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假冒商品缺乏协调
(Baonghean)- 假冒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商品和来历不明商品的问题正在影响消费者,并威胁到正品制造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地方和消费者的积极参与。
一千种复制方法
年底的一天,在演城市场(Dien Chau),商品琳琅满目。在一个化妆品摊位,有人向我们推荐世界知名品牌的香水样品,但价格却只有每瓶20万到30万越南盾。
店主坦言:“我们这里不买正品,因为正品价格贵,几百万越南盾的货都卖不出去,没几个人有钱买。” 路过一个销售消费品和电器的柜台,我们看到几台标着Cuckoo的电饭煲,功能键用越南语写着,但拼写错误。店主热情地说:“买这个锅吧,90万越南盾,我只卖70万越南盾。” 店主问保修卡,立马说:“带回家煮就行,有问题就拿来保修,不用担心(?!)。”
![]() |
位于演州的演清市场出售假冒外国香水。图片:Thu Huyen |
在Tuong Duong、Ky Son和Quy Hop等山区,找到假冒品牌商品并不难。Mon Son乡Con Cuong的Ha Thi Long女士分享道:“虽然她知道购买上述产品会加剧假冒伪劣商品的问题,但别无选择。由于这里商品种类繁多,女性并不熟悉正品,而且她们往往知道,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相比,正品价格过高。”
在荣市,走进光中街的一家电子产品商店,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一个假冒的知名品牌水果搅拌机。店主毫不掩饰:这款假货售价仅为17万越南盾,而正品售价超过30万越南盾。
据有关部门介绍,假冒商品交易的主要手段是将商品分割成小件,利用高峰时段或夜间、清晨运输,以躲避有关部门的检查。使用与实际价格不符的销售发票使走私商品合法化(犯罪嫌疑人经常使用列明商品种类和数量的销售发票,但商品价值往往低于实际价格);使用假发票,多次轮换发票。最常见的假冒商品种类包括化妆品、化学化妆品、卫浴设备、家用电器、时尚产品等。
![]() |
当局查获的假冒化妆品。图片:Thu Huyen |
当局发现并处理了多起制造和销售假冒受保护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案件。荣市一家瓶装水企业就曾因伪造瓶装水标签而遭遇打击。该案件是由科技部牵头的检查组在卫生监察局和市场管理部门的配合下于2019年4月发现的。
此前,1月7日,演州郡公安局经济缉毒大队在田金乡春州村发现范氏水女士包装了260公斤假冒洗衣液;2019年4月23日,市场管理第11大队对荣市春香街义安保险公司瓷砖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发现该店销售的瓷砖共计1920箱,侵犯了受保护的商标权。
当局发现并处理了多起假冒产品生产和销售案件。此外,还发现了许多生产不符合注册质量标准的商品的案例。例如,在荣市同荣坊的一个售货亭检查了超过 3,000 瓶龙海公司鱼露,发现它们不符合公布的质量标准。2019 年 11 月 18 日,市场管理局完成了卷宗,制定了行政违法记录,并将其移交给义安省市场管理处,以对销售没有使用价值或功能的假冒商品的行为处以 5000 万越南盾的行政罚款,并强制销毁所有违法商品。
![]() |
市场管理人员在荣市检查糖果。图片:Thu Huyen |
据389指导委员会总结,2019年前10个月,义安省共发现案件7720起,涉及8000余人,其中行政违法案件7382起,提起公诉338起,罚款总额达2125.41万亿越南盾(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240多亿越南盾)。特别是,科技厅在2019年通过检查,发现30个不合格样品,包括:13个瓶装饮用水样品、5个汽油样品、1个柴油样品、2个涂塑电线样品、9个黄金首饰样品;行政违法罚款总额近5亿越南盾……
这是谁的责任?
走私、贸易欺诈和假冒商品形势错综复杂,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侦查和处理面临诸多困难。
省警察局经济警察局警员表示:“困难在于,许多被假冒的商家不敢发声,因为他们担心消费者发现他们的产品是假冒产品后会抵制他们的产品,转而使用其他品牌。违规商家不予配合,商品质量评估工作面临诸多困难……这为假冒商品、侵犯版权和商业欺诈的滋生提供了基础。”
![]() |
市场上出售的假冒商品以及一些假冒BQ品牌鞋子已被市场管理机构查获并销毁。图片:Thu Huyen |
走私、贸易欺诈和假冒商品的规模和性质都极其复杂,影响国内生产,造成预算损失,并损害合法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市场管理局承认,对区域和经营主体的管理不够严格和全面;对工商、服务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指导和普及不够经常性和连续性,内容有限,效果不高,尤其是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对市场、餐馆、酒店、旅游景点、节庆活动、寺庙和佛塔等场所,对商品的价格、产地和质量的管理不够严格。
![]() |
销毁假冒商品、仿冒品和商业欺诈。图片:Thu Huyen |
面对这一现实,相关部门和部门代表呼吁“消费者智慧”,他们表示:防范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消费者需要发现并举报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以便相关部门能够介入。人们还需要提高消费意识,不使用来历不明、流通不畅的商品……
另一方面,必须指出,错综复杂的假冒伪劣商品形势也是其指定机构——389指导委员会——的责任所在。评估显示,该委员会的效率并不高;各部门几乎各自为政,缺乏检查和处理方面的协调。当该地区发生事故时,人们互相推诿,推卸责任,最终受害的只有消费者。
省级指导委员会389需要制定年度计划,定期组织和安排官员深入特定地区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实际工作中侵权行为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便制定主动的打击计划。此外,还需要制定协调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实施,以确保执法力量的团结、责任和有效性,避免工作重叠、推诿、等待、互相踩踏或各自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