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联高潮

同志孙氏桂忠于党和人民的光辉榜样

苏联 October 25, 2024 10:55

孙氏桂同志成长于1930-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的鼎盛时期,为越南革命做出了诸多贡献。她曾是第一届和第二届越南国会的女性代表……

孙氏桂(原名孙氏恩)幼年时于1902年8月10日出生于义安省清章县武烈村(根据法国殖民时期监视共产党活动的记录:孙氏桂出生于1906年)。结婚后,她随夫姓,改名为若定。

自1927年加入革命以来,为了保守秘密,Ton Thi Que先后将自己的名字改为Yem、Que、Van、Bon、Do、Phuong、Xu、Nam。Ton Thi Que是她从1930年成为共产党员那天起使用的化名,她终生都使用这个名字。

Tôn Thị Quế
同志 Ton Thi Que。

孙氏桂是教师孙叔迪先生(1875-1929)和农民阮氏豪女士的女儿。孙氏桂的家族和氏族爱国且反法。武烈村是学习和汉语教育的圣地,也是儒家学者的聚集地。为了拓宽村里孩子们的知识面,武烈村村民派杜锦先生前往森村,邀请副校长阮生色为孩子们授课。

自古以来,武烈就以“精神之乡”而闻名。在抗击明朝侵略者的战斗中,黎利将军潘达英勇善战,追击敌人,最终在武烈牺牲。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人民修建了白马庙(白马庙已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迹)来祭祀他。武烈村还拥有武烈公社(武烈公社已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迹),其建筑风格独特,曾是爱国学者们聚会探讨诗歌、文学和时事的场所。如今,公社内仍保留着刻有武烈子弟通过香、会、定科考试的石碑。武烈地处“天时、地势、民风和谐”之地,因此从清泰王时期到1945年8月,一直被选为县城。

在甲突年间(1874年)由陈坦和阮如梅领导的文坦运动中,孙氏家族萌生了寻找敌人并与之战斗的想法。孙光典和孙光本便是其中两位,他们以坚定的精神参与了起义。

枪炮与旗帜飘扬
这一次,我要把王朝和西方都摧毁殆尽。

1974年甲突起义。《义静历史》第一卷——义静出版社,1984年,第219页)。

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干王运动之后,潘佩珠发起了一场新的爱国运动。尊叔迪家族积极响应,他的家成为了东都运动学者们的聚会场所。尽管当时年纪尚小,尊氏桂并没有忽视家族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后来,尊氏桂回忆道:
“……生活变得越来越黑暗、越来越压抑。人们不时地窃窃私语,谈论着嘉山先生……我记得有一次黄昏,鸡都回鸡舍去了,几个穿着木屐、黑色奥黛和白色裤子的人走进了我家。我父亲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客人待了一会儿,菲特跑到厨房,悄悄地对母亲说:‘嘉山先生……’” “邓泰丹来访了”(邓泰丹,绰号“五海”,来自宜禄,是同度运动中潘佩珠先生的得力助手。邓泰丹是邓泰泉同志的亲生儿子,邓泰泉同志是胡志明叔叔培养的忠实党员)。那天晚上,我不知道父亲和那些人谈了些什么。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客人都走了。从那以后,父亲辞去了教职,和一些亲戚一起借钱进山砍伐木材,挣钱帮助潘先生经营生意……”(《单行道》——义安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1972年,第12页)。

曾氏芳霏渴望像梁田巴会之女邓氏合一样出国,但机会尚未到来。为了排解寂寞,她织布并学习国语。由于聪颖勤奋,曾氏芳霏学得很快,她四处搜寻潘氏的诗歌,如饥似渴地阅读并背诵。曾氏芳霏开始练习韵律,并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创作诗歌。她后来的所有诗歌都创作于那时。

由于她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进入社会工作后,孙氏桂同志成为了一名敏锐的宣传员和活动家。目前,孙氏桂的许多爱国主义和革命诗歌被收录在《苏联义静诗集 1930-1931》中。

1925年夏天,孙光飞从河内回到家乡。孙氏桂发现,哥哥在乡下的日子里,家里来了很多陌生人。他们整夜窃窃私语,交谈甚欢。郝太太负责招待客人,孙光飞则负责放哨,提防潜伏的罪犯。孙氏桂帮母亲做家务。后来孙氏桂才知道,哥哥带客人回家是为了商讨成立福越协会的事。1925年7月14日,福越协会在滨水成立。该协会积极宣传,争取赦免潘佩珠,并减轻他的死刑。

