忍受了各种酷刑。尽管如此,孙氏桂、阮氏福和阮氏雅仍经常作诗,歌颂黎春道和黄唐平同志的牺牲,以鼓励姐妹们,坚定她们的信念,对得起牺牲的同志们。她们还在荣市监狱里表演了由胡同茂和阮维贞同志创作的戏剧《红色血滴》,鼓舞她们的斗志。

尽管在数日的酷刑折磨中未能获得任何线索,南朝义安法院仍然判处孙氏贵20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她积极参与抗争、绝食、呐喊助威、传道授业、传播宣传。出狱后,她投身革命事业,再次被捕入狱……

1941年2月,胡伯伯回到越南。他召开了党的第八次中央代表会议,倡导成立越盟阵线。为了对付义静省的革命运动,法国殖民者残酷镇压了这场运动。孙氏桂、阮氏春、阮氏绍、阮氏雅、胡氏蓉……等同志都被关押在庆和省芽庄监狱。离别的那天,孙氏桂思念故土,思念年迈的母亲,写下了几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从踏出第一步开始,便是荣耀”
我的心充满了思乡之情
踏上火车,肝脏感觉像被切开一样。
转过头看着母亲,眼泪落了下来
教育的功绩没有得到回报
国家债台高筑,不敢怠慢……”

弘扬义静苏维埃运动女兵精神,在芽庄监狱,孙氏桂同志和战友们依然顽强奋战,保持着顽强斗志。直到1945年4月5日,日法战争结束后,芽庄监狱的政治犯才得以释放。日军进入监狱,打开牢门,释放了政治犯,孙氏桂和战友们如同出笼的鸟儿,高高兴兴地回到祖国,为领导1945年8月夺取政权、取得胜利的斗争作出了贡献。

八月革命胜利后,孙氏桂同志继续从事妇女工作。1946年1月6日,在越南第一届国会代表候选人中,孙氏桂同志荣幸地当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届国会代表。

自1946年起,孙氏桂同志既担任第四区妇女党委书记,又担任国会代表。1960年,孙氏桂同志调入中央委员会,担任越南妇女联合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孙氏桂同志曾任第一届和第二届国会代表。

由于革命使命的需要,孙氏桂同志受中央组织委员会委派到检察部门工作,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职务……

孙氏桂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革命老将,她对党忠诚、对人民服务,荣获党和国家颁发的多项殊荣:党员六十周年纪念章、一级抗战勋章、一级抗美救国勋章、金星勋章等。1984年12月29日,孙氏桂同志荣获胡志明勋章。

1992年1月13日下午4点25分,孙氏桂同志在越苏友好医院逝世,享年90岁。党和国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她安葬在河内梅迪克公墓。
英雄的苏联义静故乡——义安省党委和人民将永远以孙氏桂同志的光辉榜样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为骄傲和学习。

据btxvnt.org.vn报道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ton-thi-que-1902-1992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ton-thi-que-1902-1992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孙氏贵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光辉典范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