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光决心突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边境公社
三光县是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边境乡,在全省山区边境地区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光县决心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结合数字化转型、快速脱贫攻坚、维护国防安全等目标,有效挖掘现有潜力,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边境乡。
潜力巨大的土地
三光乡是位于义安省西部的一个山区乡,由原三定乡(Tam Dinh)的全部自然区域和人口合并而成,隶属于旧祥阳县(Tuong Duong)的三光乡(Tam Quang)。合并后的三光乡自然区域总面积为507.95平方公里,人口13013人,由京族、泰族、土族、乌都族等多个民族聚居而成。

行政边界方面,三光乡东部与周溪乡接壤,北部与安化乡和安纳乡接壤,西北部与三泰乡接壤,西南与老挝接壤,边境线长12.7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三光乡既拥有山林的野性之美,又在维护国家边界主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乡目前设有许多重要单位和社会经济机构,例如:三光边防站(位于同香村)——边境安全保卫工作的主要单位;溪波煤炭股份公司,位于煤矿村;溪波水电公司——越南电力发展股份公司的分支机构,位于三香村。此外,该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也因其优质的教学质量而备受赞誉,为当地人力资源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光省不仅拥有经济和国防安全潜力,还拥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值得一提的是,位于7A国道沿线、占地约70公顷的桑勒原始森林,拥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树,被视为该地区的“绿肺”,是热爱自然的游客的理想目的地。此外,溪谷(光福村,距离7号国道约300米)和溪南山(同香村)等生态旅游景点,拥有清澈的溪水、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富有民族特色的美食,也逐渐成为夏季的热门旅游胜地。
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三光乡正逐渐确立其作为义安省西部富有发展潜力的土地的地位。
边境地区新面貌,共识之作
2020-2025年任期内,公社党委、政府和人民努力克服困难,在发展经济社会、保卫国防安全、建设强大政治体系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突出成绩。
党建工作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升。学习胡伯伯、效仿胡伯伯已成为常态,树立了44个典型,为竞赛运动注入了动力。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战斗力得到肯定,100%的党支部出色地完成任务,吸收102名新党员,壮大了年轻党员队伍。检查监督工作得到加强,纪律得到维护。群众动员工作、阵线和群众组织活动不断创新,紧密联系群众,增强大团结力量,为地方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经济呈现积极转机,预计2025年生产总值将达7051.5亿越南盾;人均收入达4470万越南盾。各行业占比:农林渔业34.6%,工业建筑业29.9%,贸易服务业35.5%。年预算收入3.55亿越南盾。
农业稳步发展,粮食产量达4496.3吨,比期初增长近117%。4个OCOP产品达到三星级标准。牲畜存栏量达11478头,培育了一批高效畜牧模式。新增造林面积2070多公顷,覆盖率达91.7%。水产养殖业发展强劲,产量达117吨,养殖网箱157个。
工业和建筑业比上任初期增长44.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为突出。贸易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近75%,服务网络不断扩大,促进了劳动力结构转变。支持生产和消费的计划卓有成效。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落实了政府06项目和中央政治局第57-NQ/TW号决议。政府部署了管理平台,提供二级和三级公共服务的在线服务,有效服务了人民群众。
教育培训持续受到重视,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率达98.4%;全乡省级优秀学生77名,县级优秀学生206名。7所学校中有6所达到国家级标准。与三光边防站合作的“边境地区陪读宿舍”模式资助了45名贫困学生,助力边境地区年轻一代学业有成。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团结共建文化生活”活动深入开展,家庭文化称号获得率达91.2%,18个村中有17个村被认定为“文化村”,营造了健康和谐的生活氛围。
以卫生、人口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疫情防控工作有效落实。开局以来,全社新增就业1070人,其中输出务工人员204人。社会保险参保率28.5%,医疗保险参保率90%。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立功人员帮扶和贫困户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全社新建、修缮房屋233间,临时住房清理目标完成率100%,为改善边区民生、改善边区面貌作出了贡献。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合并后机构完善并有效运转,立项及时率高,土地环境管理、土地使用权证发放、废弃物处理、植树造林等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高了全民环保意识。
国防安全得到维护,为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征兵工作100%完成目标;训练和演习受到高度赞扬。2022年,该乡被评为“边境无毒乡”,彰显了打击犯罪的成效。该乡与三光边防站密切配合,做好边境外交工作,与老挝博里坎赛省各村镇保持友好关系,组织双边巡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全。
创新思维,促进边境发展
2025-2030年任期是在越南继续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融入国际和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制定的。党和国家优先投资少数民族地区、山区和边境地区,这为三光等地方创造了诸多机遇,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合并后,该公社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地形复杂,经济以农业、小规模畜牧业和林业为主,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发生率高,人力资源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现实要求党委提高领导能力,发挥政治体制优势,有效挖掘土地、森林和劳动力的潜力,保障国防安全,努力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一届政府,公社决心重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农林经济,结合生态旅游和体验式旅游;推动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同时,继续维护国防安全,捍卫国家边界主权,确保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安全。
三光公社在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国防安全、政治体系建设等领域提出了23项重点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4项重点任务和4类主要措施,旨在动员和有效利用一切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方面创造显著成效。

具体来说,地方已确定了若干重要突破。首先,要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推动行政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政府;创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走紧密、灵活、有效的道路;弘扬敢于担当、以身作则、奉献精神、服务人民的精神。
同时,着力审查和补充发展规划,设立优惠土地基金,吸引与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相关的农林加工、生态旅游、民生发展等领域的投资。
公社继续调动并有效整合资源,投资建设交通、水利、电力、清洁水、电信、医疗卫生、教育等重要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现代化的文化社会机构体系,服务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国防安全建设,提高“全民保卫国家安全”运动的有效性,主动掌握形势,及时处置突发事件,避免被动应对和措手不及。
在党委的正确方向、坚定决心和全面领导下,在全系统政治和人民的努力下,三光公社力争在今后一个时期成为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边境公社。

三光公社党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任期2025-2030年)由24名同志组成,公社党委常务委员会由9名同志组成。卡文伍同志——公社党委书记、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罗清龙同志——公社党委常务副书记;阮友贤同志——公社人民委员会副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