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东亚安全秩序愿景
(Baonghean.vn)——东亚地区秩序正在不断变化。美国在亚洲的实力相对下降,带来了新的挑战。管理国际议程的原则、规则、实践和方法引发了诸多质疑。
![]() |
2 月 16 日,美国海军上将、美军太平洋司令哈里·B·哈里斯 (Harry B. Harris Jr.) 在总理官邸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照片:美联社。 |
美国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在东亚保持积极作用,以及中国和东盟等主要组织的态度,将决定该地区的未来。主要行为体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将在决定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那么这对日本意味着什么?
日本目前是该地区维护美国主导的安全和经济秩序的最坚定支持者。在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短暂执政(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之后,日本失去了成为地区秩序“建设者”的愿望。相反,日本专注于将其亚洲政策与与美国的双边关系结合起来。
日本并非始终坚信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过去,它强调区域组织的作用,包括东盟+3和东盟+6等机制。此外,日本还积极在“福田主义”框架下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双边外交。“福田主义”于1977年提出,旨在与东盟成员国建立和平合作关系。
但在过去十年中,日本外交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地从美国同盟的角度看待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无论哪个政党执政,日本的外交政策都明显旨在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领导地位。
![]() |
日本始终致力于与东盟成员国建立和平合作关系。图片来源:互联网。 |
为支持美国同盟框架,日本加强了与大多数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显著改善了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关系,从而增进了防务交流。日本在跨太平洋谈判中的立场——该谈判优先于其在该地区的其他经济伙伴关系——也反映出其坚定致力于确保美国继续参与该地区事务。东京的政策制定者认为,提升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将为其带来额外的战略利益。这种观点在日本的根深蒂固,或许比在其他任何地方,包括澳大利亚甚至美国,都更为根深蒂固。
2015年4月,日美发表联合声明,更新了美日防务合作方针,强调在东南亚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方面开展双边和三边合作。安倍政府还成功深化了美印安全合作,尤其是在防务和民用核合作领域,这是日本在亚洲“安保”外交的体现。
日本的行动旨在配合美国所谓的“重返亚洲”或“再平衡”战略,但日本政策的转变实际上早于美国重返亚洲。这一外交政策取向的初步迹象始于2006-2007年安倍首相任期。
![]() |
安倍政府还成功深化了美印安全合作。图片:互联网。 |
美国和日本在东亚安全问题上的立场依然紧张。日本比其合作伙伴更加强硬,渴望抗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通过基于规则的机制应对海上挑战。这种立场源于日本对中国的看法,而随着中国政治影响力的增强以及围绕有争议的钓鱼岛/尖阁诸岛的危机加剧,日本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日本传统的亚洲外交元素在双边关系中依然存在,但过去十年的重点一直放在安全上。安全担忧在日本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促使日本外交官推动与东盟就与中国的海上争端达成一致立场。
日本外交政策愿景中备受期待的东盟角色总体上没有改变。日本希望推动东盟发展壮大,推进共同体建设进程。即使在执政圈之外,许多日本专家仍然高度重视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作用。
只要大多数东盟国家能够抵制来自任何第三方的外部压力,推动东盟发展将对日本有利。因为东盟可以帮助日本在推行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和安全机制的同时,推进区域主义。
日本的举动表明,在其战略重新考量中,维持美国影响力是维护地区秩序的关键。东京认识到,单凭自身实力不足以塑造这一秩序,因此需要与澳大利亚等拥有相似政治目标的地区伙伴建立联盟。
日本的东亚外交经历了重大转变。支撑美日同盟的战略愿景已被延伸至东京对整个东亚的外交。美日同盟逻辑的扩张无意中影响了日本构建真正包容性地区秩序的能力。日本的外交政策现在应该拥抱全面多边主义的优势了。
守江
(据 EAF 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