1926年2月,福越协会更名为兴南协会。兴南协会知道孙氏桂机智聪颖、行事谨慎,且为人坦诚随和,便指派武烈县孙光飞的朋友泽先生去劝说孙氏桂加入协会。泽同志还借给孙氏桂一些“禁书禁报”和协会的章程供她学习。

1928年7月14日,越南革命同志协会更名为新越革命党(新越党)。1928年7月底,泽先生秘密通知孙氏桂前往文治村的沙洲召开会议。待众人到齐后,泽同志宣布会议的目的是接纳桂同志加入协会……

根据入会仪式,Ton Thi Que 必须宣誓:
“不贪财,不贪美貌,不贪名利,不贪图利益,只贪恋公民的高尚品质。不怕苦,不怕死,不怕坐牢,只怕无法承受革命者的意志。”

加入新越党后,孙氏桂从事宣传工作,启迪群众参与、支持和加入党。1929年初,孙氏桂当选为新越党青章县执行委员会委员。在那段时间里,每次会议结束后,主席都会在解散前宣读一句话,提醒大家:

“我们生于乱世,生活在暴政的枷锁之下,我们团结一致,心意相通,流血牺牲,用勇气消灭暴政,逃离奴役,径直走向文明。今天的会议堪称完美,我们为此欢呼越南革命的胜利,以及世界的伟大团结。”(《唯一的出路……》第16、17页)

孙氏桂刚长大成人,就经历了丈夫和孩子去世的痛苦。在她活跃时期,许多人说她背着男友不忠。有时,她悲痛欲绝,只能独自哭泣。党组织和人民理解她,更加爱戴她……

就在孙氏桂因公众批评而处境艰难之际,孙光飞刚刚从河内师范学院毕业。孙光飞是新越党北岐总部的一名重要干部。为了获得工作条件,孙光飞谎称生病,没有参加毕业考试,尽管他成绩优异。新越党总部的同志们以此为借口,安排孙氏桂前往河内,协助新越党北岐总部的工作。

孙氏桂去河内工作一段时间后,新越北记党支部组织陷入恐慌。秘密特工四处搜捕孙光飞和支部领导人。1929年7月23日,孙氏桂兄弟俩乘火车前往荣市。河内的秘密特工已提前通知荣市的秘密特工,因此,当兄弟俩前一天晚上入住他们以前住的旅馆时,第二天早上士兵就来逮捕了孙光飞,并将他带走。

孙氏桂在荣市逗留了一段时间,以便与当地民众接触并了解情况。一天,她在德二街散步时,遇到了在法越青章学校工作的青年新越党成员黄唐平老师。黄唐平向孙氏桂介绍了青年新越党的现状和期望,因为此时印度支那共产党已经成立,而孙氏桂在河内时就已经有所耳闻。印度支那共产党临时执行委员会派出了两位同志——来自河内的阮峰色和来自宜禄县的陈文宫——到荣市工作,这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青年新越党同志和越南革命青年协会对此非常担忧……

当时,当印度支那共产党散发传单,号召民众响应并组织纪念俄国十月革命两周年(1917年11月7日—1929年11月7日)的活动时,孙氏桂和新越党正试图与印度支那共产党取得联系。那时,孙氏桂正在父亲病床边值班,她的侄女看到街上散落着一张传单,便跑进来交给了孙氏桂。

读完传单后,孙氏桂震惊、感动又欣喜,原来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就设在武烈镇。就在那时,孙叔迪先生去世了,那是启年(1929年)10月13日。孙氏桂哽咽着,痛苦地向她挚爱的父亲告别。父亲养育了她的孩子们,引导他们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迪先生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省吃俭用,只为让孙氏桂和她的兄弟姐妹们能够去工作。

尽管深爱着父亲,也为革命工作忧心忡忡,当手中拿着那份号召人们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而奋斗的革命传单时,孙氏桂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当全家人都在商量和讨论迪先生的葬礼时间并着手准备时,孙氏桂拿着传单,跑到新宁村富先生的家中,通知富先生安排与青章新越党同志们开会,商讨计划……

