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果野外生长成“绿色黄金”,越南西部义安省民众种植,年收入达数千万越南盾
这些天,义安省西部的村落里,欢声笑语、刀光剑影、刀光剑影,处处都是收割宝宝的阵阵声响。今年宝宝丰收,价格不菲,工厂源源不断地收购加工,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价值,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数百个季节性高收入就业岗位。

八月,秋日的阳光洒满山坡,宝宝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清晨,三五成群的人们提着篮子,双手轻盈地沿着溪流、小溪和山坡采摘宝宝。成熟宝宝的浓郁香气与湿润的泥土气息和林风交织在一起,让收获的季节更加热闹。
在Nga My公社(由Tuong Duong县的Xieng My公社与原Nga My公社合并而成)的Phay、Cha Hia、Dinh Tai、Na Ngan、Xop Kho、Na Kho等村,今年,家庭购买干鲍鱼的价格达到80万至85万越南盾/日元,比去年增长近一倍。

新鲜采摘的水果被煮熟、剥皮,放在竹席上晾干,香气飘遍整个村庄。“番荔枝季大约持续一个月,商贩们会上门收购,所以大家都会抓住机会制作番荔枝,这样既能获得丰收,又能卖个好价钱。” 峨美乡农民协会主席罗丹先生说道。
在Tam Thai乡的Pha Lom村(由Tam Hop乡和Tuong Duong县原Tam Thai乡合并而成),有50户人家种植和守护着约20公顷的龙眼果。Xong Ba Denh先生家是村里种植龙眼果最多的家庭之一,3公顷的龙眼果干价格高达每公斤8.5万越南盾,收入高达4000万越南盾。

“这种树适合土壤,病虫害少,不需要照料,而且价格很高。大家都很兴奋。今年的菩提树产量和价格都很好,所以种植和保护菩提树的家庭收入很高。”邓先生分享道。
孟县乡是全省天然菩提树面积最大的地区。沿途,人们的院子里都挂满了竹帘,用来晾晒菩提树籽。“新鲜菩提树的售价为每公斤8000-10000越南盾,而干菩提树籽的售价则为每公斤8.4-8.6万越南盾。10公斤新鲜菩提树籽可以加工成1.5公斤干菩提树籽。因此,人们也会自己煮、剥、晒,以增加菩提树籽的价值,‘以工代赈’,”邓先生补充道。

波波节最热闹的地方是Tri Le乡(由南农乡和Que Phong县原Tri Le乡合并而成)。在通往村庄的路上,随处可见提着装满波波的篮子的人们。
帕空村的瓦巴德先生种植了1公顷的宝塔花,收获了约3吨鲜宝塔花,以每公斤8000到9000越南盾的价格卖给商贩,收入2500万越南盾。“种植宝塔花很容易,不需要照料,而且价格也不错。今年收成好,价格也好,大家都很高兴。”他说。
今年的“波波季”亮点是当地收购和加工车间的出现,它们全天候运转,快速加工和包装产品。在Tri Le公社,来自Quy Hop公社(由Quy Hop镇和原Quy Hop县的Chau Dinh、Chau Quang和Tho Hop公社合并而成)的收购车间老板Ho Lam先生设立了一个流动车间,为农作物高峰期提供服务。

“我每天收购大约20吨新鲜水果,雇佣近140名季节性工人进行剥皮、蒸煮、干燥和包装。平均每人每天收入25万至30万越南盾,加班费可近50万越南盾。”林先生说。
有了加工厂,榕树可以在当地加工,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运输成本,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这样,人们既能保证产量,又能增加就业机会。Tri Le 乡 Lam Hop 村的 Loc Thi Tien 女士分享道:“以前我只采摘榕树卖鲜果,现在我在干燥包装厂工作,每天能额外赚 25 万到 50 万越南盾,省下了很多开支。”

巴戟天属植物,学名豆蔻,属于姜科植物,野生于森林冠层下。过去十年,随着其经济价值逐渐为人所知,人们积极将其与其他植物间作,既保护了森林,又增加了收入。目前,全省巴戟天种植面积约2800公顷,年产量达数千吨,大部分出口到中国,用于生产中药。
菩提树不仅为山林带来了“绿色黄金”,也为义安西部的药用植物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价格高昂、产量稳定,加工厂持续运营,今年的菩提树季为高原人民带来了真正的喜悦。