从富同志家出来后,孙氏桂赶紧跑回家,赶去参加父亲的葬礼。三天哀悼期结束后,富同志、平同志和泽同志前来吊唁,并通知孙氏桂晚上去杭通餐厅参加一个聚会。

父亲的葬礼结束后,罗市的一位商贩来到她家,通知孙氏桂去荣市与阮氏荣(明开)见面,接收货物。孙氏桂与富、平、泽同志商量后,猜测荣同志会有指示。
该组织立即筹集资金,并指派孙氏桂扮演从罗市市场到荣市的布商。在与阮氏明凯和阮氏光泰两姐妹密切接触的日子里,孙氏桂了解了许多荣市秘密活动的新情况(这是孙氏桂最后一次见到阮氏明凯,当时明凯正在稳定基地,帮助润、桂、春、昭、福、雅等人,之后她出国工作)。

马年农历新年期间,生意兴隆,利润丰厚。孙氏桂的摊位生意兴隆,为清章市印度支那共产党总部印制传单和党传单提供了资金。春节三天后,孙氏桂前往荣市拜访明凯女士,表面上是接收“新年第一批货物”,实则是接受新的指示。当晚,孙氏桂在阮氏明凯家中过夜。明凯女士仔细询问了清章市的革命组织和每位党员的情况,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后清章市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活动……

说完这些,明开告诉孙氏桂第二天早上乘人力车返回清章,不要坐市场巴士。阮氏明开给了孙氏桂半张黑桃A,并嘱咐道:“1930年2月5日中午(夏季的第一天),去龙渡口接一位‘前辈’同志。”(根据孙氏桂女士101号的故事写于1980年,河内市阮长祖街)
按照明开的指示,孙氏桂冒雨来到渡口,等候那位“贵宾”。这位贵宾打扮得像个三十岁左右的奢华算命先生。陪同这位上级同志的是来自荣市的黎越述同志。用正确的暗号打招呼后,两人各出一张牌,两张牌拼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孙氏桂把客人带回家,吃过饭后,又前往新宁村泽同志家,试图迷惑敌人。泽同志装扮成算命先生,孙氏桂和黎越述则假扮成去算命的人。

1930年2月5日晚,新越党同志们召开了一次会议。上级同志讲述了阮爱国领袖创立越南共产党的历程。他将全国三个党组织联合起来,组建了越南共产党。在汇报了时事之后,同志说道:“根据阮氏明开同志的指示,我代表上级与各位会面,商讨在青章建立党支部的事。”(根据孙氏桂女士1980年的叙述整理)

上级同志宣布招募新越党活跃党员组建越南共产党支部。孙氏桂高兴得热泪盈眶。这位上级干部是河内白梅县的阮峰色同志(又名盛同志),他是中央区委书记;而托同志是区委委员,负责清章县的运动。

在武烈党支部的领导下,革命运动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除了动员群众支持党、加入党、参加革命运动外,孙氏桂同志还劝说和动员那些被迫为法国殖民者当兵的人加入斗争运动。

由于对当地权贵官员“在乱水里捕鱼”的统治方式不满,在坎吴年2月26日,在杭通餐馆举行的祭祀圣人仪式上,来自武烈村的农先生(曾当过三年红裤兵)指挥60名民兵敲锣打鼓,号召村民出来接受祭品,阻止当地富商和村长抢夺村民的供品。武烈村党支部领导的这场斗争的初步胜利,重燃了当地人民的信心和热情。

经中央区委书记阮峰色同志授权,孙嘉廷同志联系孙氏桂同志、泽同志、富同志和黄登平同志,推动成立清章县委。孙氏桂同志负责宣传联络工作,采购纸张、油墨和石膏印制传单和文件。她还在清章至荣市的旅途中继续担任商人,负责运营和募集资金,为县委预算做出贡献。

深受同志们信任的孙氏桂日夜辛劳,印制了数千份传单,缝制了数百面党的镰刀锤子旗。她还动员群众加入斗争,精心筹备国际劳动节的开幕示威游行。

1930年5月1日清晨,在黎越述同志和清章县党委的领导下,清章县爆发了两场斗争。第一场斗争涉及3000名汉林农民,他们焚毁并夷平了奇园种植园。第二场斗争则由黄登平同志和武叔东同志领导,参与者是法越清章小学的100多名学生。斗争的初步胜利鼓舞了全县人民。作为直接领导斗争的县委成员,尊氏桂挨家挨户地宣传动员妇女,在清章县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和红农协会。

省委指示各地继续开展斗争,提出诉求:
- 税款延期至10月份缴纳。
- 废除巡逻税、农作物税和人头税。
- 向在Hanh Lam县Ben Thuy镇被枪杀者的家属提供赔偿。
释放政治犯和在斗争中被捕的人员……

由于宣传动员工作做得好,准确唤起群众的愿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孙氏桂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成为人民的精神支柱。人民成为孙氏桂和党的干部的耳目,守护着他们的安全。

根据省委的指示,继续动员群众进行斗争,孙氏桂和她的党委同志们于6月1日中午(即5月5日,景吾月)领导了斗争。午饭后,听到木鱼的叫声作为信号,群众聚集在罗市场,然后游行到区政府递交诉求。清章区区长亲自到区政府门口接收诉求,并承诺执行抗议团体提出的所有诉求。武烈县斗争的成功,充分展现了清章省委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组织动员能力,其中孙氏桂功不可没。

为了鼓舞和激励群众的斗争,阮峰锡同志在《老科报》上撰文报道了胜利的消息;尊氏桂到处散发报纸和传单。她所到之处,都进行宣传、动员,谴责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行,号召人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义静省的革命运动席卷全国,由于工作繁忙,孙氏桂很少有机会回家探望年迈的母亲。父亲刚刚去世,孙光披和孙冠悦又身陷囹圄,孙氏桂有时为母亲感到心疼,不禁潸然泪下。

响应南丹县3000名人民8月30日的斗争,按照黎越述同志指挥的地区党委计划和清章县党委的直接领导,孙氏桂作为县党委指导委员会成员,像穿梭机一样,有时在这个乡,有时在另一个乡。

8月31日晚,自卫队炸毁了岗桥,切断了法国殖民者从荣市经南丹到清章的交通要道。此后,孙氏桂动员春林乡各公社的妇女为自卫队煮饭煮土豆。她还与自卫队一起彻夜工作,检查传单的散发、镰刀锤子旗的缝制以及群众参与情况……

1930年9月1日清晨,两万多名来自各公社的民众聚集在清章县府,准备战斗。鼓声、木鱼声、钹声、号角声以及人们互相呼喊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响彻云霄。来自大东公社和春林公社的示威队伍负责人孙氏桂抵达月蓬渡口,却因没有渡船而被拦住。此时,红色自卫队的同志们勇敢地游过河,找到渡船,将左岸的民众送过河。

面对群众的战斗精神,区长潘士鹏下令东区队向游泳民兵队开枪,误伤了阮公上同志。怀着满腔怒火,孙氏桂同志高声鼓舞群众:“兄弟姐妹们!为阮公上同志报仇!勇敢地冲锋陷阵!”

数千民众齐声高呼“冲锋”,冲过河。与此同时,五个乡——吉银乡下撤,碧浩乡上撤,大东乡和春林乡上撤,与武烈乡会合,包围了区政府。他们冲进监狱,解救政治犯,闯入丰登酒行,焚烧书籍,攻入区政府。清章人民的斗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区长潘士鹏和士兵们吓得魂飞魄散,匆忙骑马逃往清夸车站躲藏。

为了鼓舞群众的斗争精神,孙氏桂同志和区委组织了阮公祥同志的隆重葬礼。成千上万的斗争群众前来送别。当晚,区委组织了阮公祥同志的追悼会,追悼会演变成了一场号召继续斗争的集会。孙氏桂同志的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义静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期。

各县的革命运动同时爆发,8月30日在南丹县,9月1日在清章县,9月7日和8日在英山县,9月12日在雄原县……义静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为了加强妇女运动,动员妇女参与斗争并加入妇女解放协会,孙氏桂同志被派往省委工作,当时的省委设在清章县丰南村。

刚到省里时,孙氏桂在阮生典同志的指导下学习了妇女工作的相关知识。在省委工作期间,她阅读了中央党报《妇女报》,其中阮峰硕同志的文章帮助孙氏桂理解了妇女的重要性和贡献。
“正是在这段激烈斗争的时期,女性也开始英勇奋战。”

孙氏桂不仅鼓励妇女参与斗争,还鼓励妇女学习民族语言,参加戏剧《中策》和《中二》的演出以宣传群众的爱国主义,鼓励妇女缝制带腿的裤子以练习自卫,并参加农业公社的所有活动。

在她于金莲村(南丹县委所在地)工作期间,法国殖民者派兵驻扎该村,威胁并试图摧毁整个金莲村。尊氏桂指示县委在全县范围内发起斗争,以解除金莲村的围困。

1930年10月,义静苏维埃遭到镇压和恐怖统治时,阮峰锡同志在《工报》第17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道:“义静工农的斗争事关生死。” 孙氏桂同志深刻领会了义静省委书记的思想,并将这篇文章传播给群众,以此继续发起新的斗争运动,准备迎接1930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十三周年纪念日……

农历新年(1931 年)后,孙氏桂移居清章工作;区委办公室设在清章县安乐村,陈友营同志担任区委书记。

除了宣传、建设和指导妇女工作之外,孙氏桂还深入各区,劝说民众不要听信敌人的宣传,不要诋毁共产党,不要诋毁俄国十月革命。她通过发放投降书和挥舞黄旗,敦促民众与敌人的阴谋诡计作斗争。

谭梅年1月20日,尊氏桂下乡动员安城乡民在庄吉组织斗争,反对签发投降书的法令,并升起黄旗。斗争取得彻底胜利,尊氏桂欣喜地吸取教训,指导其他地方继续斗争。

为了拯救人民免于饥饿,维护群众斗争运动,孙氏桂与邓正奇同志和安城县委商议,想方设法从地主那里“借”来大米。他们承诺在十月份新米收成时偿还……后来,由于党的需要,孙氏桂同志前往英山县工作。孙氏桂同志一直得到邓正奇同志的热情帮助,凭借她在宣传、动员和建设群众组织(如农民协会、妇女解放组织、青年团和支援组织)方面的经验……

在孙氏桂在省委工作期间,有一位同志与她共事,钦佩并爱慕她,想要与她组建家庭,于是向阮生典同志求助。省委非常支持他们,并给予了帮助,但由于革命工作繁忙,秘密活动十分困难,孙氏桂为了全身心投入党务工作,婉拒了同志的好意。

1931年2月,当孙氏桂同志全身心投入基层革命工作时,她突然接到降职决定,原因是她推行“铲除知识分子、富人、地主和权贵”的政策。这是党内的一个重大错误,令孙氏桂和许多其他同志感到震惊。

幸好,1931年3月,党中央总书记陈富同志在西贡里苏街236号召开了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并将这一错误问题提上议程进行讨论。陈富同志强烈批评了左倾政策,并要求党中央常委阮峰锡同志和党中央委员黎茂同志在党代表大会结束后立即返回义静省,召开扩大的地区党委会议,坚决纠正错误,恢复党内同志的荣誉。

1931年4月,由于被降职,经历了两个月的精神痛苦后,孙氏桂同志和省委、区委的一些其他同志复职,继续工作,指导各区的斗争运动,并准备发起庆祝国际劳动节(1931年5月1日)的斗争。

进入1931年9月,敌人疯狂地进行恐怖活动,严防即将到来的庆祝义安苏维埃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斗争。为了避免革命受到损害,党中央制定了撤退到森林和山区,在义安西部建立基地的政策。

接到指示后,孙氏桂同志和其他同志撤退到玉林(清庄县清夸乡)的“红营”地区。孙氏桂同志和她的同志们继续印制传单和报纸,晚上偷偷溜回村庄和市场分发,以鼓舞人民士气。尽管受到敌人的恐吓,群众仍然相信,哪里有传单,哪里就有党的领导。

在森林里,起初大家轮流提供物资。后来,敌人封锁了道路,包围了森林,原材料来源逐渐枯竭,食物也断绝了。孙氏桂和她的战友们在森林里非常节约地印制传单。人们失去了补给线,战友们不得不自谋生路,艰难困苦、饥寒交迫不及待。孙氏桂和她的战友们仍然坚持组织党组活动,评估形势,鼓舞士气,商讨出路。大家始终坚定地跟随阮爱国领袖的脚步。大家依然顽强战斗,抵抗敌人,与自身作斗争,不让自己崩溃。敌人日复一日地包围着这片森林,战友们不得不转移到另一片森林。就这样,他们不得不搬迁22次,却仍然无法与敌人取得联系。

1931年11月底,通过散发传单,省委成员找到了孙氏桂同志和其他同志。1931年12月,省委召开代表大会,当时省委只剩下9名成员。孙氏桂同志被增补到义安省委负责宣传和培训的执行委员会,与黎春道同志和阮景尊同志一起工作。该机构设在安山(Veu)。

敌人不断试探、搜寻,许多同志牺牲了。孙氏桂同志竭尽全力印发传单。党组依然保持着活动。在森林中最艰难困苦的时期,黎春道同志在党组会议上要求每位同志想办法重建党组。他说:“有了党组,一切就都有了。”这句话激起了同志们的强烈情感,激励着孙氏桂同志挺身而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履行好党赋予她的责任。

1932年3月31日,黎春道同志前往中央省委寻求联系,但一去不返。焦急等待的孙氏桂与甲同志商议返回庄里重建运动的决定。1932年4月4日清晨,他们与同志们离开维,直到中午才抵达庄里,却意外落入一伙土匪和苦力的埋伏。他们搜查后发现孙氏桂携带了一份《革命纲领》,便欣喜若狂地将两人捆绑起来,押往南丹县。当他们到达沙南(南丹)时,看到前来观看的人群,孙氏桂同志抓住机会向群众宣传:“我们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被捕,虽然我们被捕了,但党仍然存在,革命仍然存在,请不要灰心丧气”(孙氏桂同志于1980年所述)。

在南丹县监狱遭受三天酷刑审讯后,孙氏桂仍未获得任何信息。1932年4月7日,她被从南丹监狱转移到荣市监狱。孙氏桂入狱时,荣市监狱已关押着来自其他地区的政治犯。当时,荣市监狱已经成立了党的小组。

被关押在这里的同志,如阮思邈、胡松茂、阮德茂、阮维贞等,被归类为“顽固分子”,并被流放到老宝监狱、昆嵩监狱、邦美蜀监狱等。孙氏桂学习了前辈们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变得更加坚定不移,积极反抗监狱的一切严酷制度。

在荣监狱服刑期间,孙氏桂同志与阮氏义、阮氏福、阮氏雅、阮氏春、阮氏昭、黎氏薇宁、黄氏爱等同志一起遭受了各种酷刑。尽管如此,孙氏桂、阮氏福和阮氏雅仍经常写诗赞颂黎春道和黄唐平同志的牺牲,以此鼓励她们,坚定信念,不辜负牺牲的同志。她们还在荣监狱演出胡松茂和阮维贞同志创作的戏剧《血滴》,以鼓舞士气。

尽管在多日酷刑中无法获取任何信息,义安南朝的朝廷仍然判处孙氏桂20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她积极投身于革命斗争,绝食抗议,鼓舞士气,传授知识,传播革命理念。出狱后,她又投身革命事业,再次被捕入狱……

1941年2月,胡志明主席回国。他召开了越共第八次中央会议,主张建立越盟阵线。为了镇压义静省的革命运动,法国殖民者进行了残酷镇压。孙氏桂、阮氏春、阮氏昭、阮氏雅、胡氏绒等同志都被送往庆和省芽庄监狱。临行前,孙氏桂思念故土和年迈的母亲,写下了几首诗来表达她的思念之情:

“从你踏出家门的那一刻起,荣耀就降临”
我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
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感觉就像在切割
目光转向母亲,泪水夺眶而出。
家庭教育的优点没有得到回报。
“国家债务如此之高,我们不敢忽视……”

在芽庄监狱,为了弘扬义静苏维埃运动中女兵的精神,孙氏桂同志和她的战友们依然坚定不移地战斗,保持着战斗精神。直到1945年4月5日,日法战争结束后,芽庄监狱的政治犯才被释放。日军进入监狱,打开牢门,释放了政治犯。孙氏桂和她的战友们如同挣脱牢笼的鸟儿,欢欣鼓舞地回到了祖国,为领导夺取政权的斗争以及1945年8月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八月革命胜利后,孙氏桂同志继续从事妇女事务工作。1946年1月6日,在众多国会候选人中,孙氏桂同志荣幸地当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届国会代表。

自1946年起,孙氏桂同志担任第四区妇女党委书记和国会代表。1960年,孙氏桂同志调任中央委员会,任越南妇女联合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孙氏桂同志曾两度当选国会代表。

由于革命任务的需要,孙氏桂同志被党中央组织委员会指派到检察机关工作,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院长……

由于她对党的无私奉献和对人民的辛勤付出,杰出的革命老兵孙氏桂同志荣获党和国家颁发的诸多荣誉勋章:60年党龄勋章、一级抗战勋章、一级抗美救国勋章、金星勋章。1984年12月29日,她被授予胡志明勋章。

1992年1月13日下午4点25分,孙氏桂同志在越苏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0岁。党和国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她安葬在河内梅地公墓。
义安省党委和义安人民——义安是苏维埃义安的英雄故乡——将永远为孙氏桂同志献身人民的光辉榜样感到自豪,并向他学习。

根据 btxvnt.org.vn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ton-thi-que-1902-1992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ton-thi-que-1902-1992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同志孙氏桂忠于党和人民的光辉榜样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